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说红军长征路上四渡赤水很神奇?

 凤凰山居士 2022-02-17
发布时间: 2021-07-10 17:09匠心计划创作者

红军四渡赤水,以3万拖40万,只用三个月的时间就巧妙地绕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是我军运动战之典范。1960年,在面对外国记者采访时,毛主席也曾骄傲地提起四渡赤水,称之为自己在军事作战中的“得意之笔”。

事实上,如今我们再回顾这场关系到当时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战役,其精彩程度甚至超过了其本身的惊险程度。毛泽东的领导之下,红军四渡赤水,无论是从作战路线的转换还是作战目标的选取上,都完美地体现了什么叫做“兵者,诡道也”。

四渡赤水发生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之后,当时刚刚经历过围追堵截的红军革命力量只剩下三万余人,而他们面对的敌人,却是远超己方人数十余倍的蒋介石军队。在危急关头,党中央在遵义召开了决定党和红军命运的一次重要会议,也就是在这次会议之后,毛泽东成为了领导红军脱险的关键人物 。

为了摆脱敌人,当时正在遵义的红一方面军打算北上,在泸州与宜宾一带过长江,与驻守长江北岸的红四方面军汇合。然而,红军还没走出遵义地界,在习水县附近就遇到了敌军的猛烈阻击。

双方战斗激烈,当时红军中不少还只是储备人才的干部都纷纷投入了战斗,甚至连朱老总也到了前线指挥。这显然是一场消耗战,面对这样的情况,毛泽东当机立断,提出放弃原来北上渡江的计划,转渡赤水,进入云、贵、川三地交界地带。

红军前脚刚刚到达位于云贵川交界的扎西之后,老蒋后脚就召集川军和滇军步步逼近,想要对红军形成夹击之势。然而,当时的红军经过多日转战,几乎已经到了弹尽粮绝的境地,面对将要咬上来的强敌,红军再次陷入危急。

不过,虽然情况危急,但是红军还是找到了转圜的机会。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军没有坐以待毙,而是再次调转方向,出其不意,回师遵义。当时驻守遵义的敌军是王家烈的黔军,这支队伍相当有名,当地人称这是一支“双枪军”。所谓“双枪”,指的是士兵总是一手步枪,一手烟枪,因此,他们的作战能力也相对要弱一些。于是,红军决定就给当时敌人实力相对最弱的黔军来了一个“回马枪”。

领导黔军的王家烈万万没有料到,前些日子刚刚被围剿出走的红军转眼就又杀回来了。红军的突然回师,让当时正在给自己老母亲做寿的王家烈措手不及,再加上黔军本来就组织松散,作战稀松,二度赤水回师遵义的红军很快就攻下了桐梓县城、强占了娄山关,迎来了长征路上的首次大捷。

之后,红军一鼓作气继续南下,打光了王家烈的黔军老本,再一次攻占了遵义。这次回师遵义虽然使红军避免了被川滇两军合击,同时也为困顿的红军补充了武器粮药,但是终究还是没有使红军彻底脱险。当时的党中央很清楚,他们面对的形势是敌众我寡,只要不跳出敌人的层层包围,红军的暂时胜利也终究是禁不住敌人长久消耗的。

在红军一记“回马枪”吃掉敌人两个师之后,老蒋有些坐不住了,急忙赶赴重庆,亲自坐镇指挥。老蒋一方面命令驻守在重庆的川军南下,近逼遵义、桐梓地区,另一方面又命令中央军三个师驻守在鲁班场一带,随时待命。除此之外,为堵住红军的东进,老蒋还命令湘军和桂军布下重兵,严把贵州的东南门户。

在此境况之下,党中央再次改变计划,放弃了原本想要在川贵边界建立新革命根据地的打算,转而大张旗鼓地向遵义西北方向的茅台渡口进军。红军这一举动大有想要夺险渡江的意思,这让蒋介石一下子有些摸不着头脑了。红军直奔茅台镇,之后究竟是想南下还是北上,又或者是要东进?

实际上,红军此次只是摆出了佯渡长江的架势,在部队渡过赤水之后并没有直奔长江,而是迅速在附近一带隐匿起来,静待时机。红军在等什么呢?等的就是老蒋以为能够追上红军而调集重兵屯驻、进军黔西北。果不其然,一切都在红军的意料之中。待老蒋将部队部署好之后,红军突然调转方向,原路返回四渡赤水,又出现在赤水以东,随即又横渡南面的乌江,然后直奔贵阳。

原本老蒋信心满满,以为此次自己坐镇指挥是胜券在握,甚至还带着自己的夫人专程飞到贵阳观阵。然而,他万万没想到,红军不仅没有被围在他预想的重兵包围圈内,反而还突然出现直奔现在只有四个团驻守的贵阳而来。不过,老蒋没有诸葛亮的魄力,他可不敢唱“空城计”,于是只得边急调滇军增援边命贵阳城内的驻军死守机场,准备好随时跑路。

奉命急忙前来增援老蒋的是当时正驻守云南东北方向的滇军孙渡部队。孙渡接到命令后,率领部队主力疾驰近千里,历时两天才赶到。孙渡急来增援,原本老蒋已经部署好的大包围圈就缺了一个口子,这也正是毛主席的“调虎离山”之计。眼见策略成功,红军之后又如法炮制,佯装从贵阳奔袭昆明,待驻守昆明的龙云急调正驻守在金沙江部队赶回增援之后,红军便趁机从金沙江跳出包围。

其实,四渡赤水也并不是红军一早就做出的军事计划,而是红军洞察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后而及时作出的作战策略。红军多次巧妙地运用“兵不厌诈”的谋略,化“被动”为“主动”,牵着人数是自己十余倍的敌人的鼻子走,把老蒋和国民党部队耍的团团转,最终摆脱了敌人的围堵。

四渡赤水具有重大的军事意义,红军的发展也从此迎来了新的转折。在这次战役中红军之所以能够在敌人的包围圈里与之来回周旋,还成功摆脱敌人,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作战策略灵活机动,巧妙争取战场主动。在危急关头,红军能够冷静地按照战场形势随时调整作战计划。先是在面对围堵以及根据地贫瘠的困境时,能果断放弃原本在川黔建设根据地的计划,转而改变为到长江以北建立根据地的计划。但是当敌情变化、渡江受阻之后,红军又果断变为挥师扎西,到云贵川边境寻找机会。后随着战局变化,红军利用“不攻却佯攻”、“欲退却佯进”的策略,争取了战场的主动权,敌人只能被迫在其后疲于应付,红军最终巧渡金沙江,成功脱险。

第二,扬长避短,以少胜多。在毛主席的指挥之下,红军十分巧妙地完成了战场上“打”和“走”的结合。盲目的溃逃只会加速队伍的消亡,而一味地前进拼命也只会增加无谓的损失与牺牲,但是既“打”又“走”的运动战才是最适合在当时情况下与众多敌人周旋的战略。能打赢就打,不能打赢那就走。发挥自己的强项,避开敌人的锋芒,主动地“走”,才能让敌人被动。

第三,群众基础做保障。红军纪律严明,不惊扰群众,所到之处不仅对百姓秋毫无犯,而且还在当地积极进行济贫运动,切实为百姓解决意识等方面的生活困难。因此,红军在当地有很好的群众基础。不少百姓心甘情愿加入红军,不能参军的便想方设法支持红军。

与敌人作战时,有战士因在激烈的战斗中受了重伤,情况紧急无法追随大部队转移,只好躺在路边,仓促用杂草遮体。当地贫民发现后,急忙将其带回自己家中疗养,不仅如此,群众们对受伤战士十分爱护,在敌人找上门时,他们舍命相救,使得红军战士逃过一劫。

第四,知己知彼,心中有数。红军能四渡赤水成功脱险,情报部门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之前的土城作战中,红军就曾因为情报有误而吃了亏。有了这样的教训,红军及时总结调整工作,不断增强了侦破情报的能力,尤其是提高了情报的准确度。

在四渡赤水的作战过程中,敌人的机密通讯密码本被红军牢牢掌握,这对于侦破各种重要情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党中央做出正确决策提供了坚实依据,这也是成功四渡赤水的关键。例如红军在娄山关战役中,就是因为从俘获的敌人口中得到了地方的兵力部署情况,才及时做出了速战速决的作战计划,最终只用5天就取得了大捷。

四渡赤水可以说是整个长征路上最精彩的一段,毛主席高超的指挥艺术在这场战争中发挥得淋漓尽致,红军战士们的英勇作战以及精准的情报获取能力也是十分优秀。每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长征”之路,我们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之路,就像当年红军前辈们一样,如今的中国人民也一定能走向一个又一个新的胜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