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余映潮: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探究

 宝妞 2022-02-13

名师简介

 余映潮,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荆州市教科院原中学语文教研员,多家国家级中学语文专业杂志的封面人物。曾被张定远先生誉为“中青年语文教师课堂学艺术研究的领军人物”。著述丰富,已发表各类教学文章1300余篇,出版了七本专著。创建了全新的“板块式、主问题、诗意手法”阅读教学艺术体系,总结出了“思路明晰单纯,提问精粹实在,品读细腻深入,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的教学设计30字诀。精彩的课堂教学受到各地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普遍欢迎。

 课堂提问是师生之间双向的互动过程。但悲剧性的课堂提问,如大量提问、不停提问、细碎提问等方式,不仅不能积极推进教学过程,反而使语文课堂产生“碎问碎答”的局面,从而降低阅读教学效率。

   “主问题”是余映潮老师针对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串问”“碎问”“浅问”而提出的教学策略,它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导,学生附和的教学局面,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研讨的创新型教学方式,凸显出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主问题”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指的是对课文阅读能起“牵一发而动全身”作用的重要提问、问题、话题、任务、活动。其着眼点是通过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以文本中的关键性问题来引导学生深入地探究文本。每一个“主问题”都能覆盖众多的细碎问题,提出“主问题”后,学生的回答不再是立即简单的“是”或“否”

      “主问题”占主导地位的课堂教学,其关键是将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得以独立思考,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得到真正落实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主问题”设计原则

      一、概括性。“主问题”克服了普通阅读教学所出现的提问杂而乱的问题,力求提问少而精。“主问题”要概括、清晰、有序地串起整篇文章的教学内容。正如余映潮老师所说:“要问到精妙之处,要问到关键之处。”

      二、时效性。一节课中可以有一个“主问题”,也可以有几个“主问题”,它的内容角度、顺序层级及输出表达等都是为了提高课堂时效性。

      三、开放性。在设计“主问题”时,要充分考虑问题的开放度,要给学生预留提问的机会,让学生在解决“主问题”的过程中衍生出新问题。

      四、生本性。课堂“主问题”的设计安排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参与并受益。教师应在熟知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设计有层次性的“主问题”,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主问题”设计角度

     在设计“主问题”时,教师可从整体着眼感知文章,也可从多角度理解文本,多侧面进行设计问题,多板块积累语言材料,多手法对课文进行“再表达”。

一、从课文标题入手设计“主问题”。

      标题是课文的眼睛,每一篇课文标题都是作者精心拟定的,一般情况下与课文的思想内容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教师可以从文章标题入手设计,抓住标题与主题思想的联系点。

二、从关键词句入手设计“主问题”。

     一篇文章中,往往有一两个关键词句最能统摄文章内容,蕴含思想情感,揭示文章主旨。可通过抓住关键词句设计,从而进一步深入阅读文本,品析文章。

三、从人物形象入手设计“主问题”。

      小说、写人记事的散文等体裁的文学作品往往会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在讲解此类作品时,可从人物形象入手设计。

四、从文章结构入手设计“主问题”。

      任何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文脉,并通过文章的结构来表现出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从结构入手设计,把握文脉,明确思路。

五、从表达技巧入手设计“主问题”。

     表达技巧是作者写作时所运用的原则和方法,我们也可以从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行文结构、意境创设、修辞手法等角度切入设计。

“主问题”课例赏析

 我们可通过余映潮对《孔乙己》这篇课文的三次执教课例来分析小说教学的“主问题”设计选择路径。

     在2003年执教的 《孔乙己》中,余映潮用三个“主问题”串联,打破了小说教学中的逐层逐段的传统教学模式。首先,余映潮通过孔乙己与“酒”的关系,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整体性感知,通过阅读分享所得,推动学生更快地进入文本。接着,余映潮提出第二个“主问题——围绕“孔乙己与'偷’”,任选一点进行品析,并写一份简短的发言稿。通过孔乙己与“偷”引出相关的故事,使学生理解文中“偷”的深刻含义。最后的设计“主问题”——讨论孔乙己的人物形象, 做“一句话人物短评”。余映潮通过对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的讨论促进学生对整篇文章的全面掌握与深层理解。这三个“主问题”层层递进的设计,反映出余映潮对文章的学情和教学内容的充分把握,学生也在对“主问题”的思考中对文章主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013年执教《孔乙己》时,余映潮从“场景设置”“儿童视角”来切入教学。在“概说人物”环节中设计了三个“主问题”,第一个“主问题”是“以一句话概说孔乙己人物形象”。第二个“主问题”的设计是引导学生对比文章的第4段和第11段,并各自分享见解。第三个“主问题”设计是让学生分析开头的细节描写,并思考“四文大钱”的表达作用。

      在2015年执教的 《孔乙己》中 ,余映潮同样设计了三个主问题。第一个“主问题”是让学生品析“伤痕”一词。通过“伤痕”引出两处伏笔,帮助学生理顺小说情节。第二个“主问题”,余映潮将教学目光聚焦在第11自然段的品析上,让学生深入体会细节描写。第三个“主问题”是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鲁迅先生只给孔乙己四文大钱?”让学生思考作者安排“四文钱”的巧妙,以“极端笔法”的设计凸显小说主旨,帮助学生理解当时社会对底层人民的剥削。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对“主问题”设计的有效应用,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切实提高,真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素养。通过“主问题”设计的这个过程,教师可以不断地优化教学内容,优化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组织形式,从而更明确地达成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专业成长与发展。“主问题”这种宏观式的教学设计有利于语文阅读的教与学臻于双赢,驱动语文阅读教学高效、多元、智慧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