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帝国的长臂——二战英国航母

 licht3jh8evr0j 2022-02-17
英国作为海军强国,在航母的发展上自然不会落后于世界。1918年英国开始建造“竞技神“号,尽管建造时间早于日本的”凤翔“号,但却由于各种原因下水时间晚于”凤翔“号,使其与世界首艘航母的称号失之交臂。尽管如此,”竞技神“号也为英国后来的航母设计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经过了数次的发展改进后,英国设计建造了在当时性能极其优良的”光辉“级航母,为英国取得海上,特别是地中海上的优势,立下了巨大的功劳。本文将介绍英国海军的航母发展,各级别航母介绍及对英国海军的航母总结。
 

一 英国海军的航母发展

1912年1月10日,英国海军飞行员萨姆森驾驶着肖特S-27式飞机,从“非洲”号战列舰上起飞。当年5月,英国海军组建了世界上第一支海军飞行队,试飞成功后,英国海军将老式巡洋舰“竞技神”号改装为水上飞机母舰,其前甲板上铺设了带有导轨的起飞平台。此后英国海军相继改造出“皇家方舟”号、“文德克斯”号、“坎帕尼亚”号等十多艘拥有独立起飞甲板的水上飞机母舰.

 

游戏战舰世界中的“竞技神“号
 

1916年,英国海军征用了为意大利建造的“罗梭伯爵”号客船,安装了前后两处飞行甲板。1917年底,在建的大型轻巡洋舰“暴怒”号被改造为拥有前后分离式飞行甲板的舰队航母,这是世界上第一艘可以起降固定翼飞机的正规航母。1918年9月,拥有全通甲板和现代航母外形的“百眼巨人”号(即原“罗梭伯爵”号)也改装完毕。为试验不同设计对航母运用飞机能力的影响,皇家海军在1920年又将为智利建造的战列舰“海军上将科克伦”号(一战爆发后被英国征用)改造为“鹰”号,并以“霍金斯”级巡洋舰的舰体改造出“竞技神”号,两舰拥有巨大上层建筑和水线装甲带,这4艘试验性航母的技术成果在华盛顿海军条约签署后被集中运用于2艘“光荣”级大型轻巡洋舰的改造。“光荣”级等六艘航母也就成为“海军假日”时期皇家海军航空兵(FAA) 的中坚力量。

“光荣”级航母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国推行“一强标准”,即皇家海军的实力至少要同世界上任何一国的海军实力相等。就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来说,英国保持了这个标准。但在航空母舰方面,英国在20世纪30年代初就明显地落后于美国(也落后于日本,但英国海军官方并不承认)。当时英国在华盛顿海军条约规定范围内仍有很大的航母吨位余裕。进人30年代之后,为适应航空技术的发展,英国海军在1935年开始建造一艘新航母“皇家方舟”号。


“皇家方舟”号
 

“皇家方舟”号的装甲防护虽然不如英国后来建造的装甲航空母舰,但航空汽油舱、主机舱和弹药舱都带有装甲防护。由于拨给海军的经费不足,“皇家方舟”号的标准排水量只有22000吨,虽然在建造中广泛采用电焊技术代替铆接,以减轻舰体重量,但仍存在空间不足的问题,虽然有双层机库,但只能容纳60架飞机(不过已经多于此前所有的英国航母)。正如同一时期建造的“约克城”级成为其后美国航母的建造蓝本,飞龙级成为日本航母的建造蓝本一样,“皇家方舟”号也成为此后英国航母的建造范本,以它的技术积累为基础,皇家海军在1937-1939年间相继建造了三型6艘光辉”级航母。这种拥有装甲飞行甲板的舰队航母除载机量较少外,可谓当时综合防护性能最佳的航空母舰,作为英国海军航空兵的战列相继战斗在大西洋、地中海和太平洋,到二战胜利时,构成英国舰队支柱的“光辉”级各改型是海军中绝无仅有的参与了对全部三大轴心国作战的航母。


“光辉”级航母
 

1942年,英国海军部成立了“未来造舰委员会”(FBC) , 负责对建造新型战舰的必要性进行彻底的审查,并重新排列造舰项目的优先程序。此举中止或推迟了“狮”级战列舰和“敏捷”级、“乌干达”级巡洋舰的建造计划,以便使英国的主要造船厂在战时能集中精力和资源建造新型航母。根据当时从战争中获得的经验,这些新航母及其舰载机将构成未来皇家海军舰队的核心。根据该委员会的建议,英国的造船厂接到了8艘舰队航母和24艘轻型航母的订单,这是英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单批造舰项目,前者包括4艘23000吨的“怨仇”级航母(“光辉”级的改进型,实际建造了2艘,“怨仇”号和“不倦”号)及4艘扩大型的“鲁莽”级航母。此外,到1943年末,英国海军获悉美国正在建造6艘“中途岛”级大型航母。于是决定在1945年开工建造3艘吃水线长达850英尺(259米,与“中途岛”级航母相近)的巨型航母,“未来造舰委员会”订购的这批航母到战争结束前有22艘已经开工,其中2艘“鲁莽”级、4艘“半人马座”级和15艘轻型航母在1945年与战后初期相继完成,一直使用到1970年代后,未开工的则取消建造。



 
二战爆发初期,为应对德国潜艇“狼群战术”对大西洋航线的威胁,英国用商船改造成世界上第一艘护航航母“大胆”号,实际使用效果良好。此后英美签署大西洋宪章,大批美制护航航母进入皇家海军服役,在大西洋反潜战和对北方航线的护航中表现出色。战争期间,英国还以货轮改造出成本更低的弹射器商船(CAM) 和商船航母(MAC) 。以上临时改造的军舰在战争期间服役了近百艘,1945年后大多改回商船使用,或解体拆毁,此外还有一些作为军援提供给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荷兰、阿根廷等国。

英国主要的航母建造厂包括英国东北部泰恩河畔纽卡斯尔的阿姆斯特朗一怀特沃思船厂(后成为维克斯-阿姆斯特朗公司泰恩河船厂)(前后共建造或改造了9艘舰队航母),默西河畔伯恩黑德的卡梅尔-莱尔德船厂(建造5艘),巴洛因弗内斯的维克斯一阿姆斯特朗船厂(建造5艘),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的哈单一沃尔夫船厂(建造13艘舰队航母和护航航母),苏格兰克莱德班克的约翰·布朗船厂(建造3般),以及苏格兰克莱德河畔的法菲尔德船广(建造4艘)。二战期间,英国海军的航母数量在所有交战国中排名第二(31艘以上,仅次于美国),这些航母在战争中出色的完成了作战任务,为战争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 英国海军各级别航母介绍(部分)

(1) 百眼巨人级

尽管海军航空时代的先声由美国开启、但作为1910年代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力量、英国皇家海军在1911年1月10日也用1架肖特S-27完成了从“非洲”号战列舰上的第一次起飞。1912年5月,英国成立世界上第一支独立的海军飞行队,此后一系列顺利的起飞试验使海军部决定把老式巡洋舰“竞技神”号改装为水上飞机母舰。1913年5月,“竞技神”号率先编人现役,嗣后又有皇家方舟、女皇、里维埃拉、恩加丹、坎帕尼亚等十多艘改装或新建的水上飞机母舰服役。这些军舰大多在舰首前方安装有一块带有导轨的起飞甲板,水上飞机自机库取出后即经起飞甲板升空,但回收时只能降落在水面后由起重机吊回,步骤十分繁琐,而且需要停船,在战时十分危险。此外,这些水机母舰7000吨以下的排水量也无法容纳更多的舰载机。


百眼巨人号

 
1917年初接替杰里科爵士出任英国海军司今一职的戴维·贝蒂海军上将认为,如果皇家海军有有效的空中侦察,那么前一年日德兰海战的结局可能会好得多。他询问海军部的同僚,海军航空兵应当采取哪些方针,他得到的回答很含糊:皇家海军航空兵将只限于执行海军的任务,提供侦察,保护战列舰队,拦截德国的齐柏林式飞艇,进行反潜巡逻,为此他们补充说,“我们的一些军舰必须有起飞和降落甲板,以便最大程度地提高战斗机的续航力”。贝蒂随即成立了战列舰队航空委员会研究增加续航力的问题,该委员会建议让索普威思“幼犬”式战斗机上舰。但是当时英国已有的水机母舰都不具备飞机降落能力,最大的“坎帕尼亚”号舰龄过老,其他几艘速度太慢。只有格拉斯哥比尔德穆尔船厂为意大利劳埃德航运公司建造的“罗梭伯爵”号客船值得一改:它被英国海军征用后,安装了两块飞行甲板,其实也可以看作是一整块,中间被一座六米高的舰桥隔开,贝蒂决定将两块甲板打通,改造为一艘具备与舰身等长(172.5米)的机库和直通式飞行甲板的大型航母,并要求在1917年底完工,风洞试验证明,平甲板对飞机起降的气流阻碍作用最小,改造中的“罗梭伯爵”号铺设了一块无障碍的全通式飞行甲板,没有明显的上层建筑,只有一个可以通过液压升降机降人甲板下的小型航海舰桥。它的双层开放式机库可容纳18架索普威思“杜鹃”鱼雷机,锅炉废气经舰尾的两路烟道排出。1918年9月16日,“罗梭伯爵”号复杂的改造工程正式结束,被命名为“百眼巨人”号。它是英国皇家海军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航母,也是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世界上唯一一艘正在服役的航母。1918年10月,“百眼巨人”号编人皇家海军大舰队(Grand Fleet) , 准备以鱼雷机空袭锚泊于本土基地内的德国公海舰队,但由于德国随后宣布投降,该项计划取消。“百眼巨人”号随后改编人大西洋舰队,由于该舰相对较小的排水量和只有20节的速度,无法伴随战列舰队行动,只好长期作为技术验证舰使用。1920年代末期,随着大批新型航母服役,“百眼巨人”号不再承担一线任务,只停泊于本土作为训练舰.。

百眼巨人号
 

1939年二战爆发后,由于皇家海军在两年内损失了“光荣”“勇敢”“皇家方舟”3艘航母,“光辉”号又严重受损,已经闲置多年的“百眼巨人号只得在1941年底重新编人现役,承担向马耳他、直布罗陀和塔科腊迪运送飞机的任务。由于该舰具有高大宽敞的机库,非固定翼的陆军飞机的运输任务也可以由它完成。在补给马耳他的“鱼叉”护航行动中,“百眼巨人”号编人西地中海H舰队,为运输船队提供空中掩护,1942年该舰还参与了盟国登陆北非的“火炬”作战。该舰随后一直服役到战后,1946年退役解体。
 

(2) 暴怒级舰队航母

1915年6月,阿姆斯特朗一埃尔斯维克船厂开工建造“光荣”级大型轻巡洋舰的第3艘“暴怒”号。与前两艘姊妹舰相比,“暴怒”号保留了3英寸轻防护、31节高航速的突出特征,前后2座双联15英寸主炮塔则更换为口径更大的2门40倍径18英寸巨炮。这是当时世界上口径最大的舰炮,在1941年日本建成“大和”号战列舰之前,一直保持了世界纪录。“暴怒”号的副炮也更换为11门140mm炮。但是,当该舰于1916年8月下水并开始舾装时,皇家海军开始策划以舰载机袭击德国飞艇基地。贝蒂海军上将觉得这个主意很好,但是当时实际建造的只有一艘“罗梭伯爵”号航母,而且需要一年才能造好。贝蒂急不可耐,等不了那么长时间,因此建议把“暴怒”号改为航母一“暴怒”号因其轻结构和高航速(达31节)很适宜于这种用途.自1917年3月起,“暴怒”号开始进行载机舰的改装,取消舰艏18英寸炮,保留舰舰主炮,在原前部主炮塔和弹药舱的位置建造一个可容纳3架肖特-184水上侦察机和5架索普威思“幼犬”战斗机的机库,机库上方为一块69.5米长的飞行甲板,前部向下倾斜并与舰艏相连。
 

暴怒级舰队航母
 
 
1917年6月26日,“暴怒”号以巡洋舰一水机母舰的奇特杂交混合外观加人现役,但随即发现飞行甲板过于狭窄、“幼犬”从舰上起飞比较容易,但无法降落,只能在海面上迫降,然后放弃飞机——当然,一架“幼犬”飞机的造价绝不比“暴怒”号大得惊人的457毫米炮弹更昂贵,不过飞行员对这种降落方式表示强烈反对。此外,“暴怒”号薄弱的舰体也经受不住18英寸巨炮开火的震动,每次开炮时,舱内的铆钉都如雪花般纷飞而下。在皇家海军火炮派人士的一片反对声中,“暴怒”号于1917年11月再度进厂改装,拆除尾部的炮塔,在上层建筑之后安装了长达86.3米的飞机降落甲板,成为一艘起降甲板分开(只有狭窄的过道相连)、中部有巡洋舰式的高大舰桥和烟囱的正规航空母舰。虽然这种奇怪的构造对舰载机起降带来了视线遮挡、气流紊乱、烟雾干扰等诸多麻烦(在13次降落试验中,“幼犬”飞机只有3次成功降落,其余10次“全像被枪打中的鹧鸪鸟一样掉在甲板上”),但“暴怒”号在改造完工时率先具备了机库、升降机、阻拦索等后来航母的标准构造,其实验意义远远超过实际的作战能力。自1918年3月起,“暴怒”号成为皇家海军第一艘能伴随战列舰航行的高速航母,搭载14架索普威思“炫耀者”水上侦察机8架索普威思“骆驼”战斗机,当年7月,自舰上起飞的7架“骆驼”空袭了位于德国特纳思的齐柏林飞艇库,


游戏中的暴怒(尽管游戏将其归入光荣级,但实际上更倾向于将其独立出来)

 
华盛顿条约签署后,设计不合理的“暴怒”号再度进行大规模改装,拆除全部上层建筑、改装双层机库,成为一艘全通甲板式航母,为加快飞机起降速度,上层机库前端直接开口,与连接舰艏的倾斜式飞行甲板相连,战斗机可以直接自机库中起飞,较长的上段飞行甲板则用于降落和攻击机的起飞。这种两段式飞行甲板的设计深深影响了同一时期的列强航母,日本的赤城级航母即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暴怒”号锅炉的烟道改为自上层机库后部两侧的开口向后排出,上段飞行甲板右前方有一个小型的升降式舰桥。这次改装结束后,“暴怒”号到1939年又加装了一个狭长的岛式舰桥和防空火炮。与改装较晚的两艘准同型舰“勇敢”号和“光荣”号相比,安装弹射器,载机数少10架左右。

战争爆发后,“暴怒”号编人本土舰队,主要在大西洋上承担反潜任务。1942年马耳他陷入封锁危机时,“暴怒”号进入地中海参与“支柱”行动,为坚守该岛的部队运送飞机,还参与了当年年底的北非“火炬”登陆作战。1943年,为彻底消除德国海军对北方航线的威胁,“暴怒”号参加了空袭“提尔皮茨”号战列舰的行动,虽未摧毁对方,但给对手造成了不小压力。1944年9月,由于英国新建的装甲航母纷纷服役,老态龙钟的“暴怒”号退出现役,于1948年3月出售解体。
 

(3) 皇家方舟级舰队航母

在华盛顿条约之后的“海军假日”期间, 皇家海军航空兵(FAA)保有“鹰”号、“暴怒”号和2艘“光荣”级舰队航母,轻型航母“竞技神”号,以及训练航母“百眼巨人”号。不过,英国舰队航母的性能与美日同期大型航母相比处于劣势。英国海军部为此早在1923年就制定计划,要在未来十年内建造一艘全新的舰队航母,即“皇家方舟”号。


皇家方舟号
 

受经济危机影响,新航母的设计拖延到1930年才正式开始。海军造舰局(DNC) 局长阿瑟·琼斯爵士参照美国海军航母的“全甲板攻击”思路,为新航母设计了长达240米的巨大飞行甲板,前端安装2台液压弹射器,可以在短时间内起飞大部分舰载机,执行攻击任务。新航母有两层封闭式机库,由舰体结构包裹,通过3部升降机与甲板相连,载机数达72架。与美日在同一时期设计的“约克城”级和飞龙级航母相比,英国的这艘新航母采用高干舷、大舷宽和封闭艏,以适应大西洋的恶劣海况,同时以飞行甲板为强度甲板。为适应直布罗陀和马耳他海军基地维修船坞的最大尺寸,舰体长度受到控制。当时华盛顿、伦敦两大海军条约尚未失效,为将新航母的排水量控制在22000吨内,其舰体将大量采用焊接工艺以节省结构重量,同时削弱水下防护(这是美英日三国条约型航母的共同弱点)。
 
由于德国开始重新武装和意大利建造新战列舰,新航母的建造计划列入1934年度预算,1935年9月16日开工,命名为“皇家方舟”号,1938年底正式竣工。由于建造过程中原材料价格上涨,整个“皇家方舟”号耗资300万英镑,是到当时为止英国海军造价最高的军舰,与之后大批建造的“光辉”级装甲航母相比,“皇家方舟”号在右舷大型舰岛、高射炮配置和整体设计上大致相仿,载机量远远过之(因“光辉”级只有一层机库),但受吨位所限,甲板和水下防护不如后者(仅在关键部位有水平防护)。“皇家方舟”号全长244米,宽约29米,钢质飞行甲板长219.5米,宽29米,装有8根拦阻索和一道拦阻网(它是英国海军中第一艘装有拦阻网的航母)。飞行甲板上有三座升降机,不过其中两部宽度只有6.7米,任何没有折叠翼的飞机都无法使用。而且这三部升降机都采取双层设计,有上下两个升降平台。上平台的“运行空间”是从飞行甲板到上层机库,下平台只能在上层和下层机库之间运行。最初设计是上层机库用来存放飞机,下层机库用来维修飞机。如需把一架受伤的飞机送人下层机库修理,就必须先把它从飞行甲板降到上层机库,用人力把它推下上平台,然后升起升降机,再把飞机推人下平台,再放到下层机库甲板上。这种设计独出心裁,但却弄巧成拙,即使在风平浪静的情况下,进行这种累赘的操作也是很费时间的。


游戏中的皇家方舟号
 

正如同一时期美国建造的“约克城”级成为其后美国航母的建造蓝本,“飞龙”号成为此后日本海军航母的建造蓝本一样,“皇家方舟”号也成为此后英国航母的建造范本。以它的技术积累为基础,皇家海军在1937-1939年间相继建造了三型6艘“光辉”级航母。

1939年9月二战爆发时,“皇家方舟”号是英国海军唯一—艘已具备战斗力的新型航母,立即被投人本土海岸的反潜搜索行动。9月14日,德国潜艇U-39以假信号迷惑“皇家方舟”号后对其发射2枚鱼雷,但由于引信失灵未能奏效,U-39被护航舰击沉,26日,“皇家方舟”号又在卡特加特海峡遭德机轰炸,1枚1000公斤炸弹在“皇家方舟”号近处落下,不过本舰再度幸运无损。之后“皇家方舟”号曾短暂部署到南非,以搜索德国袭击舰“斯佩伯爵”号,1940年4月投入挪威战役。4月10日拂晓,自奥克尼群岛基地起飞的“皇家方舟”号16架“海上大鸥”战斗机以炸弹击沉了停泊于卑尔根的德国轻巡洋舰“柯尼斯堡”号。4月底5月初,“皇家方舟”号与“光荣”号一起前往挪威海城支持前线行动,但已难挽回大局,此后由于法国投降,“皇家方舟”号奉命调入萨默维尔中将的西地中海H舰队,于7月3日实施了攻击米尔斯克比尔泊地法国舰队的“弩炮”行动。两天后,“皇家方舟”号起飞的24架飞机再度空袭了受伤的法国战列舰“敦刻尔克”号,使其遭重创无法修复,9月23日,“皇家方舟”号还支持了自由法国部队对达喀尔的不成功进攻,随后再度进入地中海迎战已经加入战争的意大利。11月27日,以“皇家方舟”号为核心的H舰队在特乌拉达角附近遭遇意大利舰队(2艘战列舰),交手不分胜负。

“光荣”级在开战初期相继损失,“光辉”号又前往美国大修,因此皇家海军在1941年初只有“鹰”号和“皇家方舟”号两艘可用航母(“百眼巨人”和“竞技神”只能用于训练),“皇家方舟”号不得不经常在地中海和大西洋之间往返调遺。1941年5月,德国战列舰“俾斯麦”号进人大西洋,“皇家方舟”号奉命随H舰队前往拦截。5月26日,自该舰起飞的15架“箭鱼”在极恶劣的海况下对“俾斯麦”号发起攻击,两枚鱼雷命中,其中一枚对后者的推进系统造成致命伤害,直接导致其在两天后被本土舰队击沉。1941年夏天后,地中海形势日趋紧张,“皇家方舟”号再度承担起为马耳他运输船队护航的任务,并向岛上运输战斗机.11月10日,该舰奉命执行向马耳他运输战斗机的“持久”行动,13日在返航途中被德国潜艇U-81发射的一枚鱼雷命中右舷舰岛下方。尽管人员损失甚微(只死1人),但损管工作未能及时到位,主锅炉舱大量进水,造成电力中断、主机失灵(这与当初设计时水密隔舱数量不足也有关系),舰上找不到任何柴油机来给水泵提供动力,军舰严重倾斜,不得不下令弃舰。此后友舰试图继续抢修“皇家方舟”号,并将其拖往直布罗陀,但到次日凌晨,进水已无法控制,“皇家方舟”号在中雷14小时后最终沉没于直布罗陀港外30海里处。

 



作为整个二战期间皇家海军最战功卓著的航母,“皇家方舟”号的技术革新直接导致了性能更为优良的光辉级的问世,该舰在战争初期最困难阶段的表现也成为皇家海军英勇战斗传统的延续。“皇家方舟”是皇家海军的经典舰名。第一代“皇家方舟”号是沃尔特·雷利爵士建造的,最初命名为“雷利方舟”号,1587年由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买下、改称“皇家方舟”号。1588年英国海军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时,“皇家方舟”号是英国舰队的旗舰。第二代“皇家方舟”号是1914年由商船改装的水机母舰,1934年更名为“飞马”号,以将舰名用于新建的航母。“鲁莽”级航母2号舰“大无畏”号(R-09)在1942年更名为“皇家方舟”号,以纪念1942年沉没的第三代同名舰。
 

(4) 光辉级装甲航母

1935年,在“皇家方舟”号航母动工之前,英国海军部就决定,必须迅速建造4艘新的航空母舰,以替换一战中和战后不久建造的“百眼巨人““暴怒”“鹰”号和“竞技神”号航母,纳粹德国一味重新武装,迫使紧缩财政开支的英国国会为加快建造航母的计划而慷慨解囊,提供资金。1936年底,英国国会批准在1937年度海军预算中列入2艘23000吨级中型舰队航母的建造预算,以应对德国和意大利开始建造高速战列舰的举动。由于同年签署了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这两艘新航母的吨位和尺寸受到严格限制,技术特征更类似同一时期的美国条约型航母“约克城”级,而不是英国自己的现代化航母“皇家方舟”号。这就是“光辉”级航母的头两艘“光辉”号和“胜利”号。
 



考虑到未来皇家海军可能在北海和地中海敌方岸基飞机的航程内作战,而英国的规载机却不具备与陆基战斗机对抗的性能,海军造舰局决定在“光辉”级新航母上采用独特的装甲飞行甲板。与美日海军的主流做法不同,新航母依然以飞行甲板为强度甲板,拥有厚度76mm至110mm的装甲防护:封闭式机库位于舰体结构内部,由飞行甲板和侧壁防护装甲(114mm厚)组成的“装甲盒”保护,虽然装甲不厚,但周围还绕有一圈防火走廊,加强了装甲的防护作用。这种设计解决了航母因炸弹洞穿飞行甲板、落入机库爆炸引起损伤的问题,可以抵御454公斤(1000磅)炸弹的直接命中,生存能力大大提高。但“光辉”级过重的装甲(舰体5000吨,飞行甲板装甲1500吨)同样带来了排水量增加和干舷过低的问题,为此缩短了全长,并且只设置一层机库,长度为139.6米、高4.88米,仅可容纳舰载机33架,远远低于同期列强主流航母;机库高度还限制了其使用更新、更大的舰载机的可能。战争中的实际经验证实,虽然装甲甲板对轻小炸弹具有较强防御力,但一旦挨上800公斤重磅炸弹或被日本的特攻机直接撞中,依然无能为力,且会导致机库和整个龙骨的结构性损坏。而在“光辉”级后期改进飞机搭载方法后,载机数也可增加到54架。


游戏中的“光辉”号


“光辉”级的动力和防空武器与“皇家方舟”号类似,完工时即装备79型对空雷达。该级第一批两舰“光辉”号和“胜利”号在1937年春天开工,计划于同年夏天继续开工修建3、4号舰,1938年、1939年两个财政年度内各自再建一艘,以实现建成6艘同型舰的最终目标:但由于“光辉”级舰载机过少的问题受到质疑,实际1937年夏只有3号舰“可畏”动工,4号规则更改设计,增加半层机库,成为“光辉”级第一期改型“不挠”级(1938年财政年度预算),5.6号俄则增加一层机库,成为“光辉”级第二期改型—“怨仇”级(1939年财政年度预算)。因此“光辉”级航母一般仅指前三艘,即“光辉”号、“胜利”号和“可畏”号。
 
“光辉”号于1940年秋完工,首先部署于地中海舰队。11月11日夜,该舰派出两波20架“箭鱼”鱼雷机,奇袭意大利海军的主要基地-—塔兰托军港,击沉战列舰1艘(“加富尔”号)、重创2艘(“利托里奥”号、“杜里奥”号),己方仅损失2架“箭鱼”飞机,取得史上第一次航母远程海上打击的胜利。

1941年1月,德国非洲军团进入非洲北部沙漠地区,以解救被英军打得丢盔弃甲的意大利军队。为了对在北非作战的军队实施补给,德国必须夺取对地中海航道的控制权。希特勒任命盖斯勒将军指挥第十航空联队-—-此前一直在挪威专司打击盟国海上航运的德国空军精锐部队——完成这一任务。“皇家方舟”号炸沉“柯尼斯堡”号的教训向盖斯勒证明,轰炸舰船的最好方式并不是当时世界上绝大多数空军所认为的水平轰炸,而是俯冲轰炸,第十航空联队为此装备了150架Ju-87俯冲轰炸机,驻扎于西西里岛,等待战机。
 
1月6日,五艘英国大型商船满载沙漠作战装备和补给物资从直布罗陀前往埃及的亚历山大,这支代号“超越”的船队最初由“马来亚”号战列舰、“声望”号战列巡洋舰和“皇家方舟”号护航,1月10日拂晓在突尼斯海峡被“厌战”号、“勇士”号战列舰和“光辉”号航母接替(此外还有两艘重巡洋舰)。根据前一天的侦察报告,第十航空联队派出43架Ju-87伽冲轰炸机(分属第一大队第一中队和第二大队第十一中队), 分为两路,10架攻击战列舰,其余各机则集中攻击“光辉”号。头两枚500公斤穿甲弹一枚炸在4.5英寸炮位上,另一枚穿透甲板,炸中油漆库,燃起大火。第四枚炸弹重270公斤,炸中后部升降机(升降机本身没有装甲防护),爆炸的冲击波使得升降机坍塌,紧接着另一枚270公斤炸弹从升降机破口落人机库爆炸,使机库内的几架飞机着火。第五枚炸弹命中了前部升降机,第六枚炸弹穿透升降机旁边的装甲飞行甲板。中弹后的“光辉”号大火熊熊,机库内一片火海,舵机舱在灭火时大量进水,导致舵机失灵。“光辉”号的装甲结构使其经受住了这次空前猛烈的轰炸:装甲结构还保证了这艘航母的灭火泵和消防管路正常工作,航空汽油舱也没有破裂受损。损管队训练有素,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前仆后继,干得很出色。尽管舵机一度无法操纵,但最终逐渐恢复了控制。主锅炉舱内的温度一度上升到69度,但锅炉员坚守岗位,“光辉”号的航速从未降到18节以下。炮手们也坚守岗位,击落了4架来犯的俯冲轰炸机。

当天晚些时候,“光辉”号又遭到德国高空水平轰炸机的攻击,但未被命中,“光辉”号靠自己的动力驶人马耳他瓦勒他的大港,在这里才把大火最终扑灭,并进行了应急修理。当时该从的机库、甲板和上层建筑都已严重损坏——事实上同期的任何其他艘航空母舰要是遭到像“光辉”号所受那样的集中攻击,多半要葬身海底——在瓦勒他,德国飞机再度前来轰炸,“光辉”号又被两枚炸弹击中,并遭一些近失弹造成的损伤。在这几次攻击中,“光辉”号上共有126人死亡,91人受伤。1月23日傍晚,遍体鳞伤的“光辉”号离开马耳他,以25节的航速经苏伊士运河和好望角前往美国,进人诺福克海军船厂大修,直到1941年底才返回战斗岗位。

“光辉”号虽然从这次攻击中死里逃生,但丧失战斗力几乎达一年之久,它最初的设计思想是牺牲载机能力(即牺牲航空作战能力)来换取生存能力,整个机库宛如一个坚不可摧的大钢箱,可以经受巨大爆炸的破坏,虽然其排水量比“皇家方舟”号多1000吨,可是机库尺寸却小40%。“光辉”号重新服役后,有人对这种“装甲航空母舰”的设计理念提出疑问。他们认为,“光辉”级这样的航母如果像美国人那样采用轻防护的机库,就能搭载更多的战斗机,足以把来犯的“斯图卡”俯冲轰炸机驱逐走。事实上皇家空军早就在法国和不列颠空战中发现这种飞机很容易击落。事实上,“装甲航空母舰”这一理念在30年代中期最初提出的时候,是设想使航母能经受住轻巡洋舰152毫米炮弹,以及皇家空军当时使用的重磅炸弹(500磅,227公斤)的打击,而德国人在1941年使用的500公斤穿甲炸弹威力大得多。“光辉”号前往美国大修后,它在地中海的任务由新完工的“可畏”号代为执行,后者参加了3月28日的马塔潘角海战,重创意大利新型战列舰“维内托”号,5月24日,刚入役一周的“胜利”号奉命随本土舰队前往北大西洋,参与围歼德国战列舰“俾斯麦”号的行动,但未能取得战果。在地中海的“可畏”号却于两天后在马耳他附近被敌机命中2枚1000公斤炸弹,此后半年一直在大修。




进人1942年后,“胜利”号开始为开往苏联的运输船队提供护航,“可畏”号则与准同型舰“不挠”号一同调往远东抵御日本,经过一场失败但损失不大的印度洋之战后,两舰撤退到东非,与随后赶来的“光辉”号一同掩护了对法属马达加斯加的预防性占领。留在地中海的“胜利”号则先后参与了运补马耳他岛的“支柱”作战和登陆北非的“火炬”行动,1942年底该规还曾短暂租借给美国, 命名为“罗宾”号(USS Robin) , 参与了新几内亚作战, 直至次年9月归还。从1943年12月到1944年3月、从“胜利”号和“可畏”号起飞的飞机还参与了对躲藏于挪威峡湾的德国战列舰“提尔皮茨”号的空袭(“钨”行动),作战中使用了美制F4U“海盗”战斗机。1944年秋,由于盟国已经在大西洋取得压倒性优势,3艘“光辉”级航母悉数调往远东,参加对日作战,于11月22日组成了英国太平洋舰队(British Pacific Fleet) ,与美军并肩作战,参与对荷属东印度群岛的航空压制, 1945年4月, BPF改编为美国第五舰队下属的TF57,参加了冲绳战役,它们的装甲甲板具有较强生命力,5月9日,“胜利”号在日军“菊水五号”作战中被2架神风机撞中,造成3死19伤,但甲板未受损伤,1小时后即恢复飞机起飞能力,两天后损伤完全修复。“可畏”号在5月4日被1架特攻机直接撞中飞行甲板中部,造成3米长的破损,碎片落入机库和轮机舱引发大火,8人战死、47人受伤。该舰于5月9日再度被神风机撞中,从此造成严重的结构损坏和龙骨变形。7月底,TF57参与了对日本重要军港的最后打击,“胜利”号舰载机炸沉了日本航母“海鹰”号。8月28日,该舰和“可畏”号随BPF进人东京湾, 迎来了日本的投降。


“胜利”号航母
 

整个战争期间,3艘“光辉”级一直担当皇家海军舰队航母的战列,到1945年时舰况已十分糟糕。“光辉”号在当年6月开始大修和现代化改装,加装新型弹射器、扩大航空燃料库,“砰砰”炮更换为21门博福斯40mm机炮,飞行甲板前后端的形状也发生改变。1946年中“光辉”号重新服役、作为本土舰队的武器测试和飞行员训练舰继续使用了8年,期间还完成了“吸血鬼”喷气式战斗机的起降测试,直到1956年解体。重伤的“可畏”号一直调置到1947年才开始修复。1949年,曾有对该舰进行彻底改装、安装斜角甲板的计划,但舰况检查发现神风机的撞击对舰体结构造成了损害,修复的性价比不高。于是“可畏”号在1950年停航,在母港波特兰搁置到1953年出售拆毁。“光辉”级中寿命最长的是2号舰“胜利”号。该舰在1946年用于远东前线复员军人的运输任务,1947年1月一度改为本土舰队的训练舰、不再承担一线勤务,准备步姊妹舰的后尘拆毁。但此时皇家海军中大批老旧航母退役,新型舰队航母“鲁莽”级和“半人马座”级的建造又处于停滞状态,造成一线航母数量不足,海军部决定保留舰况较好的“胜利”号,借鉴正在施工中的“鲁莽”级的经验,改造为可起降喷气式飞机的现代化航母。

从1950年10月到1957年底,“胜利”号进行了脱胎换骨的现代化改造,主机和锅炉全部更换,舰体加宽3米多,重新铺设了整个飞行甲板,并装上新型斜角甲板(斜角8.75度)、透镜着舰装置、2台蒸汽弹射器和984型3D雷达。改造完成后“胜利”号排水量增加1万吨以上、上层建筑扩大,基本参数已接近经过现代化改造的美国“埃塞克斯”级。由于飞机性能的提升,防空武器大幅度减少。1958年1月14日“胜利”号重新投入使用,一度被寄望于可搭载44架飞机,实际上由于喷气式飞机体积庞大,只能搭载28架固定翼飞机和8架直升机,最后阶段更减少至23架。1962-1963年,“胜利”号再度进行了增加飞行甲板强度的改装。不幸的是,“胜利”号1968年在检修中意外发生火灾。此时由于英国海军预算不断削减,已经老态龙钟的“胜利”号被列人淘汰名单,立即转人后备役,次年出售拆毁。
 

三 英国海军的航母总结

英国发达的海军工业及其悠久的造船历史决定了其敏锐的海军嗅觉,使其始终在海军发展中保持领先。与太平洋战场不同,英国航母大多数时间作为辅助性舰艇的功能性更强。(在围剿俾斯麦的战斗中皇家方舟对俾斯麦的攻击,为最终击沉俾斯麦起到重要作用)。但其也有独立的高光时刻(为世人熟知的塔兰托夜战)。尽管由于大西洋战区的独特性(海况恶劣),航母的性能无法发挥到极致。但从英国航母在二战中的表现来看,其对航母的运用无疑是成功的,特别是“光辉“级航母,其出色的防护性为日后的其他航母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但如同英国在战后的无数功勋舰一样,由于英国的衰落,这些大英帝国的功臣与日落的帝国一起,走向了末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