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甘麦大枣汤缓解疼痛引起的焦虑、抑郁

 疼痛指南 2022-02-14

      甘麦大枣汤源自张仲景,用来治疗“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其三味药都是药食同源之品,味道甘美,是一个调节负面情绪的良方。

       炙甘草30克,小麦100克,大枣50克(切开),3剂,水煎服,日1剂。

       甘麦大枣汤

1、《金匮要略论注》:“小麦能和肝阴之客热,而养心液,且有消烦利溲止汗之功,故以为君。甘草泻心火而和胃,故以为臣。大枣调胃,而利其上壅之燥,故以为佐。盖病本于血,心为血主,肝之子也,心火泻而土气和,则胃气下达。肺脏润,肝气调,躁止而病自除也。补脾气者,火为土之母,心得所养,则火能生土也。”

2、《绛雪园古方选注》:“小麦,苦谷也。经言心病宜食麦者,以苦补之也。心系急则悲,甘草、大枣甘以缓其急也,缓急则云泻心。然立方之义,苦生甘是生法,而非制法,故仍属补心。”

       1 功效

       此方只有三味药,分别是甘草、小麦、大枣。

       甘草

       甘草味甘性平,其功有三:一者,缓急,能缓解心理和情绪的紧张;二者,名为“国老”,入十二经,能“补三焦元气,调和诸药相协,共为力而不争”;三者,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最善补益心脾。

       小麦

       小麦性味甘平。《内经》认为小麦五行属火,为心之谷。《本草经集注》云:“小麦,养心益脾,清热润燥,主妇女脏躁之证。”现代临床常用小麦除虚热,止虚汗,补诸虚,强气力。

       大枣

       大枣甘温质润,味厚而醇。《神农本草经》云:“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大枣除补血、益心脾之外,又具安心神之功,临床常用于调补脾胃,益气生津,养血和营,安神定志,滋补营卫,治气血津液不足。

       甘麦大枣汤仅有三味药,味甘而性平和。甘者,能补能缓能和。甘补,补正气之不足;甘缓,调紊乱之气机;甘和,和动乱之阴阳,平五脏之躁动。

     化裁:若见阵发性身热,脸赤,汗出,可加麦冬以养心止汗;心烦不眠,可加百合、酸枣仁以养肝宁心;呵欠频作属于心肾两虚者,可加山萸肉、党参以补养心肾。

       2 应 用

       此方能调畅情绪,不但可用于缓解紧张,还可缓解各种负面情绪。

       本方可治疗情志不遂、心情抑郁及思虑过度、心脾两伤所导致的脏阴不足、虚躁若狂、不能静止的许多疾病,尤其是心脾两虚,甚至脾胃衰败、不任诸药的患者,更为合适。

针灸治疗:

穴位:五脏俞加膈俞,即心俞、肺俞、脾俞、肝俞、肾俞及膈俞。

应用这组穴位的理由是,抑郁症波及的脏腑是心、肝、脾、肺、肾,并由于抑郁症多是情志不畅导致的气血瘀阻,从而伴有瘀的证候。

膈俞是血的会穴,用之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因而选用五脏俞会达到静心安神、补肾健脾、平肝疏气的作用,而使五脏气机调和,脏腑功能逐渐趋于正常。

穴位:神庭、百会、安眠、神门、三阴交,如果患者的情绪不稳或低沉郁闷,可加合谷、太冲穴;如果患者感到腹中有气上下窜动或腹胀,加气海、中脘、内关、璇玑以起到行气宽胸止胀的作用。

在治疗中,这两组穴位可以交替使用,患者可以得到平心清脑、安神定志的作用。如果患者同时伴有其他症状,也可以加选其他相应的穴位治疗。

您的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