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村子里的老碾盘

 新用户3536Meiv 2022-02-13

生活里,每当听见“吱悠吱悠”的声音,我便不由自主的想起童年记忆中村子里的老碾盘。2022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又值年末岁尾,人越是在临近团圆的日子里就更容易想起过去的往事,想起过去的老物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快乐和乡愁,哪怕你如今走的再远,事业做得再大,志向飞的再高,到老了总会念念不忘儿时的回忆。回望人生最深远的记忆往往最甜美、最深刻,夜里都有笑着醒来的时候,有些场景一辈子都令人难以忘怀。特别是在这日新月异发展的新时代,人就会越加容易回味社会的沧桑巨变,体味生活与成长的点滴历程,这也是人生滚滚车轮中的一大快事乐事。

我们的村子是一个普通的再也不能普通的村子,自打我记事起,4000多人的乡邻乡亲每天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凡的生活。村子前面,浚河里的水一直在流淌,这条河不仅灌溉了农田,在村子里没有开通自来水之前的日子里,这条河还承载着村民饮用水的巨大价值。河两岸的小树林一度成为我们这些顽劣孩童捉迷藏、玩游戏痴迷于此的宝地。村南头一座古桥连通南北,据说这座桥是日本鬼子进中国时修建的,古桥南头,我们当时叫它“小南岭”,紧挨着乡驻地,算是一块繁华的闹市,五天一个集市,即便是中间空档里,卖东西的摊贩商铺也是应有尽有,家家户户家里来客人缺了啥到那里没有买不到的,小酒馆、门市部、理发店、染布坊、录像厅、诊所、裁缝店等等,卖青菜的、卖肉的、卖鱼的、卖日用百货的,琳琅满目,五花八门,只要你想得到的就能买得到,私下里还被年轻的大姑娘小伙子称为“二香港”呢。不远处就是三个当时在县里最火爆的工厂-—造纸厂、化肥厂、栲胶厂,每天车水马龙,人流不息。这些存储在我记忆深处的人和事回想起来历历在目,仿佛就在眼前。这些记忆固然深刻,与之相比,村子里的那台老碾盘才是我挥之不去的永远的记忆,它从什么时候就伫立在我家老宅的房屋后面,我至今也没有弄清楚,爷爷和族人也不清楚。

村子里的老碾盘

爷爷和民国同岁,在我小的时候就在乡里粮所做会计,算是个文化人,写的一手好字,过春节的时候邻里乡亲纷纷拿着红纸让爷爷帮助写春联。父亲是一位民办教师,后来考选转为公办教师,再后来到教师进修学校学习之后调往平邑一中工作,父亲写的字比爷爷更漂亮,很好的继承了爷爷的优良传统做法,继续为乡里乡亲服务,每逢过年,等候写春联的乡邻多的数不清,父亲还热心的帮助乡邻处理家长里短的事情。据爷爷讲,从他记事起,这台老碾盘就一直盘在我们家房屋的后面,这个老碾盘,成了几代人的乡村记忆,是乡亲剪不断的快乐与乡愁。说起老碾盘总有许许多多说不完的故事。小时候“压碾”成了抹不掉的记忆。

嘴馋是孩子的天性,小时候,遇到不好吃的饭食总会挑挑拣拣,每次挑食的时候,爷爷总是会将他们曾经经历的那些酸甜苦辣的艰辛岁月讲给我们姐弟三人听,那时候太小了,真的听不懂,只觉得那些苦难离我们很遥远,已经过去了,我们这一代就不用在吃饭前再去缅怀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长大了,后来又读书工作,远离乡土,就越发的想念起爷爷的话,不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够忘记苦难的岁月,不能忘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村子里的老碾盘村子里的老碾盘

永远忘不掉老宅房后的老碾盘,我的童年几乎就是在老碾盘转动的吱悠吱悠的声音陪伴中长大的,至今印象很深刻,以至于刚离开村子的那几年,没有了老碾盘转动的声音的陪伴常常难以入眠。记得老碾盘是用几块个头很大的扁平石头砌成的底座,上面铺上一块又大又平的青石做碾盘,碾盘的中间,用一块圆柱形的青石做成碾柱,转动着一块又大又圆的青色石头做成的碾轮。老碾盘每天都吱吱悠悠的转动着,为乡里乡亲碾粮食,常常是这家的米还没碾完,那一家又端来了麦子在等着,乡邻们都非常遵守先来后到约定俗成的规矩,从没有发生过争抢“压碾”顺序的邻里矛盾,而且乡邻们还在等候的时光里加深了邻里感情,聊着家长里短,聊着孝善亲情,聊着儿女未来,分享喜悦、诉说委屈,老碾盘这时似乎成了乡邻们的“聊天万花场”,引得很多不“压碾”的乡邻也有事没事往这里跑,村子里为方便等候的村民,还置办了大理石的小石凳,冬天还有热心的村民铺上缝制的坐垫,夏天放上凉席,由于小石凳的数量有限,去晚的还要站着聊天,却仿佛总是有聊不完的话题,老碾盘也似乎永远不知疲倦,不论白天还是黑夜,一直很少停息。尤其在过年过节或者谁家有喜事,就更是忙得不可开交。那时人们每天几乎天不亮就起床,推动着辗轮,碾谷子、玉米、麦子、高粱,笨重的碾盘转动着一个个农村妇女的脚步,同时也转动着一个做妻子和母亲的责任。小时候,每当母亲叫上我们姐弟到房后碾盘“压碾”的时候,我总是高兴的一蹦三尺高,抱住碾棍开始转动的时候干劲十足,没有几下,我就哼哧哼哧的气喘吁吁败下阵来,慌忙叫着“我得去厕所”,撒个谎就跑了,母亲总是笑笑说:“懒驴上套不是拉就是尿”!哥哥姐姐抱怨的说:“每次都这样子,小懒虫!”随后,不情愿的接过碾棍继续压下去,母亲边扫碾台边喊着“使点劲,加点油”,还不时的伸手帮着推动碾棍,我明白,母亲喊上我们去只是为了增添劳作的欢乐气氛,其实她哪里舍得让孩子去流汗劳作呢!可是我总是在该替母亲分担劳累的时候撒谎逃走,现在想起来很是有些惭愧!那时候人们吃下的每一粒粮食都是亲自种下,亲自收割晾晒,然后亲自磨成能食用的粮食,所以人们对一粒一米,一茶一饭总是倍感珍惜。总听母亲说现在从超市买回来的小米和玉米面吃不出来曾经的味道了,用机器磨出来的米面,少了粘稠的原味香,少了烟火熏燎的农家味,也少了等待碾完米下锅的期待。在祖父辈人的记忆中,老碾盘承载着全村人的温饱,转动出了几代人满满的幸福。

村子里的老碾盘

一九八五年,爷爷带着对老碾盘的留恋和对亲人的怀念离开了我们,一九八六年,我也考取县一中去读初中,此后的日子里,对老碾盘的印象只能留在记忆里,随着时光的推移和时代变迁,村子里兴起了磨面房,钢磨、电磨兴起,老碾盘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村子里到老碾盘“压碾”的场景渐渐减少,老宅房后老碾盘吱吱呀呀转动的声音少了,可是一些老年人还是习惯到老碾盘碾压一些烧制胡豆的花生米、豆扁子等。有几次村子里想把老碾盘拆除,征求村子里一些老人的意见都没有通过,老年人始终觉得还是经过老碾盘碾压出来的粮食才有真正的粮香味。

村子里的老碾盘

一九九一年,村子被特大暴雨洪水冲毁了许多房屋,依据国家新农村建设政策,村子里要对宅基房屋重新规划,老碾盘的位置妨碍了村子里宅基房屋新规划布局,不得已把老碾盘移到了村子的最南边。听父亲说,当时迁移这台老碾盘时,村子里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人很是不舍,村委会和他们进行了多次交涉,甚至惊动了县乡领导,其实我们能理解,一台转动了几代人的碾盘,怎么能说搬走就搬走呢,老人们于是不停地在碾盘前拜祭,祈求上天保佑,保佑“碾盘大仙”保佑全村父老乡亲平安,他们认为迁走碾盘会惊动神灵,会给父老乡亲带来厄运,经过反复的做工作,讲道理,才同意把碾盘迁到村南头,绝不同意搬离村子。自此以后,早起“压碾”的人们越来越少,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尽管这样,每逢过年,几乎全村的村民依旧会到老碾盘前拜祭,这也是多少年来老祖宗传承下来的习俗,村民们希望“碾盘大仙”保佑全村人事事顺意,年年风调雨顺,来年获得大丰收。前些年回家时看到,老碾盘已经不再有人磨粮食了,碾盘上和碾盘周围已经很久没有打理,一度成了孩子们的游乐场。农村的小孩子也没有什么高科技的玩具,玩泥巴,石子,踢毽子,每一样都玩的开开心心。孩子们分成几伙,在碾盘上用树枝画下楚河汉界,玩泥巴和玩石子的各占半边,每一边都玩的欢天喜地,笑声震天。尤其是在夏天,太阳还是高高挂,孩子们总是喜欢搬个小板凳,趴在大碾盘上写作业,看来来往往的婶婶阿姨忙忙叨叨,一些爷爷奶奶们有时会端着一盆煮熟切成片的地瓜干晾晒在老碾盘上,孩子们时不时偷拿一个嚼在嘴里,甜津津的,还有些阿姨婶婶坐在碾盘上纳着鞋底,摘摘青菜,讲述着家长里短的故事。晚上,老碾盘却又成了全村人乘凉的好地方,大家吃过饭,有的直接端着饭就来大碾盘处开始全体村民的夏夜“大讨论”,很是热闹。人们总是围成一圈坐在碾盘上,在碾盘的附近,点燃一种叫做蚊蒿的草,蚊子闻到蚊蒿的气味,就不会靠近碾盘了,这种蚊蒿一直伴随着童年的时光,从没有被蚊子叮咬过。婶婶大妈们一边摇着蒲扇赶走季节的燥热,一边七嘴八舌的聊着家长里短,淳朴的农村人,说话没有禁忌,想说的都会痛痛快快的说出来,没有谁因为一句不得当的玩笑生气,也没有谁去恶意的攻击谁,聊得火热,聊得真诚,甚至聊的面红耳赤,也聊着谁家的庄稼长得好,谁家的地里长满了草。

村子里的老碾盘村子里的老碾盘

在岁月的历史长河里,时光有情也无情,它为我们带来新事物的同时也渐渐会让一些旧物失去原本的面貌。时光老了,碾盘没老,碾盘碾着一路风尘,碾下了几辈人的沧桑。碾盘转着村里乡亲的快乐,也转着左邻右舍的故事,那转起来吱吱悠悠的声音,像一首传唱千年的老歌,快乐着孩子们的童年,快乐着大人们丰收的喜悦,快乐着老人们那份慈祥。现在的老碾盘早已失去曾经的光辉,没有人再去磨面,灰尘渐渐爬满不被人触及的凹槽处,每当看到昔日热闹的老碾盘周围长满了绿草,内心五味杂陈,感慨时代的变迁,感恩党的惠泽,感谢新农村建设的福祉。老碾盘的落寞里映照着国家富民惠民亲民政策的光辉,村子盖起了规划一新的排房,前几年还建造了楼房,农村的变化真是日新月异,芝麻开花节节高!每次回老家走过老碾盘的时候,看着老碾盘稳稳地盘坐在村子南头,仿佛成了新时代映照下的镇村之宝,我的内心就会无比坚定踏实,这预示着我的家乡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村子里的老碾盘

(13562987516 微信同号)

邢云峰:男,中共党员,教师,就职于平邑兴蒙学校,稿件多发表于山东青年报、临沂日报、沂蒙晚报、今日头条、党报头条、网易新闻、新浪新闻、优酷网、山东速报、临沂客户端、鲁南商报等媒介,工作之余喜欢写些散文诗歌,长于借景抒怀。

壹点号 阳光满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