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鸿:我与汉语和汉语的危机

 南鸿图书馆 2022-02-16

我与汉语和汉语的危机

                                   ---南    鸿---

汉语难学。

在成为一名大学生之前,曾经努力学习汉语,那时便初步感觉到了汉语的复杂和难学。

比如,“二”是个很简单的词汇,本以为没有什么难以掌握的,但我们可以说“二流人才”,但不能说“二个人”(正确的说法是“两个人”);有首诗歌,曾经引起争议,叫《二倍距离》,可是参与争议的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二倍”并不符合汉语的使用习惯,正确的说法是“两倍”。

描述“两个人”,汉语还有个特别的词汇叫“俩”,如夫妇俩、兄弟俩,可是不见得每个人都会正确使用。

我们可以去看戏,也可以去听戏,但不能去“听”电影。

“久而不闻其香”的“闻”是指嗅觉,“闻所未闻”的“闻”是指听觉,这是不容搞混的。

那时主要看的是语言学家叶圣陶、吕淑湘等人的著作,他们对很多中国人不能正确使用汉语忧心忡忡。

成为一名大学生和参加工作之后,我还是努力学习汉语,同时花费很多功夫学习外国语,有了比较之后,更加发现汉语复杂、难学。

一字多音,是汉语的特有现象,如“校长”的“校”和“校对”的“校”,“会议”的“会”和“会计”至的“会”,外形都一样,发音却相差极大,意思也毫无关联;学了若干年的汉语我至今不能正确发音的字多得是,如《红楼梦》的“元妃省亲”的“省”,“大夫”(中国古代的职务)的“大”和“大夫”(现代指医生)“大”。

一字多义,更是比比皆是:“打架”的“打”和“打电报”、“打电话”的“打”,字相同,意思却完全不同。

当然,与英语相比,汉语句子的最大特点是主语可以随便省略,没有语态(主动、被动)和时态的变化。

“他打败了”,意思是“他被打败了”。

“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实际是“青少年的被教育问题”。

“君子坦荡荡”是君子一直坦荡荡、经常坦荡荡,还是过去坦荡荡,曾经坦荡荡,现在坦荡荡,将来坦荡荡?没有时态的变化,表达不够明确。

省略主语和主语、谓语不分:“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到底“中国”是主语,还是“毛泽东”是主语,不清楚,然而句子还是通顺的,意思大家都是理解的。

“姊妹”的“姊”也是汉语的特有词汇,兄弟姊妹五人和兄弟姐妹五人两种表达方式是一个意思,说“你姐”是对的,但我父亲给我写信提到我姐时总是写“你姊”,除了他而外,没有见到其他人有这种用法,然而他错了吗?

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对于汉语是有很大的贡献的,他知道汉语的复杂、难学,要想让识字不多的普通民众能够理解我党的方针、政策,他在讲话和写作时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他在解放后创造了很多新词汇,这些词汇越来越难以理解,如“文化大革命”、“走资派”、“右倾翻案风”、“自由主义”、“教条主义”等,这些词汇越来越脱离普通民众的理解能力,与普通民众的生活也相去甚远,因而他晚年发动的运动,大多都没有得到民众的支持。

因为词汇是用来表达思想的,如果词汇发生混乱,思想就会发生混乱,用混乱的思想来指导行动,行动就会发生混乱----这就是“文化大革命”在语言上留下的深刻教训。

毛泽东发明的那些词汇,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也流逝了,没有成为汉语的组成部分。

至于汉语的成语、汉语的古典诗词,要想完整地、准确地翻译成外语,让外籍人士理解,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汉语的成语、汉语的古典诗词是在几乎与外国语没有交流的环境中发展起来的;而外籍人士如果不能较好地理解汉语的成语和古典诗词,是不能较好地掌握汉语的,这是外籍人士学汉语的主要障碍;就是普通中国人,如果忽略学习成语和古典诗词,在掌握汉语上也会面临障碍。

更不用说还有汉语的声调问题,外籍人士几乎无法区分汉语的四声,说汉语只有一个声调,这叫掌握了汉语了吗?

新加坡前领导人李光耀,认识到了汉语的复杂、难学----尤其对于外籍人士而言,断言:由于汉语的复杂、难学,致使中国在吸引人才方面将会出现困难,从而阻碍中国的创新。

毛泽东同志意识到了汉语的复杂、难学将会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因而很早就指出,汉字应当现代化,而这个现代化,就是拼音化。

很早以前我们已经有了汉语拼音,但是这个拼音只是学习汉语的辅助工具,还不能独立发挥作用。

我们的邻国----越南、韩国、日本,曾经都是使用汉字的,但都纷纷抛弃了汉字,创立了以字母为主体的自己的文字(拼音文字),曾经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新加坡、菲律宾等国,更是直接采用英语作为官方语言。

除了这些国家选择放弃汉字之外,语言的计算机化,也对汉语提出了挑战。

所以中国文化的主要构成元素----汉语,可以说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汉语向何处去?必须成为我们(中国的知识分子)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如果不应对这个危机,若干年后(甚至不用多久),我们的后代将会无法理解他们的前人(我们)做了些什么,因为他们看到的用来记录我们做了些什么的文字,大多是他们不能理解的。

幸而我们的时代已经有很多人在探索汉语的出路,某位语言学家研究出了一种以拼音为主的汉语现代化的方案,他的方案包括汉语的正确发音、词类(是动词、名词、形容词等)、词性,经过简单的训练,能看就能读、能用,也许他的方案可以成为解决汉语危机的一条道路。

孔子如果生活在现代,他会学习外国语,用外籍人士能够理解的方式撰写《论语》。

 

 

201413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