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析古玉鉴别方法——工痕鉴别法(三)

 荷锄带月K 2022-02-14
Image
Image
敬启者:

Image

将图中的小星星点成黄色Image,这样就不会漏掉每一篇关于古玉鉴别的文章。毕竟掌握的古玉鉴别知识点越多,越不容易被骗,更不会花钱听故事买假古玉了ImageImageImage

Image

《中国玉器真伪鉴别》学习笔记节选

张广文  著

Image

夏、商、周时期的玉器加工工艺
夏、商、周时期的玉器加工技术,较新石器时代有了很大进步。主要原因是金属工具的使用。玉器加工,除了石质工具之外,还使用了金属工具。这一时期的玉器加工属于金石工具并用期,且金属工具逐步取代了石质工具。一些作品上留有金属工具痕迹的同时,往往还残存着使用石质工具的痕迹。制玉中的主要工序特点如下。

Image

玉琮、中原龙山文化陶寺类型晚期、外径7.2厘米至7.5厘米,内径5.8厘米至6.2厘米 高2.6厘米、山西省襄汾县陶寺遗址 1267号墓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器呈青白色。整体近圆形,有八道竖向凹槽将外周隔为宽、窄相间的八段,前、后对称及左、右对称的四段稍窄而略显平直,另四段较宽且作弧状。在四段弧形面上,各有三道平行的横槽。无射。从纵剖面看,内壁略作弧线形,上、下口稍大,中腰微显鼓凸。
开料、切割
开料、切割是采集到矿石后进行加工的第一道工序。新时期时代已经出现了对玉料进行线切割的技术。切割痕上看,使用的线绳较粗。切割方向不甚固定,属于用手工线弓子锯料。但陕西龙山文化玉器的开片技术却不同。从玉刀、玉璋上遗留的直线型切痕上看,可能使用了薄形刀具,加水、加沙用片切割的方法锯料。商代玉器中出现了很多薄片形玉作,这些作品体形较大,厚度很小,表面又很平整,主要表现在玉戈、玉璧等礼器上。这些玉器的开片说明加工时使用了金属线,因为生物制品的线绳不耐磨,用细线则不能进行较大直径的切割,而没有较细的线绳则不能开出较薄的玉片。从作品表面的平整程度看,开片是在玉料固定及切割线路固定的情况下进行的,因而是使用简单的切割机械进行的。

Image

玉七孔刀、最长 65 厘米 宽 9.5厘米厚0.1厘米至0.4 厘米、1975 年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村出土、河南省偃师县文化馆藏、墨绿色,局部被沁成黄色。扁长成梯形,平背,刃长于背,由两面磨成,两端有对称的齿牙六对。近两端处面部琢竖直阴线纹与菱形纹,其下有两条平行阴线与刃相隔。近刀背处有平行、等距的圆孔七个,孔由一面钻穿。多孔石刀在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屡有发现,但七孔玉刀此为初见。从形制考察,似不宜实用,有可能是一种仪仗用器。
钻孔
夏、商、周时期的玉器钻孔方式,呈现出较为复杂的现象。一些孔径较大的作品如琮、箍等,孔洞制造得非常工整,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玉箍壁部非常薄。江西新干大洋洲遗址出土的商代玉琮也呈薄壁状。很多现象表面,夏、商、周治玉的钻孔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很多玉器上的孔是用金属钻或金属实心钻钻成的。管钻琢出的孔径变化不大,管壁平直。金属实心钻琢出的孔一端孔径略大,另一端孔径变小,这类小孔,非金属钻头不能琢出。夏、商、周时期很多玉器的孔洞仍保留着新石器时代玉器孔洞的特点,尤其是用来穿绳系捆或悬挂的孔,孔径变化大,一端呈喇叭形,可能是用木质或石质棒形器钻出的。

Image

玉坠饰、商代晚期、高6.5厘米 小端径2.3厘米孔径0.8至1.1厘米、1989年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乡商代墓出土、江西省博物馆藏、牙白色,有墨绿斑,岫岩玉。体呈喇叭形,两端平齐,一端较直且小,另一端喇叭形口略大,中束腰,饰凸弦纹三周。两端中心对钻穿孔,孔内有台痕,孔内侧边有坠痕。
镂空
夏、商、周玉器中很少见有镂空作品。尤其是夏、商两代的玉器,仅有少量的片状器或筒状器上带有空洞。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商代玉器琢纹技术的发达使带有纹饰的玉器成为时尚,饰纹玉较透空玉件更受人喜爱。

Image

黄玉鹰攫人首佩、商代、高9.1厘米 宽5.2厘米 厚0.9厘米、故宫博物院藏、淡黄色,有较大面积的赭色沁。镂雕鹰攫人首画面,鹰在上,展翅,头歪向右侧,身饰浅浮雕翎纹,头两侧镂雕诡异图案,鹰爪下各攫一人首,额部短发,脑后披长发,眼、耳、鼻、嘴皆以阳线雕出,但明显图案化。
饰纹
夏、商、周时期玉器纹饰的加工采用金属砣具,纹饰一般为阴线、较浅,很少出现用平面减地的方法制成的凸线线条。

Image

玉长尾鹦鹉、商代晚期、高11厘米 厚0.6厘米、1976年妇好墓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浅绿色,有褐斑,玉质鲜润如新,浮雕。鹦鹉作站立状,钩喙高冠,目字形眼,细长眉,胸外突,短翅长尾,尾端呈人字形、腿粗短,下有四爪。冠上端较薄,雕作扉棱形,颇类鸡冠。用变形云纹雕琢出翅与尾的轮廓,两面纹饰相同。造型别致,极美观。爪下有榫,可镶嵌,长尾可作支撑点。
边饰
边饰主要出现在夏、商玉器中,主要表现为对器物边缘进行加工,使其形成复杂的凹凸形状。商代玉器边饰可分成两种,一种是凹凸形的装饰边带,呈二方连续图案状,既用于某些平面形状的玉礼器,玉动物的边缘,也用于某些立体玉雕动物的脊背。另一种是动物形玉件的边缘或表面,随所琢玉件的动物造型进行边缘变化。据分析,一些商代玉器的边饰是用非金属砣具琢出,砣轮略大。

Image

Image

玉鹰、商代晚期、高6厘米 厚0.2 厘米、1976年妇好墓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深绿色,浮雕。俯视相,作展翅飞翔状,头歪向一侧,颈内缩,尖喙圆眼,双翼外缘雕成扉棱形,两足内弯呈钩状,雕出锐爪,尾牙两歧。一面雕出脊背和翎纹,均为双线阴勾;另一面以单线勾勒出胸、腹和翎纹。喙上有小孔,可佩戴。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