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补阳的方子,上可治咽炎,下可医手脚冰凉!四十坚持,我深知,患者对医者的信任,才是最严格的鞭策。 患者说:我口舌生疮,咽喉疼痛你为什么还给我开附子,肉桂这类药,分明就是谋财害命! 前几年的秋天,门诊有一个患者,他说自己得了一种怪病。怪病?你说来听听。 患者说:“开始的时候是喉咙,老是感觉有异物,就像个瓜子皮一样黏在喉咙上不去下不来,持续了大半年的时间后,疼痛又开始了,嘴里面陆续出现溃疡,此起彼伏。紧接着,双手双脚开始发凉,怕冷。你说奇怪不奇怪! 此时,我心中已经有了一半定数,我说:你别着急,哪有什么怪病呢?那不过是没找对病因而已,咱们先诊断诊断。 我一看,患者脉象沉缓,心里就有数了。 大笔一挥下,写下一张方子:肉桂末、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泽泻、丹皮、细辛、泽泻、玄参、茯苓、熟附片、车前子、牛膝。 结果,患者一看:别的不说,你这里面肉桂 ,地黄,附子这不都是大热药性啊,我这样的情况不是更严重了,您这不明摆着谋财害命啊。 我说,你看似是上火了,但其实是阳气不足,中焦不通,上面热,下面寒,温才得以化开,四肢才会暖和,这样简单的道理,你肯定是能明白的。 患者听完,半信半疑,答应先回去试试。 结果,5剂药下肚,诸症悉平。后来,我把方子做成了丸剂,继续帮患者投用调理,病情始控制得很好,未曾复发。 这里面是怎么回事呢? 为什么我一看他的脉象心中就有数了呢,其实这个人就是典型的上热下寒。 上热,是说他咽喉疼痛,口舌生疮,仿佛上火了。 下寒,是说他手脚发凉,脉弦沉缓,一派虚寒。 而这样冰火两重天的状态,之所以形成,还是和他肾阳不足、下焦虚寒有着直接的关系。肾阳不足,阴寒太盛,逼迫浮阳上行,导致头面有火。 但实际上,根源却在于下焦有寒。四肢不温、脉沉缓,这都是患者元阳不足的表现。 元阳不足,咱们就引火归元,温补下焦,改善患者华为虚寒之态: 熟地,山萸肉,山药,泽泻,丹皮,茯苓,肉桂,附片这几味药是用来,补益肾精肾阳。尤其是这里的肉桂和附片,大补元阳。 接着,玄参滋阴,些无根虚火,牛膝引热下行,车前子利湿利水,清下焦之浊,信息则善于通阳走窜,这就可以让补充的阳气通达四肢百骸。 有些人肯定就会问了:我为什么体寒,却爱上火? 那我可以这样告诉你,你要考虑的就是自己是不是阳虚寒盛,导致虚阳上浮。辨证标准,关键看舌脉。脉象如果沉缓、沉细,哪怕是你上了再大的“火”,也要考虑从温补阳气、调和阴阳入手。 临床四十载,我把我的行医经验,以这样的方式写出来,为的就是能够给那些还治不上病的患者一些启示和思路,不管能帮到几个认,我依旧会坚持。患者的信任,对我来说,就是最严格的鞭策,我不能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