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结肠系膜形态的术中观察
脾曲游离的中位手术时间为31(12~55)min,中位出血量5(2~30)ml,术后住院时间5(4~23)d,术中1例患者出现脾下极血管损伤,予超声刀电凝止血成功。2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1例肺部感染,1例腹腔感染,均予保守治疗治愈。游离过程中,各切面的结肠系膜形态如下。
切面1∶9例患者均观察到稳定的横结肠系膜根结构。结肠系膜形态呈倒三角形,尖朝下,为横结肠系膜根,走行于胰腺背侧并被胰腺压榨而变薄,内含肠系膜下静脉(已结扎),见图2A。因此,横结肠系膜根为横结肠系膜和降结肠系膜在胚胎时期,在胰体尾的背侧,由于SMA的牵拉发生对折,并受胰腺的压榨而形成。术中以胰腺腹侧尾侧缘为轴向,平Gerota 筋膜水平,由内向外切断横结肠系膜根,可贯通横结肠系膜后间隙和左Toldt间隙;三角形的底朝上,其头侧为横结肠系膜,尾侧为降结肠系膜,其腹侧面由横结肠系膜腹侧叶和降结肠系膜腹侧叶相互移行而成。
切面2:9例患者在该切面横结肠系膜根均逐渐变薄,仍走行于胰腺的背侧。横结肠系膜背侧叶和降结肠系膜背侧叶间可观察到已离断的横结肠系膜根,见图2B。
切面3:在该切面,9例患者均观察到横结肠系膜根消失。横结肠系膜背侧叶和降结肠系膜背侧叶相互移行,呈光滑的弧面,黏附于胰体尾及其相邻的Gerota筋膜上。此时,在胰体尾的背侧未见明显横结肠系膜组织,见图2C。
切面4:在该切面,9例患者均未观察到横结肠系膜根结构。横结肠系膜背侧叶和降结肠系膜背侧叶相互移行,移行面光滑呈平面,部分黏附于胰尾,部分黏附于其背侧相对应的Gerota 筋膜上,其外侧紧靠脾下极,见图2D。因此,在切面3至切面4水平,胚胎时期横结肠系膜呈扇形移行为降结肠系膜,移行处远离胰体尾,未受胰体尾压榨而呈光滑面。
图2 结肠脾曲游离过程中,以胰腺腹侧尾侧缘为轴向,由内向外连续采集4个切面的肠系膜形态的代表病例图片2A.切面1,示被压榨的横结肠系膜根;2B.切面2,横结肠系膜根逐渐变薄;2C.切面3,横结肠系膜根消失,横结肠系膜背侧叶和降结肠系膜背侧叶相互移行;2D.切面4,横结肠系膜根消失,横结肠系膜背侧叶和降结肠系膜背侧叶相互移行
二、结肠脾曲系膜形态的三维模拟
通过对切面1至切面4进行连续观察发现,横结肠系膜根结构逐渐消失。基于此,我们模拟并绘制了结肠脾曲系膜的形态,见图3至图6。其内侧(图3的切面1至切面2)横结肠系膜和降结肠系膜移行处受SMA的牵拉内翻,发生对折,并受胰腺的压榨,而形成术中观察的横结肠系膜根结构,供应和引流左半结肠的血管(结肠中动脉、左结肠动脉、肠系膜下静脉等)走行于系膜内;其外侧(图3的切面3 至切面4)远离SMA 的力学牵拉,移行区未受胰体尾压榨,移行处结肠系膜背面光滑,平躺于相对应的由胰体尾、Gerota筋膜和脾下极构成的膜床上。

图3 模拟的结肠脾曲系膜的整体观(王枭杰绘制)

图4 模拟外侧的结肠脾曲系膜形态,横结肠系膜根结构消失(王枭杰绘制)

图5 胚胎时期肠管旋转示意图,蓝色虚线示相互移行的横结肠系膜和降结肠系膜(王枭杰绘制)

图6 横结肠系膜根区域三维局部解剖示意图(王枭杰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