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这种肚子痛拖不得,48小时内不送诊可能要挨刀!

 医生妈妈欧茜 2022-02-17

儿童肠套叠是怎样一种疾病?

这么说吧。每一位及时发现孩子肠套叠并将之送医治愈的家长,都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一次与死神的交锋。儿童肠套叠被认为是“小儿普外科三大急诊之一”,起病急,发病率高,拖的时间越长,风险越大,是一种拖不得的病。

真有这么严重吗?能不能预防?今天就和大家详细说说。


肠套叠病因不明

拖得越久风险越大

儿童肠套叠,是指儿童的肠管套入自身肠管内的情况,用大白话比喻,就像两端肠子像套娃一样前后套叠起来了。

如果不及时“抻”开,任由它们叠在一起,不用多久套叠肠管就会出现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肠梗阻、局部肠组织缺血坏死。坏死的肠组织很脆弱,容易发生撕裂(肠穿孔),引发腹腔内壁感染(腹膜炎),严重者出现休克,有生命危险。

所以,一旦孩子发生肠套叠,就应该赶紧送医。一般如果能在48小时内确诊,使用空气灌肠就可以使肠管得以恢复,不用开刀。但时长太长就只能开刀手术才能解除病痛了,而且,术后还要面临一定的感染风险。

图源 默沙东手册 肠套叠

这病这么厉害,怎么我们平时没怎么听到过呢?可能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这个病好发于6-36月龄的婴幼儿(该年龄之外的孩子也可能发生),在成人间非常少见,相比感冒、发烧这些全年龄段的常见疾病,“知名度”自然就差了很多。

二是迄今为止,医学上仍未能明确其具体的病因,无法提前告知预防。绝大多数肠套叠病例都是没有预兆、某一天突然发生的,无论娃的身体素质如何,平时是否好好吃饭,都有可能被选中。

最关键的病因不明确,无疑让家长们陷入了被动。如此一来,避免严重后果的关键,便在于【及时发现了。

 目前关于肠套叠发生原因的推测 

  • 根据肠套叠的发病特点——多发生在秋冬季,部分人(约30%)起病前有感冒之类的症状,有人推测肠套叠可能和病毒感染有关。比如病毒感染有可能刺激肠道淋巴组织增生,导致淋巴组织丰富的回肠末端的派氏结肥大,进而诱发回肠-结肠型肠套叠。然而,目前这一说法缺乏更高质量的依据。

  • 论及个体原因,有的患儿出生时肠旋转不良,发生肠套叠风险可能比常人高。此外,男宝的发生概率比女宝高,比例约为3:2。

  • 一部分肠套叠患儿(约25%)存在基础疾病,其病变部位可能成为肠套叠的病理诱发点。比如Meckel憩室、息肉、肠重复畸形囊肿、淋巴瘤、反应性淋巴增生部位或肠管的其他局灶性异常,可通过肠蠕动将肠段嵌入远端肠管内;或是一些囊性纤维化患者,干结的大便可作为诱发因素;还有过敏性紫癜患者的小肠壁发生血肿,也可能诱发肠套叠;乳糜泻、克罗恩病也被发现可能和肠套叠有关。

图源 UpToDate 肠套叠


化被动为主动

要对症状多加了解

首先大家可以记住肠套叠的一个典型表现:突发的间歇性腹痛。

发生肠套叠的孩子的肚子痛通常是一阵一阵的,每隔15-20分钟发作一次。腹痛发作时,孩子可能哭闹,怎么安抚都停不下来,并且将双腿蜷向腹部。如果家长有经验,仔细地触摸还能摸到腊肠样包块而在腹痛发作的间歇期,孩子可能会恢复正常,能正常玩耍。

然而,随着病情的持续进展,孩子的精神就不可能继续好下去了,疾病后期会出现胆汁性呕吐或明显的果酱样大便(血便)。

果酱样大便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儿童肠套叠发作时较典型的表现,并不是一定要全部都有才能确定是肠套叠。


据统计,高达20%的小婴儿在肠套叠发作时没有明显的腹痛表现;大约1/3的患者既无粘液便或血便,也无腹部包块;一些年龄比较大的孩子可能只有腹痛,但没有其他症状或体征。

在这些症状不明显的情况下,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度就尤为重要了。最好是能对孩子一举一动的动机都“了若指掌”,这样当孩子哪怕出现很细微的异常时,也能够尽量及时发现。‍‍


孩子肚子痛

怎么判断是否需要就医

当然我也明白,家长也会有力不从心的时候。

腹痛是儿童期的最常见问题之一,原因可能是多样的。些情况可能是严重的,比如肠套叠、IgA血管炎(过敏性紫癜)、阑尾炎等(万幸这些情况并不占多数),更多则来自一些轻微的自限性疾病,如便秘、胃肠炎等。

👇不同年龄阶段可能的腹痛原因👇

家长不太可能对所有病因都了解,也不需要事事都跑医院。如此一来,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家长就需要学会识别病情的基本思路,避免危急情况出现。

如果孩子说肚子痛,可以从以下几步进行考虑【以下请做好笔记】:

  1. 孩子痛的时间有多长?能不能缓解?有时候吃多了或者饿了都可能引起短暂性疼痛,但随着诱因的解除,疼痛能很快缓解。

  2. 孩子精神怎么样?表情有没有异常,有没有无法活动的情况?对于有局限性腹膜刺激的儿童,疼痛可因活动(如咳嗽、跳跃、乘车转移或步行)而加重,而对于内脏性疼痛的患儿可因不适而出现辗转不安,这时应该引起重视。

  3. 摸一摸孩子的肚子,是软是硬?有没有包包出现?肚子软,按了也不疼,可能问题不大,如果肚子不让碰,或者出现包块,那就必须要去医院检查一下。

  4. 孩子大便情况怎么样,有没有腹泻、呕吐、发烧等合并症?一般来说,局限于小肠的疾病(肠道病毒感染)在呕吐腹泻后,疼痛可能有所改善;结肠性疾病(便秘),在排便后也可能缓解。

  5. 熟悉不同疾病的疼痛特点:

阑尾炎–脐周痛,向右下腹转移
肠套叠–间歇性绞痛
胃肠炎–弥漫性疼痛或隐痛
肝炎和胆囊炎–右上腹痛
胃炎、胃溃疡疾病–上腹痛
胰腺炎–固定的脐周疼痛,常向背部放射
肾结石–腰痛放射至腹外侧区和腹股沟区


上面这些识别的方法,有时需要综合起来才能判断。
如果家长对于识别孩子肚子痛实在没有太大信心,那么详细的记录孩子的症状,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肯定是明智的选择。

如果还有疑问,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会尽量帮忙解答。

end

参考资料:

1、UpToDate临床顾问:儿童肠套叠

2、默沙东诊疗手册:肠套叠

3、https://www./diseases-conditions/intussusception/symptoms-causes/syc-2035145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