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物象

 湖南周慎 2022-02-17

什么是物象呢?

物象;就是还没有被作者采用的自然素材(景物)。这句定义就是说:自然景物作为候选素材,还没有注入情感,没有带上作者主观看法的,这就是物象。

比如;山花,草,柳,雁,猿,月,云等等;

物象与意象的区别和用法
所以这些素材(景物),就成了意象。就是“臆想中的对象”。
比如;皓月,哀鸿。归雁,狂蜂浪蝶等等。
物象与意象是容易区分的,那么如何运用物象,有许多人就有点搞不清了。下面简单说一下部分物象的特定性分类;分类不是绝对的。

一;按时间分类的意象
按时间分类的物象,虽然有些物象在其他季节也存在,但不具有其他季节的代表性。所以在其他季节写出来,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因此,在特定的季节外,还是不用写这种带季节性的物象了。
1、春季的代表性意象;桃李花,燕子,布谷,鸣蛙,杜鹃花,绿柳,芳草,飞莺,东风,春梅,杏花(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飞花,春雷等等,
这些景物出现在诗句中,大家一定会知道你写的是春天。这些景物其他季节也有,但不具有代表其他季节的特性。其他季节同理。
2、夏季的代表性意象:骄阳,荷花(风定池莲自在香),鸣蝉,流萤,蔷薇(满架蔷薇一院香),石榴(石榴开遍透帘明),杨梅(梅逐雨中黄),南风等等

二;按情感分类的意象:
1;怀人相思怀乡类:明月,归雁(鸿)(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琵琶(琵琶弦上说相思)。 孤灯,夜雨,浊酒,茱萸,锦瑟,烛泪,尺素,寒衣,捣衣砧,更漏,梧桐,寒梅(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日暮,棱花镜等等。
2;送别类:浊酒,芳草(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柳,渡口,白帆,长亭,歧路,泪。驼铃,汽笛,古道,孤蓬等等。
3;品格类:梅,兰,菊,竹,荷,劲松,柏,鹤,雪,霜,汗青等等。
4;愁苦类:杜鹃(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寒蝉,猿啼,乌鸦,流水,落花(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秋雨,梧桐(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烛泪,乌云,雾霭,浊酒等。
大家知道了物象与意象的区别,下面我们来看看如何使用它们。
首先我们讲“物伤”;“物伤”就是选择的意象(意象就是景、物在诗词中的表现形式)损害了诗词的立意这种情况就叫“物伤”,人的潜意识非常重要的。
什么东西是表示悲伤的?什么东西是被人厌恶的?什么东西是被人赞赏的?
那么这些东西就是“物象”,如果被我们写到诗里就成了“意象”。 如果你没有斟酌,见什么就写什么,那么你的诗肯定不会好,就像你去买菜,不管好的烂的都买来煮一锅大杂烩,肯定不好吃啊,买菜要挑,那么写诗也要选择符合你情感的物象。
比如;你要表达快乐的情感,那么你可以写喜鹊,写春光明媚,如果你用了“寒风刺骨”,那么就可能是犯“物伤”了,或者用“乌鸦”、“猿”、“杜鹃”这些物象也是犯“物伤”。
因为这些表现凄凉的景物伤害了你要表达快乐情感的立意。所以是物伤。比如,你要去祭拜孔子老先生,你却带着喜鹊,唱着咱老百姓今天真高兴,那么,你会被砖头拍死的。
这些都和人们的潜意识有关。再比如,你要赞美一个佳人,你却把西风,云烟弄上,那么我想这个佳人准会挠你的。所以选择合适的物象,表现合理的感情,是写诗的首要任务,而物伤就是超出了人们潜意识的认同。

下面看一个例子,
七绝   梨花
素颜浅笑吟春韵,蜂扰蝶骚羞窥人。
往返流连裙下过,频留雅句赞清纯。
  这诗里出现的狂蜂浪蝶往往是围绕野花来写的,虽然所有的花都离不开蜂蝶,可是因为狂蜂浪蝶在人们的潜意识中是轻浮的形象,蜂蝶不能一起使用 。
所以古人在赞美名花的时候是不会用到蜂蝶这种物象的。梨花虽然不是名花,但是你要赞美一种事物就必须摒弃不雅的一面,努力描写积极的一面。所以蜂蝶造成赞美梨花清纯的立意的伤害,这就是物伤。
 还有这个骚字,骚人,骚客,都是指有文才的人。可是这个骚字,用在别的名词前面,那就是不好的。注意;你要赞美一种事物,就必须摒弃不雅的一面,努力描写积极有利的一面。
这是为了突出中心,并不是遮遮掩掩。诗词不是论文,他是艺术,你要赞美花木兰,就别把潘金莲弄上了,否则花木兰也遗臭万年了。
 我们下面就讨论意悖这个问题
 意悖;“意悖”就是上下文情感不和谐。意悖,具体地说就是前后所表达的情感和立意的情感不一致。比如前面的景都是轻快鲜明的
后面的情却写的是苦闷忧郁的。
注意;诗词中的意悖一般是用词不当造成的,特别是形容词或动词运用不当,造成意悖现象。意悖就像中医说的一种病;上热下寒,或者,上寒下热(下焦火发),诗词中出现这种上下不和谐的情感就是“意悖。
人说,前面是写景啊,后面才是写情啊,怎么会存在这种情况啊?
王国维先生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怎么理解这句话;因为景物写到诗词里加入了作者的情感就是意象。意象是经过作者包装过的物象,是注入了作者观感和情绪的。
 比如;雁,是物象。哀雁,就是意象。作者看这个雁是在哀鸣,说明作者的心情也是苦闷的。所以说诗词中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下面我们看具体的例子;
七绝
春雨丝丝润草香
桃花二月着红妆
大家看了这两句是不是感觉比较愉悦啊。
东风一夜惊蝶梦
又是清明又是伤
后面两句是悲伤的,这就是情景不协调,不和谐。也就是说,前面的景没有为后面的情铺垫,反而误导读者。这样的作品是失败的作品。
再看;
七律  
浩瀚烟波蒙雾纱,水天相接锁飞霞。
西山倚石悬崖险,候鸟嬉人旋翅斜。
四季如春多雨露,
大家读了这几句有什么感觉?是不是想去这个地方旅游啊?多么美丽的地方啊?
一城抱海少鱼虾。
逢人莫说滇池好,湖半漂污熏倒鸦。
合句完全推翻了前面的所有句子。就好像议论文的所有论据都是说可行的,你最后一句结论说不可行。依据何在?像这样的情况就是意悖。
其实,我们现在写诗,出现这样的情况很多。还有一种就是通篇议论,没有任何景物入诗的,都是不合格的。
我们都知道,诗词是含蓄的艺术。含蓄不等于你的语言艰涩难懂,而是将情化物。你说忧愁啊,我要愁死了呀,哪比得上一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来的有说服力,是吧?
所以,没有景物衬托的诗词,是没有说服力的。人会触景生情,却不会跟着某个人的口号去悲喜。所以,一首好诗,是情在景中、景衬其情。让人读来犹如身临其境,回味无穷。
《雨过偶书》 王安石
霈然甘泽洗尘寰,南亩东郊共慰颜。
地望岁功还物外,天将生意与人间。
霁分星斗风雷静,凉入轩窗枕簟闲。
谁似浮云知进退,才成霖雨便归
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