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胸廓出口综合征的三个压迫部位

 骨科笔记 2022-02-14

图片

胸廓出口综合征可压迫臂丛神经、锁骨下动静脉、腋动静脉,进而引起相应症状。根据压迫的组织不同,胸廓出口综合征可分为神经型、静脉型、动脉型。其发生率分别为神经型(95%)、静脉型(4%)、动脉型(1%)。

病因:

软组织异常(70%):斜角肌肥厚、局部肿瘤、肌肉组织变异(如小斜角肌)

骨组织异常(30%):颈肋、关节损伤后畸形愈合

解剖基础:

压迫部位通常发生在三个解剖空间:斜角肌间隙(interscalene triangle)、肋锁间隙(costoclavicular space)、喙突下间隙(subcoracoid space)

图片

斜角肌间隙

前:前斜角肌

后:中斜角肌

下:第一肋

内容物为:臂丛神经(干)、锁骨下动脉

致压因素为:斜角肌变异、小斜角肌、颈肋

肋锁间隙:

前:锁骨/锁骨下肌

后内:第一肋

后外:肩胛骨上部

内容物:臂丛神经(股)、锁骨下动脉、锁骨下静脉

致压因素为:锁骨下肌

喙突下间隙

前:胸小肌

后:第2-4肋

上:肩胛骨喙突

内容物:臂丛神经(束)、腋动脉(第2部分)、腋静脉。

致压因素为:锁胸筋膜、软骨喙状束

图片

压迫的确切解剖位置通常需要细致的查体及影像学检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