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桓公看出周朝天下不稳,早一步把国家迁到了东方!

 品读二十四史 2022-02-16

周平王迁都到洛邑之后,天子地位是江河日下。很明显嘛,你堂堂周天子,诸侯的公共领袖,当年能做到那个位置,就是因为强大、有控制力,我们才畏惧你,听从你的。现在可好,你连都城都保不住,硬生生被西戎赶到了东边,瞧不上,实在是让人瞧不上啊!

好在啊,在诸多诸侯国中,晋国和郑国跟周天子关系比较密切,毕竟大家都是一个祖宗的,有着天然的血缘相亲关系,所以晋文侯和郑武公都十分尽心的辅佐周平王。

晋国的事情,我们后面会详细讲,关于郑国的来历,我们前面多少提过一些,不过说的不够具体,这一次就详细讲一下郑国的前世今生。

 根据《史记郑世家》记载,因为不让人民说话,引发过国人暴乱的周厉王,有个小儿子名叫姬友。周厉王去世以后,儿子周宣王继位,在周宣王继位二十多年以后,姬友被封到郑地,他就是郑国的第一代国君郑桓公。

几十年以后,周宣王的儿子周幽王当了天子,任命叔叔郑桓公做了司徒,就算是执政大臣了。可周幽王这个人,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在他烽火戏诸侯之前,就因为昏庸无道,很多诸侯都不来朝拜天子了。郑桓公感觉周朝这江山有点坐不稳了,为了防止日后王宫着火殃及自己,就想找一块好地方去避避风头。

郑桓公有个关系很好的朋友太史伯,太史伯比较有见识,他跟郑桓公讲,依我看,洛河以东黄河以南的地方比较适合你。那里土地肥沃,是虢国和郐国的地盘,这两个国家的国君就知道搜刮钱财,老百姓都不喜欢他们,你可以选择那里。

对于太史伯的建议,郑桓公有点不解了,他心里嘀咕,那里土地肥沃不假,虢国和郐国的国君贪财,这我也知道,可他们在那里扎根多年,我人生地不熟的过去,又寸土没有,怎么立足啊!

太史伯看出了郑桓公的疑惑,就接着给了他一通分析。

一则,你做司徒,名声非常好,你去了以后老百姓一对比,肯定会拥护你,你就有了人气;

二则,你正在做司徒,虢国和郐国国君看你位高权重的,为了巴结你,肯定会分土地给你,你就有了地盘。

郑桓公想想太史伯的话,还真是有些道理,可他这个人还是挺有主见的,不着急让别人给自己做主,就抛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他问太史伯,南边长江一带我挺喜欢,去哪里怎么样?

太史伯笑了,远古时候的祝融功劳非常大,可他的后代在周朝没落,一直没有兴旺起来,就跑到了长江一带,那楚国人就是祝融的后代。周朝要是衰落了,下一个兴起的很有可能就是楚国,您是周朝的后代,挨着楚国,能有你的好果子吃吗!

虽然太史伯这么说,可郑桓公还是有话要问。我要是不去南边和东边,我去西边怎么样?太史伯告诉他,西边不好,西边紧挨着西戎部落,人们的好多生活习气都受到影响,那里的百姓素质低,太贪财,不好治理。

听太史伯这么说,郑桓公也就死心了,他赶紧向周幽王申请,把自己封地的百姓迁徙到洛河以东,也就是从今天的西安附近,迁到了今天的洛阳附近。对于尽力为自己干活的叔叔,周幽王很痛快的答应了。果然不出太史伯所料,虢国和郐国立马献出一块土地作为见面礼,郑桓公就在那里重新建立了郑国。

两年之后,周幽王出事了,少数民族犬戎大举进攻,把他杀死在了骊山之下。郑国虽然搬迁到了东边,可郑桓公还是朝廷上班的,也在战乱之中被杀了。郑国人就拥立太子掘突继位,这就是郑武公。

周幽王死后,继任的周平王也跟随郑国的脚步东迁了,迁到了今天的洛阳附近还是挨着郑国。郑武公因为护送周平王有功,被封为卿士继续当周天子的执政大臣,等郑武公去世以后,儿子郑庄公继位,他也继承了卿士的职位,继续一边治理郑国,一边协助周平王管理周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