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传统政治制度

 思明居士 2022-02-15

一 汉代政府组织

(一)皇室与政府

严格来说,直到秦汉,中国历史上才正式有统一的政府,在此之前,只可说是一种形式上之统一,一直到秦汉,才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政府,其下辖之地方再非封建诸侯之列国,而乃紧密隶属于中央的郡县制的行政区划。汉承秦制,秦代开启汉代,汉代延续秦代。

中国的立国规模并非是对外征服,而在于向心凝结,且中国是个农业国,几千万个农村散布全国,皇帝的存在则因此成为必然,皇位世袭,也是中国以往政治条件上一-种不得已或者说是一种自然妥协的办法。

皇室和政府是分开的,皇帝是国家的唯一领袖,而实际政权则不在皇室而在政府。代表政府的是宰相。皇帝是国家的元首,象征此国家之统一;宰相是政府的领袖,负政治上之一切的实际责任。汉代一切实际事权,依其法理,在相府,而非皇室。

(二)中央政府的组织

汉代中央有所谓“三公”“九卿”,是政府里的最高官。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合称三公。丞相管行政,为文官之首,太尉主军事,为武官之首,御史大夫掌监察,为副相,辅佐丞相,监察政治举措的实施,不为御史大夫不得任相。

在先秦时代,贵族家庭最重要事在祭祀。祭祀时最重要事在宰杀牲牛。象征这一意义,当时替天子诸侯乃及一切唐族公卿管家的都称“宰”。到了秦汉统一,由封建转为郡县,古人称“化家为国”,-切贵族家庭都倒下了,只有一个家却变成了“国家”。于是他家里的家宰,也就变成了国家的政治领袖。

而九卿,则是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皆为二千石,又称“中二千石”以区别地方郡太守之二千石。九卿皆帝王家臣,隶属宰相。

本来先秦的宰相,就是皇帝的管家,但到了郡县时代,化家为国,宰相管的,已经是“国家”,不是“私家”了,所以他成了政府正式的首长。从前私家家庭中的各部门,也就变成公家政府的各部门。中国已经只剩了一家,就是当时的皇室。这一家为天下共同所戴,于是家务转变成政务了,这个大家庭也转变成了政府。原先宰相是这个家庭的管家,现在则是这个政府的领袖。

(三)地方政府

汉代地方政府分郡县二级,有一百多郡,每个郡管十到二十个县,全国共一千一百至一千四百个县。

汉代郡长官叫“太守”,地位和九卿平等,也是二千石,不过九卿称为“中二千石”,郡太守是地方上的二千石。把太守调到中央可以做九卿,再进一级就可当三公,九卿放出来也做郡太守。汉代官级分得少,升转极灵活,这又是汉制和后来极大的不同。九卿放出来当太守,并不是降级。地方二千石来做中二千石,也不是升级。名义.上还是差不多。当时全国一百多个郡,太守的名位,都和九卿差不远。因此虽是中央政府大一统的局面,虽是地方行政区城划分得比较小,却不感觉得这个中央政府高高在上。

(四)中央与地方之关系

说到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每郡每年要向中央上计簿,“计簿”就是各项统计表册,也就是地方的行政成绩。一切财政、经济、教育、刑事、民事、盗贼、灾荒,每年有一个簿子,分项分类,在九、十月间呈报到中央,这叫做“上计”。

中央特派专员到地方来调查的叫“刺史”。全国分为十三个调查区,每一区派一个刺史。平均每一刺史的调查区域,不会超过九个郡。他的调查项目也有限制,政府规定根据六条考察;六条以外,也就不多管。地方实际行政责任,是由太守负责的。政府派剩史来调查,不过当一个耳目。所以太守官俸二千石,而刺史原始只是俸给六百石的小官。根据政府规定项目调查,纵是小官也能称任。而且正因为其官小,所以敢说敢讲,无所避忌。

二 汉代选举制度

在先秦时代,唯血统至高,天子之子为天子,公卿之子为公卿,庶人之子为庶人。秦汉则不同。

但是。

汉朝关于官员选拔的制度直到武帝即位才趋于定型。武帝设太学,以考试分为甲乙两科,甲科补郎,入光禄勋,为宫廷侍卫,乙科补吏,回乡由郡县政府试用,试用绩效优秀者可入中央考试,优秀者方可入仕。

汉代的选举制度又称“乡选里举”,由地方选举人才到中央,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无定期的,每逢国家大事,福祸休咎,皇帝总要下诏让地方推举贤良,于中央“”对策”。

第二种是特殊的选举,每当国家有事务缺少专项人才的时候,就会下诏征求,符合条件的人可以自荐应选。

后来又有一种定期的选举,即举孝廉。汉代一向有诏令要求地方察举孝子廉吏,但应者寥寥,直到武帝时下诏,强制每郡每年需推举至少一人,这些孝廉到中央后大抵被安排为郎官。渐渐的,又由分期选举演进到按户口数比例分配,每二十万户察举孝廉一人,再经过中央考试,然后方可入仕。

三 汉代税制

汉代素以轻徭薄赋而文明。孟子将“什一之税”视为王者之政治,而汉代税额只有十五税一,实际上则只要缴纳一半,即汉税为三十税一,并且文帝时还曾经全部免收田租,前后长达十一年之久,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但是。

汉代对于土地政策是采用自由主义的,废除了先秦的井田制,土地私有化,耕者有其田,这变出现了土地的兼并,“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此后的土地政策,在歆羡古代井田制度的土地平均占有之余,又主张耕者有其田,土地租税问题始终不能解决。

除了耕地收租税,在此之外还有山海池泽等非耕地需要收税。在先秦时代,自然是“四封之内,莫非王士”,耕地、非耕地同样该属于贵族。耕地开放了,散给农民,平均分配,成为井田,而非耕他则成为不公开的禁地。山林池泽,贵族另派管理员如虞人之类去看守。后来情势变了,耕地所有权逐渐转移到农夫手里,而非耕地的禁区呢?也渐渐被民间私下闯人,烧炭伐木,捕鱼猎兽。这是一种违法的牟利。这一些时时闯人禁区的,在当时被目为盗贼;而他们这种耕地以外的生产,则称之为“奸利”。政府设官防止,有权征为盗贼;而他们这种耕地以外的生产,则称之为“奸利”。政府设官防止,有权征讨。待后来防不胜防,讨不胜讨,索性把禁地即山林池泽也逐渐开放了。只在出人关隘,设一征收员,遇在禁区捕鱼伐木的,只就其所获,征收其所获几分之儿的实物,这就在田租之外,另成一种赋税。这是关税、商税之缘起。

到了秦汉统一政府出现,关于土地所有权的观念却依然承袭旧贯。他们认耕地为农民私有,而非耕地即先秦时代相传之禁地则仍为公家所有。换言之,即成为王室所有。这是因为贵族都已消失,只剩皇帝-家,承袭旧来的封建传统;所以全国的山林池泽,照当时人观念,便全归皇室。再从这一所有权的观念影响到赋税制度,所以当时凡农田租人归诸大司农,充当政府公费;而山海池泽之税则属少府,专供皇帝私用。

此后,武帝时大征匈奴,财用匮乏,遂将盐铁经营权收回国有,变为国营官卖。昭帝时又召集会论盐铁之制,传《盐铁论》。

四 汉代兵役制度

汉代兵制是全民皆兵的。汉代兵役分为三种,一种是到中央作卫兵,一种是到边郡作戍卒,还有一种是在原地服役。

壮丁二十三岁开始服兵役,各地壮丁轮流到中央充任卫兵一年,待遇优渥,内陆远离边疆的壮丁可以出三百个钱免去三日的边郡兵役。壮丁每年都要在郡里都尉的带领下集合操练一次,为期一个月。

除了义务兵之外民间还有志愿从军的义务兵,称为良家子从军,他们家境优越,大都居家近边境,平常在家练习骑射,期盼国家用事,报名从军,打仗立功,从而封侯拜相,以飞将军李广出身的陇西李氏就是其中代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