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镌璞斋词话7—12

 xianfengdui111 2022-02-15

7、蘅塘退士遴选《唐诗三百首》,选七言律诗五十首,把崔灏的《黄鹤楼》放在第一篇。

南宋诗评家严羽道,“唐人七律诗,当以此为第一”。是极有见地的。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然而这首诗在律诗的规则上犯了许多“禁忌”,颔联用的是古诗句法,“鹤一去不复返”,六字连仄,喻守真评:颔联下联是五连平。

喻守真幽默地说,律句既不能入古,古诗那便可入律。古人兴到笔随,偶弄狡狯,竟传颂千古,究竟不可为法。

我很欣赏“兴到笔随”一句。作诗须任性才是真性情,当今有几首诗是任兴之作?所以引不起共鸣。崔灏一首《黄鹤楼》引发千古乡愁,是佳作也。当然,写律师还要遵律,不能以“兴”废律。

8、现在作诗人很难,作了诗词就谋求发表,刊物方或者征诗方往往要求“诗须平水韵,

词须《词林正韵》,曲须《中原音韵》,如用新韵必须注明”,云云。我就困惑,你既然做编辑、做评委就应该熟悉各韵,若不熟悉,有什么资格坐在那个位置上?面对一首诗词,真正的诗家是能读懂韵律的,读一读就能看明白哪里失韵了,哪里把韵用混了,用混了就是失韵了。何必让诗家注出?于是现在的诗人活的特别累,写一首诗,后边还要拖个标牌,写上此篇用的什么韵。像极了出售的时装,拖着一个牌,写着织物的含量,或是化纤、毛、棉、晴纶及其含量。

唐人用广韵,读宋人的诗作未见标明用广韵还是平水韵。其实“平水韵”是金朝人编注的,当它出现,诗词已经在中国大地上繁茂了几百年。真正统一了韵部的是明朝的《字汇》和《正字通》,但是谬误很多,直到康熙五十五年清政府编撰《康熙字典》,才结束了汉语发音不统一的局面。然而吟读清诗清词,也没见哪位诗人注上什么什么韵。在当代传统诗词其兴蓬勃,现代汉语严整规范,不知哪个能操诗柄的人物在古诗新生的当儿画蛇添足。

9、古诗词不同于新诗,讲诗词声韵是绕不过去的课题。可以说,没有声韵就没有诗词。

现在有一种倾向,把声韵、声调做成了一把“平仄”的卡尺,一看到古体诗词就拿着这把卡尺去量,哪里失律了,哪里的韵押错了,哪里失粘,哪里失对,哪里的拗句用得不对,这些人像体操或跳水运动的裁判一样给人家的作品打分。这样做对不对呢?应该没有错。但是他忘记了,诗词是文学作品,它还有另外的一面,那就是思想内容。

当然,既使好的思想内容,不讲格律也是不行的。

所以好的诗词作品是格律与内容和谐的有机体。

还有一种情况,每逢有诗词大赛,大赛征稿启事上会缀上一句话,“凡参赛作品一律用平水韵”云云。

什么叫“平水韵”?

平水韵是金朝人刘渊根据唐人的作品,归纳整理的诗歌韵部,把汉字划分成106个韵部,成为音韵的律条。作诗不能出韵。出韵即“犯规”。刘渊是山西临汾人,当时那个地方归金朝管辖,叫江北平水。平水韵由此得名。

问题是汉语有106韵吗?是他把同韵的声调拿出来了。从唐以降语音是变迁的,随着人员迁徙,语言也流转交融,音韵就发生了变化。比如方言,俚语,都有独特的发音。唐朝长安又是多民族聚集的生活区,坊间居住着大量的外国人,比如波斯人,哈萨克斯坦人等等,他们变异的口音增加了汉语的声韵。刘渊整理出106韵肯定是经过考证的,然而唐朝距离金朝也已经220年,这期间的音韵有什么变化已经无法确认。这套韵谱已经失传。

镌璞斋词话10

10、平水韵在韵调里混同的例子有许多,比如v和u:

六鱼v。 鱼、初u, 书u。 居v.

七虞v。愚v。 虞v。 无u。芜u。 巫u

v和u在新韵中分属10姑和11鱼。初、书、无、芜、巫归为姑韵。鱼、愚、虞归为鱼韵。

诗是吟的,词是唱的,如果音韵搞不准,那诗词还能不拗口吗?

下面就看看这个案例:

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此诗韵调归平水韵鱼韵。首联以“庐lu”起韵。颔联为“疏shu”。颈联为“除chu”。到了尾联押在“虚xu”字上。这就是我们讲的在平水韵中u和v不分的例证。

关于发音的问题,唐人没有汉语拼音,发音是口口相传的。假如私塾先生是地方口音,那发音的标准问题恐怕是很难办的。其实唐朝是有韵谱的,叫《唐韵》,又叫《广韵》,它的编辑方针是把日常发音归类。归类并不难,难的是它没有音标,所以某些发音还是含混的。

这首诗的作法:

这是孟浩然四十岁上的落第之作,那一年是唐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落第之后满腹牢骚,都发泄在诗中。首联记事,开篇就说,不用指望在北阙上书了,还是回到终南山的破屋之内。“北阙”即用典。《汉书》记载,那里是大臣们上朝议论国事的地方。颔联说理:因为无能才遭到皇帝的抛弃,身子多病,人家才不理你。这是比喻。颈联是以景喻情。尾联写出了落第的无奈,是全诗最后要表述的意思。

11、平水韵延续到明朝,有了《字汇》和《正字通》两本词书。清康熙五十五年,清政府召集学者编纂《康熙字典》,纠正了明典发音,注释等谬误,成为我国比较系统的词书。《康熙字典》辨音使用反切法。即取前字的声母,后字的韵母,两个发音相切,发出的音就是本字的读音。举例:

“搔”:它这样注明:《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苏曹切。

这就告诉你,取前字“苏su”的s和后字“曹cao”的ao相切,切出的音就是“搔sao”的音。

清朝康熙年间,张玉书根据平水韵部编著《佩文诗韵》444卷,也是106个韵部。因此《佩文诗韵》就是平水韵。

这样仍然不够完备。1913年中国读音统一会根据章太炎的记音,统一制做了一套读音符号,1918年由北洋政府颁行。这就是注音法。

直到1958年新中国国务院颁布汉语拼音方案,才使汉语走向新的科学的发音之路。

12、1958年2月,国务院在全国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把汉语的发音统一化,标准化。按照这个标准中华书局在1965年推出《诗韵新编》,把《佩文诗韵》按照标准化的要求重新编排,形成18韵。这部书受到语言学家王力先生的肯定。以后上海古籍出版社又推出《中华韵典》20韵,这一些按照普通话编辑的韵书通称中华新韵。

《诗韵新编》里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话:“诗韵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东西,它应该随着语言的发展而不断改进,不断增添新的血液,否则诗歌就跟不上时代”。

有些人故弄玄虚,提出要用“平水韵”,“如果用新韵必须注明”云云。

其实新韵就是从平水韵演变过来的,还“注”什么“明”?

举例说明:

在《佩文诗韵》中:一东(ong):东、同、宫。冯、风、枫、丰。

二冬(ong):冬、农、宗。峰、锋、

同一个ong韵,它分成了两个部分。而且一东,后面的冯、风、枫、丰是eng韵。

二冬后面的峰、锋、也是eng韵。

说明平水韵ong. eng是混用的。

在新韵里就把ong. eng分开了,分别是17庚eng,18东ong。

下面就看看实际的案例:

王维: 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feng)。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Zhong)?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song)。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long)。.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韵押在“峰feng”上。颔联的“钟zhong”,颈联的“松song”,尾联的“龙long”在平水韵里都属于“冬”部,因此它不出律。但是在现代汉语里,“峰”归入庚部。“钟“、“松”、“龙”归入东部。它就出律了。

所以我们用今天的口语朗诵的时候总感到别扭。这是语音发展给我们带来的问题。搞清楚问题就好办了。新的问题是,我们在创作中是使用平水韵呢?还是使用新韵?

如果使用平水韵,律诗属于近体诗,用韵甚严,必须一韵到底,不许通韵。就必须是前者。其实新韵发声也甚严,eng就是eng。ong.就是ong,不能混淆。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诗的作法:香积寺在长安,它的周围一马平川,无山可言,可是作者描绘它“数里入云端”,还有古木,深山的钟声,宛如深山藏古寺之境。这是唐人制造意境的特点,不据实描述,夸张到意境里,诗就好看,就令人生发怀想。他说香积寺里原来有一个池,池里住着一条毒龙,这条毒龙曾溺杀五百商人,人皆畏之。那句“古木无人径”就是渲染这个典故。这时盘陀王来了,对着池子念了一句婆罗门咒,那条毒龙就化为人。并且悔过,盘陀王放它归生。

王维崇信佛教,在这首诗中他讲了一个佛教的故事,所有的意境犹如佛经。请注意,他没有用“游香积寺”,而是用了“过香积寺”,如果是游,这一切具象就无法存在了。因为是“过”,一切具象都在幻象之中,内容就合情合理了。

近体诗用典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法。“安禅制毒龙”就是用典。用典是增加诗的含量的重要手法。

壹点号孙葆元墨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