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辨证论治与病情场景

 昵称72924878 2022-02-14

人类有历史有渊源,中医也是有历史有渊源的,中医是有根的,中医的根是《伤寒论》,离开了《伤寒论》的中医,那就如同无根之树木,得不到足够的营养,是不可能发育成参天大树的。

《伤寒论》经过宋代林亿等人编辑后,出现了“辩太阳脉证并治法”这样的说法,故后世所谓的辨证论治都是来源于《伤寒论》。假如脱离了《伤寒论》,你又如何去辨证论治呢?脱离了《伤寒论》去辨证论治,是挂羊头卖狗肉而已。

后人从《伤寒论》中得皮毛,搞出来八纲辨证,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之八纲,貌似高明,实则荒腔走板而背离《伤寒论》。《景岳全书》:

阴阳既明,则表与里对,虚与实对,寒与热对,明此六变,明此阴阳,则天下之病固不能出此八者。

这段论述看着很合理,其实是幼稚化思维,是粗糙思维。实际《伤寒论》诊治细节远远超越所谓的八纲辨证。譬如说,从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变化到桂枝汤,从桂枝汤变化到大青龙汤等等,这些药方与相应的病症细节变化不是所谓的八纲辨证能概括的,若不能正确理解这些细节差异,是不可能正确诊治疾病的。《伤寒论》层层演绎病理与药理,现在学医之人的脑容量不够,故无法植入《伤寒论》之逻辑体系构架。

有些人还要搞所谓的六经辨证,搞所谓的藏府辩证,简直是愚蠢透顶,毫无中医理念,全面割裂人体系统,这样的人是永远学不成中医的,是永远不可能提高认知的。

有寒必有热,有热必有寒,有表必有里,有里必有表,有实必有虚,有虚必有实,所以任何诊断都需要表里虚实寒热兼顾,一阴一阳之谓道。有些人连这些最基本理念都没有,如何以中医自居?

《伤寒论》中的药方都是有特定的应用场景的,要去研究这些药方之最佳适用病情,而不是乱用其方。病理具有唯一性,故治法也是唯一的,以为可以脱离了《伤寒论》而找到其他治法,痴心妄想而已。譬如说,将某某肺炎认定为寒湿疫,这样的认识是浅陋的,是不可能正确治病的。

所谓的应用场景,包含了病症变化,用药前后变化以及环境变化等等,譬如说,《伤寒论》:

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大汗以及大下利而厥冷是病情场景,你想要去辩证,能辩证出什么来?名为少阴病,实际不止少阴病。大多数疾病是极难辩证的,但是只要抓住病情场景,就能准确用药。大多数人是手机的使用者,而非手机的制造者,学习《伤寒论》也是如此,绝大多数的人只能是《伤寒论》的使用者,十病能治一二就已经很不错了。学不会《伤寒论》之人终身都不能正确治疗疾病,无论中医无论西医都如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