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培亮《金刚经》书法作品欣赏

 鸿墨轩3dec 2022-02-15

郑培亮《金刚经》书法作品欣赏

2020-11-17 11:57·书法名师
郑培亮《金刚经》书法作品欣赏

郑培亮,原名郑丕亮。1972年生于山东省阳谷县。先后毕业于聊城大学历史系、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曾任聊城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系主任、山东工艺美院美术系副教授、教授,现任职于中国书法家协会。

论文曾获全国首届隶书学术讨论会三等奖、第四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一等奖,在国家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郑培亮《金刚经》书法作品欣赏
郑培亮《金刚经》书法作品欣赏

金刚经(局部一)

郑培亮《金刚经》书法作品欣赏
郑培亮《金刚经》书法作品欣赏
郑培亮《金刚经》书法作品欣赏
郑培亮《金刚经》书法作品欣赏

金刚经(局部二)

郑培亮《金刚经》书法作品欣赏
郑培亮《金刚经》书法作品欣赏
郑培亮《金刚经》书法作品欣赏

培亮的书法,总体上呈现出安静、和谐、唯美的艺术特征。透过笔墨形质,可以感受到他执守着崇古的路子,不为当下流行风尚所左右,不为各种创新思潮所蛊惑,沉浸于自己的艺术遐想之中,澄怀观道,朗澈心境。

多年来,他忠实着自己对美的直觉,以自己的方式把握笔势的腾挪,不刻板于既定的形式,也不追求章法的大开大阖,而是将发力点移向毫颖间的自然化变。或许,他的书写优长就在于将郁郁勃勃的情感,凝聚在平平淡淡的外形结构下,自然生发着自家的精神气度,饱满、热烈、沉静、从容。

他一次次地超越个人旧有的用笔习惯与结体范型,注入全新的审美体验,与古人、今人拉开了距离,使观者只见天成,不见刻痕。这需要过硬的技术支撑,当然也更需要含积深厚的文化学养作为根基,方能游刃有余。

陈洪武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

郑培亮《金刚经》书法作品欣赏

金刚经(局部三)

郑培亮《金刚经》书法作品欣赏
郑培亮《金刚经》书法作品欣赏
郑培亮《金刚经》书法作品欣赏
郑培亮《金刚经》书法作品欣赏

金刚经(局部四)

郑培亮《金刚经》书法作品欣赏
郑培亮《金刚经》书法作品欣赏
郑培亮《金刚经》书法作品欣赏

培亮兄连续三年抄简牍、临汉碑、写经卷数十部,自书自刻,其乐无穷。笔毫显神韵,腕底有鬼神。刻刀绘宏景,斗屋敞胸襟。叹之慕之,我欲仿之。为培亮兄点赞!

孙晓云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郑培亮《金刚经》书法作品欣赏

金刚经(局部五)

郑培亮《金刚经》书法作品欣赏
郑培亮《金刚经》书法作品欣赏
郑培亮《金刚经》书法作品欣赏
郑培亮《金刚经》书法作品欣赏

金刚经(局部六)

郑培亮《金刚经》书法作品欣赏
郑培亮《金刚经》书法作品欣赏
郑培亮《金刚经》书法作品欣赏

近年来,培亮兄时有微信传来新作, 赏心悦目,每次拜读都让我心动不已,反复观赏,受益良多。培亮兄这些年的书法探索,主要侧重楷隶之间,其创作多取法简牍、汉碑及刻经。其中楷书创作更是得益于秦汉古风,其面貌明显有别于隋唐一路而自成一格。鲜明的个性特征,实与传统不悖,却与时人相离,用别出新意、独树一帜来形容,恐不为过。观其书作,笔法稳沉老道而爽利,点画精准到位,瘦硬峻峭。行笔间起承转合,顿挫分明,笔画呼应,逻辑相通。字法讲究,结字别趣而不落窠臼。可谓平中见险,意蕴深藏,着实展现出了夭矫不群的审美意象。书中既有汉隶架构的大气象,又具六朝写经书的恣肆灵动,其中妙处更突显出书者的智慧与匠心独运,确乎臻此境界不易,若非天赋异禀,旦夕砥砺,临池不辍,岂能企及。

顾亚龙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郑培亮《金刚经》书法作品欣赏

金刚经(局部七)

郑培亮《金刚经》书法作品欣赏
郑培亮《金刚经》书法作品欣赏
郑培亮《金刚经》书法作品欣赏
郑培亮《金刚经》书法作品欣赏

金刚经(局部八)

郑培亮《金刚经》书法作品欣赏
郑培亮《金刚经》书法作品欣赏
郑培亮《金刚经》书法作品欣赏

近年来,培亮先生倾心于简牍、汉碑与写经的钻研,就这三个路数来说,数量庞大,体系完整,並且三者各以独特的风格系列呈示给世人。以什么样的方法去临,以什么样的形式进行吸收与化合?这在进行工作之前与行进之中都是需要认真选汰、反复化合试验,以确定选择的语素在化合生成之后,符合自己的审美预想。培亮在临摹中,有意省略了许多不必要的语言缠绕,在主题的中轴线上展开自己的构设,他兼顾三者的均衡构成,新风格保持三点支撑,避免因过分偏移而带来原初构想的意外失落。他的这个化合生成过程按时间跨度来说不算太长,这里边的原由一方面出自他的理论自觉,对简牍、汉碑与写经三者他都有深度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自身能够提纯化合的元素,有了一种审美预约。另一方面是能熟稔中国书法发展的脉络,恰当定位自己抉择的独特性。实践的自觉和理论的自觉,推进了前行速度。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作品,与已有的中国书法风格相比照,可以说有许多的似曾相识,这应该说是中国书法基因的反照,当我们略加深入,既可以发现,与我们脑海里存储的似曾相识,不是在一个时空里相遇,培亮先生用一次曾经相识,化合生发了一个新型的属于自己的书法世界。

翟万益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郑培亮《金刚经》书法作品欣赏

金刚经(局部九)

郑培亮《金刚经》书法作品欣赏
郑培亮《金刚经》书法作品欣赏
郑培亮《金刚经》书法作品欣赏
郑培亮《金刚经》书法作品欣赏

金刚经(局部十)

郑培亮《金刚经》书法作品欣赏
郑培亮《金刚经》书法作品欣赏
郑培亮《金刚经》书法作品欣赏

培亮的书法风格鲜明,独具特色。今观其隶书《金刚经》一部,行笔结体沉着稳健,既有南北朝时北齐《泰山经石峪金刚经》的稚拙活泼,亦有两汉隶书的方折厚重。他将这两种风格恰当地融合在一起,形成自己雍容典雅的崭新面貌,足见培亮的学养积累与审美取向。

吴东民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郑培亮《金刚经》书法作品欣赏

金刚经(局部十一)

郑培亮《金刚经》书法作品欣赏
郑培亮《金刚经》书法作品欣赏
郑培亮《金刚经》书法作品欣赏
郑培亮《金刚经》书法作品欣赏

金刚经(局部十二)

郑培亮《金刚经》书法作品欣赏
郑培亮《金刚经》书法作品欣赏
郑培亮《金刚经》书法作品欣赏

培亮仁弟,前日返筑,刚读完所书佳作,隶书写经、刻字,均是仁弟近年来潜心致力深入传统所得到的成果。技巧上毋需多言,方圆兼备,略带行草笔意,厚重端方,流畅自然,这种书写的感觉并非常人能理解和实践中具体运用得到的。说实话,对我来说,也得到很大的参照,向你学习!

包俊宜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郑培亮《金刚经》书法作品欣赏

金刚经(局部十三)

郑培亮《金刚经》书法作品欣赏
郑培亮《金刚经》书法作品欣赏
郑培亮《金刚经》书法作品欣赏
郑培亮《金刚经》书法作品欣赏

金刚经(局部十四)

郑培亮《金刚经》书法作品欣赏
郑培亮《金刚经》书法作品欣赏
郑培亮《金刚经》书法作品欣赏

培亮君数年来,摹简牍、临汉碑、写经卷、铭石刻,近于数十部成稿中择编五卷付梓出版。培亮君素以施教、考据、文论、策展诸优长活跃于当今书坛,忽有书作系列问世,颇令人惊悦!尤为欣喜者,其所书经卷,或行列分明,或无行无列,或有行有列,或有列无行,格式多变,章法不拘。细赏书作,则愈发叹爱:作隶参楷,写简融碑;笔法方圆互换,笔势正行相生;两汉古法时隐时现,时人新韵若即若离。培亮君之新作,不因袭古人,不追随时贤,不重复自己,有独特性,具辨识度,可谓创造性转化之美范也!

刘洪彪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郑培亮《金刚经》书法作品欣赏

金刚经(局部十五)

郑培亮《金刚经》书法作品欣赏
郑培亮《金刚经》书法作品欣赏
郑培亮《金刚经》书法作品欣赏
郑培亮《金刚经》书法作品欣赏

金刚经(局部十六)

郑培亮《金刚经》书法作品欣赏
郑培亮《金刚经》书法作品欣赏
郑培亮《金刚经》书法作品欣赏

观培亮兄书法,感觉其出处约为简书、写经与隋唐特别是初唐之楷书,而其结体的宽舒洞达,又隐有《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大字书意。若此推测大致不错的话,培亮兄也经过了自己很好的消化与融合,故笔法充沛而灵动,笔意清刚而畅爽。其或隶或楷,有主有辅,不主故常。隶含楷法,楷含隶意,亦含行草情韵,于统一中见多变,多变中见单纯,法活而心凝,篇宏而思静。察之有清相,味之无燥气,文与情默契,心与法不离,是凝神静虑之书。记曾相与谈及书法,培亮兄尝言:“因事务繁多,偶得方便空闲,则以钢笔在复印之简书帖上摹写简书字形体势,已日久成习矣。”窃以为,此乃培亮兄甘苦之言也。更进而论之,则培亮兄之用心处、所得处,亦其功力流露处也。

王丹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郑培亮《金刚经》书法作品欣赏

金刚经(局部十七)

郑培亮《金刚经》书法作品欣赏
郑培亮《金刚经》书法作品欣赏
郑培亮《金刚经》书法作品欣赏
郑培亮《金刚经》书法作品欣赏

金刚经(局部十八)

郑培亮《金刚经》书法作品欣赏
郑培亮《金刚经》书法作品欣赏
郑培亮《金刚经》书法作品欣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