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亚文‖ 课后精彩促“双减”

 老胡聊科研 2022-02-14


课后精彩促“双减”

金水区文化路第三小学  王亚文

为贯彻落实“双减”政策,我校的实际行动不仅体现在我们日常的常规课程中,让我感触颇深的则是以“1-2-3-4-5-6”课后服务工作体系,能够结合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多措并举,真正将双减工作落到细微实处。

那么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每天的艺术社团活动是必不可少的。我不禁在思考一个问题:在双减政策和美育教育的双重加持下我应该怎样更好地开展艺术社团活动呢?思来想去觉得还是要从根儿上转变我们的教育理念,并把“双减”和美育从形式上的喊口号真正转移到我们日常教育教学的活动中扎实地去开展、甚至可以说是探索。

一、教师自我专业发展

过去总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应有一桶水”,而现在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更迭,应有一桶水远远不能满足现在的教育发展了,教师的这潭水应该是源源不断的活水。做“活水型”教师,面对我们的学生群体在日常工作中除了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适应现代教育之外,作为艺术类教师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加强自身专业技能的淬炼、促进专业素质的养成。所以课下的时间便成了我练习的好时机,广泛涉猎中外美史充盈自身艺术储备,线描、速写、中国画等多形式地练习日常基本功,真正做术业有专攻的现代学习型教师!

二、社团美育活动设置

水墨探趣社团作为我校特色社团之一,社团的孩子们专业学习中国画,国画是中国传统的一种绘画形式,是以毛笔蘸水、墨、中国画颜料作于宣纸或绢上,根据学生整体年龄特点选择写意的形式更加适合小学阶段孩子的心理特征,既没有工笔的过分细致耗时,又避免了单一枯燥的情况出现。题材大致可分为花鸟、山水、人物,由于在我们的社团活动中的孩子们以2—6年级为主且大部分都是没有国画基础的孩子,所以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把他们分成两组,制定不同的美育课程。一组是较为基础的孩子以掌握基础的写意花鸟内容为主,另一组接受能力较强的孩子则是在基础之上进行相应的拓展,学习山水以及人物的画法。分层次教学避免一刀切导致出现孩子觉得过于简单或是过于难的情况从而使学生丧失了对国画学习的兴趣,作为我国几千年以来优秀传统文化值得传承发展甚至是创新,将传统国画技法与现代创新的思想理念和材料相结合探索适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国画课程,既要有趣味性又能激发学生对国画的热爱与传承。

三、探索—成长—反思

社团活动刚刚开展的时候,孩子们的热情特别高涨,纷纷说道对国画的理解以及表示对用毛笔绘画的好奇;学习之初在学生原有的经验基础上我们交流了笔墨纸砚在生活中的用途,以及带领孩子们边示范边学习中国画中的用笔用墨的技法,且在他们理解的基础上能用毛笔试着将墨的浓淡干湿以及不同笔法表现出来并互相展示提高绘画的自信心,在国画课堂上注重对优秀国画作品的欣赏以及国画技法的讲解与运用,但更多地是让孩子们在自己理解的程度上更多地去尝试、探索;比如基础阶段的孩子在画牵牛花的时候,刚开始用单色的墨进行练习牵牛花的叶子,练着练着一些孩子就想尝试着如果用色彩表现出来会是什么样子的?于是在好奇心的驱动下我带领着孩子们尝试运用酞青蓝和藤黄两种色彩进行调和,孩子们惊喜地发现变成了绿色可以用来画牵牛花的叶子;于是我接着引导孩子们还以酞青蓝和藤黄为例,如果这两种颜料我们添加的比例不一样那是不是呈现的色彩效果也不一样呢?这样像“做实验”一样的艺术体验让学生非常有成就感,而在这个过程中也恰恰是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能得到的收获。

在社团活动经历了名画赏析、教师示范、学生探索、自评与互评过程中充分打开了学生的想象力,艺术源于探索我们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审美感知和尝试体验,让学生在艺术实践中尽情表达自我的情感,而不应只是简单粗暴地告诉他这个必须这么画,那个必须按照老师说的步骤去完成,艺术没有绝对的答案,而是不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情感体会。我们的孩子们甚至可以在看到一幅作品时能很骄傲地告诉我:老师,我觉得这幅作品的构图和墨色要是以我的想法能这样的话或是那样的话那应该效果更好。艺术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整体艺术鉴赏能力和素质,使学生在不断尝试和创造中获得美感的体验,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要学,并唤起他们的创作热情和审美体验,真正从心底不把它当成负担,才是对孩子真正的“减负”!

在我看来中国画的仪式感在于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水墨设色,即兴诗句创作以及落款印章等在这个过程中艺术课堂和其他学科进行了完美的融合与创新,我想这才应该是比较积极的“双减”和美育下的艺术课堂的体现吧。个人认为在“双减”下我们艺术课程不应只是以孩子学会了某种技法、获得某种绘画技能为标准来衡量一节课的质量,而是要更关注到对孩子美的教育,让他们具有“儿童味”的美育气质不断再生长!

未来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要求教师成为终身的学习者;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教师学习与探索皆在路上,我们要尽力做的就是能够依托校内外资源的整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特色课程,让孩子能得到适当的放松,同时减去那些不必要的负担,为助力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保障,真正让孩子成为“双减”的受益者。

—End—

欢迎加入课题研究交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