分享

【人物风采】杨志玲‖母亲的一生(16)

 纪实纵横 2022-02-13

作者简介


   杨志玲,网络昵称佰依们,1956年9月16日岀生在临河县八岱公社旭光七队,初中毕业,83年落实政策到百货公司工作,199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8年5月下岗,现居乌拉特中旗海流图。

人物风采

母亲的一生(16) 

三女儿杨志玲

杨志玲

 我是母亲的三女儿杨志玲。

一九五六年九月十六日,我出生于临河八岱。我出生刚八个月就失去了父亲,是母亲在姐姐哥哥们帮助下,含辛茹苦地把我拉扯大。

我从小就身体不错。记得在农村集体吃大食堂的时候,哥哥姐姐们总是让我多吃些饭,但是,那个时候母亲为了让我们能吃饱,自己就喝点汤汤水水,经常饿得晕了过去。

我在八岱三中念初一时照片

说起我的名字,还有一个故事。1964年,我到学校报名念一年级,我竟然自作主张姓了杨,叫杨志玲。我回家一说,母亲生气了,责怪我说:“学校的老师都是我和你爸的学生和同事,他们全知道你是高永信的三女儿,你怎么能姓了杨?”

不管母亲怎么说,我的态度很坚决。我的启蒙老师臧秀梅从巴盟师范毕业分配到八岱小学任教,她就很支持我姓杨,因为她看着母亲的二女儿、二儿子,三儿子都不让升中学念书,心里十分难受,因此很同情我家的情况。

上学后,我加入了红小兵,戴上了红领巾,成了中囯少先队员,甭提心里有多么高兴啊!

那一年,班里同学有很多退学的。学校复课闹革命,也不景气。1969年,我到大姐家,看到刚过百岁岁的外甥女吴芸可亲又可爱的,就留下给大姐哄娃娃。197010月,大姐生下二外甥吴刚,我就给大姐熬稀饭,煮面条,和大姐夫一起伺候大姐坐月子。

那是我长这么大离开母亲时间最长的一次,我想家了。回到八岱后,我在三中上了初中一年级。暑假在生产队里劳动时,我从拉麦子的车上掉下来把锁骨跌断。大姐和姐夫回来看我,看到母亲的生活如此艰难,走时把我领到文更她的家里。开学时,大姐送我到乌加河公社武秀芳、李文彬老师家,帮我转学到乌加河中学。后来大姐调到旗里,我初中毕业回到大姐家乌拉特中旗。

1973年,学校开学之前中旗地毯厂招收了一批学徒工,原本想上高中的我,就到厂里学徒。因为大姐承担着婆家、娘家两家人的生活负担,我放弃了升学。就一年的时间,我们这批徒工全部被精简了。我省吃俭用攒下80元钱,回家和母亲过了个好年。

过了年后,家里的环境让我不想再待下去了,继父不是打二哥就是打二姐,还骂的说,这家里连他的小老鼠也没有。再说我的户口也落到中旗了,临走时母亲再三吩咐,要我好好听大姐的话。

1974年,我曾经在工程队、食品公司和皮毛厂打过工。

1975年8月15日,我与郭世业结婚。

1975815日,我与郭世业结婚时,连母亲一块糖都没给吃上。说好旅行典礼去北京,走到呼市,在他姨姨家庄盖营农村住下,姨姨很亲切地给我俩西包瓜月饼饺子。住了几天,我说:“咱们走吧,到北京。”

他突然哭了。姨姨劝解说,他妈三个儿子娶了四个媳妇,真的是没线了。我们俩只好返回到中旗,婆婆公公欢欢喜喜,50块钱取了个城市户口的媳妇。

回来后因没钱也没有去见母亲,我给母亲写了一封信说:“我找了一个穷人,对不起我的妈妈。”母亲看了我的信马上给我回信,她在信上说:“我三个女儿都没要过一分钱,只要你们过得好。”

母亲善解人意的宽阔的胸怀,让我永远铭记在心中。

之后我到老公的单位学了电焊工,考了三级电焊工证,转为集体工人。我的师傅、师母及厂里的工友们都很喜欢我。

我俩刚成家不久,我三哥要结婚了。继父给母亲说:“农村全靠聘女子要上钱给儿子娶媳妇,你的三个闺女白给人了,我没有钱也不管了。”

老公说:“借上钱也要帮三哥娶媳妇!”

我们从大姐的朋友那里借了500元,姐妹俩凑了1000元。大姐不但把她家的缝纫机给贡献出来,还给你三嫂做了绸缎棉袄,竭尽全力帮三哥举办了婚礼。

不久,又传来一个喜事:母亲来信说,有人给二哥介绍媳妇。新房有了,但家里没有床、饭桌,于是我就把刚买回来的床、桌子、椅子、床单及枕套、枕头让李喜姐夫顺车捎给临河八岱的二哥。我的三个孩子回到家里,看见空空如也,便问我:“妈,咱们家这是怎么了?”

我给三个孩子解释,家里没现钱,我只能这样为母亲岀一点力,我觉得这样心里舒坦些。

我的全家福

从那以后,老公就更懂我的心了。我们每年一到冬天,就到文更煤矿拉上一车煤,带着自己压的粉条,拿上一只羊,送到八岱母亲家里。

老公觉得母亲是世界上最好的人。有一次,他和母亲开玩笑,在送煤时站在门上学外地口音叫:“大娘,给上点吃的哇。”母亲拿上吃的走出来一看是三女婿,笑着说:“又给我送碳来了,小郭一来,我可真开心,你就是我的开心果!”

这次不是四轮车了,换了新车了,母亲看到兰色的1041大汽车,眉开眼笑地说道:“我的三女儿生活过好了。”

继父去世后,三哥要把母亲接去他家。我家郭世业开着车去八岱,把母亲的家搬到乌海三哥家。此后由大姐和三哥俩家照顾母亲。

母亲后来给我来信说:"你大姐和三哥俩家人都对我很好,我看到孙子、孙女爱学习,外甥们都上班很高兴。我每天坚持学习,写日记,看报纸,每天晚上还有左邻右居的小媳妇过来听我讲故事。”

19981129日,母亲在沉睡中安静地告别了这个世界。

母亲把毕生精力全部奉献给党的教育事业和革命事业。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她积极参军坚持抗战,后来又服从组织安排到地方任教,一干就是几十年,就是在退休后,她也从未闲过,欣然接受学校邀请,担任学校的校外辅导员。母亲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她的高尚的品德时时刻刻都在激励着我,永远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作品链接

【人物风采】杨志玲‖母亲的一生(15)

【人物风采】杨志玲‖母亲的一生(14)

【人物风采】杨志玲‖母亲的一生(13)

【人物风采】杨志玲‖母亲的一生(12)

【人物风采】杨志玲‖母亲的一生(11)

【人物风采】杨志玲‖母亲的一生(10)



编辑 孙传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