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儿时的“蹭电影”“等退票”

 公元2012 2022-02-15
图片
作者:庚红
不少朋友都问:你怎么对老电影这么熟悉,我说这都是“打小”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大家可能不信,我儿时一直是祖母将我带大,而家门口居然守着四个电影院!这恐怕是一般人所没有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看着电影长大的!而我懂事的时候也正是从六十年代中后期开始,那时也正是文革时期,所以对那个年代的片子就更是“记忆犹新”。前面说过家门口有四个电影院,下面就大概做个“介绍”。
我家住在东四隆福大厦东侧的“东廊下”,这是一条不很长,有大概二十多个门牌,四十来户人家,而且还是个“死胡同”!就在这胡同的尽头,就是一家电影院,当时叫“井岗山影院”,而我们这胡同的东边一点儿则是条件相对要好很多的“蟾宫电影院”,然而在文革时期则改名为“文革”电影院(文革后改为“长虹电影院”),再往东也就150米至200米是名为“北京市工人俱乐部”,主要也是电影院,再往东则是叫“明星电影院”。
图片图片图片

这么巴掌大的,方圆不到三百米的地方,就有四个电影院,不要说在北京,甚至是全国,估计也是绝无仅有的!所以儿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看电影了!因为实在是太方便了,甚至是你坐在家里,都能听到从电影院旁门里传来的电影里的音乐、对话等。
可能又有朋友会问,既然家门口守着这么多电影院,但你看电影是不是都不用买票啊!哈哈哈,可以这么说,小时候(学龄前)基本上是不大有人管的,尤其是赶上人多一块进场时,我往往就夹在大人中间就混进去了!
后来随着年龄、个头的增长,再想“混进去”白看电影就不是那么容易了!不怕大家笑话,虽然说还是经常去“蹭电影”,但更多的时候都是被影剧院的工作人员像“拎小鸡子”一样给拎出去,当然不是我一个,是一批!但“老虎”总有打盹的时候,前门不行,我(我们)就经常从旁门、后门悄悄的溜进去,我清楚的记得当年看《龙江颂》时,我就是趁人不备钻了进去,哪知那天满座,一个空位子也没有,我只能站在后面一个角落里,整整两个多小时,一动不动从头看到了尾!
图片

其实工作人员早就看见我是“混进来的”,但看是个小孩子,更可能是赶上一个“好说话、心软的”,所以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现在回想起来,小时候可真是“蹭”了太多太多的电影!而电影院看门的那些人也就都是成了“熟人”了,那时候比较多的情况是,电影一旦演了差不多大半或接近尾声了,往往就“门户大开”,无票的也都可以进了,尤其是有空位时,所以我记忆中有不少片子都是从中间(半截)开始看的,比如像《小兵张嘎》《鸡毛信》《兵临城下》等!
图片图片

后来因为搬家,离开了城里,再想像过去那样看电影尤其是“免费电影”就没那么容易了!而那时候正赶上文革的后期,在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各电影厂恢复了故事片的生产,1974年的春节,以《火红的年代》《艳阳天》等为代表的文革年代第一批故事片终于和广大观众见面了。
图片图片

而这个对于我这个看电影长大的“电影迷”来说,更是欣喜若狂!但不光是我,许许多多的看样板戏和“老三战”都看腻了的人们谁又不渴望早日看看这些期盼了多年的新片子呢!于是一个极其罕见的场景就在全国各地出现了,这就是“等退票”!
图片

听老辈人讲,文革前很少有这种现象,这都是因为憋了这么多年,文化生活极其单调、枯燥造成的!其实当时京城的电影院并不算太少,但与数以百万计的观众影迷相比,根本满足不了需要,尤其是当时的电视又不普及,所以许多的影迷们几乎天天都是聚集在电影院的门口,每个售票窗口都是排起了长龙!但票是极其有限的,加上还有相当部分被各种关系“截留”,所以经常是排了半天队却被告之:“票没有了,别排了”!紧接着就是人们的一片叹息甚至是“怒骂”了!
图片

现在的孩子们,靑年朋友们是根本想不到也不会相信当年为看一场电影,真的要花费多大的气力啊!那可真是能“跑折了腿,到处奔走”啊!作为一个“电影迷”的我来说,因为没有什么太多的门路搞到票,也只能是加入到这“等票族”这一行到里来了!
图片

由于那时候的条件,所以没有能留下什么“等退票”的情景、照片等,只有那些“辛酸、可怜”的记忆:所有的电影院特別是售票处的附近,每天都有许多许多的人,都是手里举着人民币,嘴里就如同做买卖吆喝一样,反反复复、不厌其烦的在喊:“哪位退票,谁有富裕票”等,许多人的嗓子都喊疼了喊哑了,然而成功率却不高!那时候若有一个人说这么一句:我这有一张,马上便会有一大群人拥上前去,有的人干脆就直接把钱塞到退票人的手里或衣服口袋里,然后几乎就是在抢、夺其手里的票了!为此争执以至动手干仗的可以说是不计其数!没办法,“僧太多粥太少”啊!
图片

有人可能会问,你那时成功过吗?成功过几次,成功率高不高?和人打过架没有?
哈哈,我也实话实说,我的确是等票族的忠实一员,而且好多电影都等过,比如像《艳阳天》《靑松岭》《侦察兵》《钢铁巨人》《闪闪的红星》《创业》《烽火少年》《车轮滚滚》《海霞》《金光大道》《难忘的战斗》《山花》《靑春似火》《征途》等等,但成功率一般,也就是百分之三十左右,经常是等了大半天,却是空手而归,但没跟人争执过。而那时己上了中学,个头也接近成年人,再想像小时候那样“混水模鱼”钻进电影院已无可能!
图片

但后来有人教了我一点“窍门”也是经验,说你得会观察,并不是所有退票的人都那么声张,有的人常常是在较僻静的地方小声问,这一招果然挺灵,我清楚记得一个人在人们的叫喊声有点“不大自然”的表情,即犹豫不决的样子,我就猜到他可能手里有退票,于是便借故将其叫到一边,小声问其是不是有富裕票,那人点头,我俩便远离人群,到稍远一点的地方,“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皆大欢喜,因为没有惊动众人,也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
图片

我成功的这次记得是电影《第二个春天》。必须要说的是,那时候尽管是文革时期,但人们普遍的觉悟境界却都“很高”,没有任何的“黄牛党”“票贩子”,也就是说花多少钱买的,退时也还是这个数!一分钱都不带赚的!
所以后来(80年代以后)见到有人公然将手里的票(尤其是火车票)加价甚至翻倍“卖出”的时候,都觉得特别的不理解,不可思议!觉得这人们胆子也太大了吧!
儿时的记忆往往是最深刻的,尽管现在的年轻人听到这些可能都不会相信,但它确实反映出那个年代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真实情景!如今随着国力的迅速增强,人们的生活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种为了看一场电影而“到处奔走”“等退票”的状况终于成为了“历史”,而一去不复返了!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