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渡赤水

 阅读美丽星空 2022-11-07 发布于山东

2022 年 11 月 5 日星期六

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是一篇大题目,准备了很久,今天落在纸上。在开篇之前,先写一首总体概括的开场白话小诗:

一渡走为上,二渡回马枪;

三渡大虚晃,四渡见真章。

下面具体展开,从四渡赤水中感受毛主席的雄韬伟略以及全体红军坚忍不拔的革命意志。全篇我用通俗白话来说,非学术语言。

一渡走为上

1934 年底,因为博古李德瞎指挥,毛主席被罢权,红军遭遇了第五次反围剿的惨败,中央苏区打烂了,二十万变三万,大部分还是机关人员,中央红军面临灭顶之灾。1935 年 1 月及时召开的遵义会议是著名转折点,毛主席开始重掌军权,但他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可以说再次“受命于危难之际”。小小的遵义城,迅速聚集了四面八方的、数倍于己的国民党军队,三万对四十万,如何破局,向哪转移,是当务之急,一渡赤水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

1、土城战役

红军在遵义开了一个重要的大会,但很明显遵义不是久留之地。老蒋已经让各方人马迅速聚集过来,必须马上做出行动,往哪里走。一开始决定北上过长江,与张国焘的红四方面军会师,在四川站稳脚跟,再搞一个中央苏区。想北上过长江,首先要拿下土城,这是必经之路。遵义会议毛主席上台后第一仗土城战役开打了。

1 牛顿笔记

2、要撤还是要脸

土城战役情报大大地有误,本来想包饺子,结果差点没被敌人包饺子。川军郭勋奇部并不是软柿子,援军层层加码,速决战打成了消耗战,朱德亲自上了前线。这时候在毛主席这里有一个较劲:遵义会议刚上来,第一仗就要赔本,不打,脸面挂不住,博古李德等人看笑话;而打,又是消耗,起码不划算,弄不好还得赔本,要撤还是要脸?毛主席厉害就在这里,他实事求是,放下个人脸面,从实际出发,果断要求部队撤出战斗,赔本的买卖咱不干。

3、一渡赤水

撤到哪里去?还过不过长江?当时的情况来说,没有明天,只有今天,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先撤到敌人防守力量薄弱的地方去吧,于是在土城就近过赤水河,这就是一渡赤水。实际上一渡赤水就是三十六计走为上,没得选的时候,只能走,走一步看一步,在机动中寻找机会,那时候还是很迷茫的。老蒋看到了红军的狼狈,命令川军看好长江防线,中央军果断跟进,迅速把红军围成一个铁通。红军只能在狭小的赤水河以西活动,跑到了扎西地区,这样的穷苦之地农民受盘剥最厉害,红军在那里打土豪分田地,扩红 3000 人,也算有收获。

在这一段时间,张闻天成为一把手,主席称他是“明君”。这是主席在政治上的智慧,遵义会议提上来了,但不马上当家,而是过渡下。缓则圆、以迂为直。但现实压力摆在这里,下一步咋办,国民党大军压境。当时还有很多负面情绪,很多人对不北上过长江感到疑惑,对部队未来方向同样疑惑。

2 牛顿笔记

二渡回马枪

面对部队中的低落情绪和众多疑惑,主席有一段著名的话:“为了有把握的求得胜利,我们必须寻求有利的时机与地区去消灭敌人。在不利的条件下,我们应该拒绝那种冒险的没有胜利把握的战斗。因此红军必须经常的转移作战地区,有时向东,有时向西,有时走大路,有时走小路,有时走老路,有时走新路,而唯一的目的是为了在有利条件下求得作战的胜利”。这也是毛主席运动战的精髓,即打与走的辩证关系,合二为一。

1、出其不意

老蒋派部队把红军团团围住在扎西地区,不仅想阻止红军北上过江,还想就地歼灭。这时候红军的北面、南面、西面都是敌军,只有东面没有,因为红军一渡赤水就是从东面过来的,毛主席出其不意,走回头路,打回马枪,决定再返回赤水河以东,再回遵义。贵州军阀王家烈是怎么也想不到,刚送走的红军又回来了,不仅王家烈想不到,蒋介石也没想到。因为红军很隐蔽,当敌人发现的时候,已经拉开了三天的路程,追上比较难,红军只需要面对王家烈就可以了。

2、娄山关

想再度攻占遵义城,首先必须拿下娄山关。彭德怀打头阵,猛冲猛打,没得选了,必须拼命,争取时间是关键,因为后边有追兵,及时拿下就面临腹背受敌。经过一天激战,英勇红军终于拿下娄山关,傍晚时分,毛主席爬到山顶,夕阳映红了晚霞。他写出了著名的词作:《忆秦娥 娄山关》,“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3、再占遵义

拿下娄山关,一刻不得闲。必须马不停蹄再次攻占遵义城,这时候不光是赤水河西边的国军上来了,就连乌江南岸的吴奇伟纵队也过乌江上来了,如果不赶在他们之前拿下遵义,红军别说落脚,就连喘息都不能,真真的时间就是生命。英勇红军果然英勇,一天一夜打下遵义城,不做休整立刻投入外围城防,等待南边上来的吴奇伟。

4、局部大胜

红军刚占遵义城,国民党中央军吴奇伟纵队就兵临遵义城下,红军必须迎战。这时候毛主席做了一个大口袋,他让一部分红军正面迎敌,然后让红一军团红二师不顾疲劳,从侧面穿插千里,直接到乌江北岸,抄了吴奇伟的后路,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大包围圈。吴奇伟纵队是孤军啊,其他部队还没赶上来,这就是稍纵即逝的时间差,毛主席抓的就是这个时间差。结果大胜!吴奇伟差点被俘,仓皇逃走,但剩下了大量的武器弹药和俘虏。

5、小结

二渡赤水回马枪中,中央红军在 5 天之内,取桐梓、占娄山关、再夺遵义城、歼灭吴奇伟部两个师又八个团,毙伤 2400 人,俘虏 3000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这是长征一路低迷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极大地鼓舞了全军长期低迷的士气,同时狠狠打击了老蒋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嚣张气焰!老蒋称之为:“奇耻大辱”。但是,这只是偶然的喘息,整体上还处在敌人包围圈里,如何破局仍然是第一难题。这时又出现了一次党内激烈争论,事关生死。

三渡大虚晃

这时候蒋介石虽然郁闷,但大局仍然他占上风,没有失去主动权。他反而冷静下来观察反思一下,不能再盲动。无论在史书还是在电影中,他都号召手下看《曾文正公全集》,曾文正公就是曾国藩。曾国藩打太平天国的主要战略是什么?结硬寨、打呆仗。清政府的官兵好像喜欢这么干,雍正年间年羹尧在西北作战,也是长年累月的结硬寨、打呆仗。老蒋为什么这么干?因为他尝到了甜头,就是第五次反围剿时,他就这么步步为营,拿下的红军。这次他要如法炮制,不能乱来,不能跟着红军节奏走,他人多怕什么。坦白说,老蒋这一招是对了,起码不盲目,因此也给毛主席出了很大难题。红军停留在鸭溪地区徘徊不前,怎么调动都不灵,国民党军队没有一个孤军冒进的,一时间陷入一个短暂的僵局。但长期僵持下去,敌人包围圈越来越小,我们长期被封锁,是极为不利的,敌不动我必须动,怎么动?

1、打鼓新场

大家都坐不住了,通过情报得知,在不远处的打鼓新场,驻扎着王家烈的部队。王家烈是贵州土军阀,他的兵是双枪兵,一手步枪一手烟枪,特别好打。红军二渡赤水就是捡王家烈这个软柿子捏,这时候我们要以动治静,决定再次拿王家烈开刀。全军上下周恩来弃权,包括朱德在内的所有人都同意打,只有毛主席坚决不同意,会议产生激烈争论。毛主席以辞职要挟:“打鼓新场打不得,如果你们非要打,我就辞职不干了”。当场张闻天王稼祥就说:“不干就不干”。为什么毛主席坚决不同意打呢?他的理由是什么?

2、山路和马灯

毛主席放下个性,半夜提着马灯,走了六里山路找到周恩来,详细耐心地说明厉害关系。首先打鼓新场虽然只有王家烈,但四面埋伏,王家烈只是一个诱饵,我们会掉进敌军口袋;其次打王家烈只是战术上的胜利,意义不大,打是为了下一步的走位,但打下王家烈反而陷入被动的走位,得不偿失;再次我们的战略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过长江,所有的战术都要围绕这个战略目标,而不是眼前利益,因小失大;最后我们能看到的老蒋也能看到,打仗不能想当然,更不能把老蒋当傻子,虽然战略上藐视敌人,但战术上必须重视敌人。随后不久,我们情报人员截获了敌军的情报,果然大量部队迅速向打鼓新场周边聚集,等我们去打。毛主席一人之力,力挽狂澜,避免了全军大损失!这一节让周恩来印象深刻,大为触动。当时周的地位比主席要高得多,也正是因为这些实战,周才坚定不移地推举主席。

3、鲁班场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软柿子王家烈的打鼓新场不去打,那么打谁?怎么以静制动?怎么主动破局?总不能坐以待毙吧?这时候毛主席就像《三体》里的面壁人那样,也像达摩祖师那般,在自心里下了一盘大棋,酝酿成形了,就差和盘托出了。开会的时候主席说:我们不去打王家烈的打鼓新场,我们去打周浑元的鲁班场!此言一出,技惊四座!我的天,这是什么套路!周浑元可是蒋介石的嫡系中央军,兵强马壮,平时我们都躲着走避其锋芒啊!毛主席当场揭盖子,为什么打周浑元,为什么碰硬茬!

4、以进为退

毛主席还是那句话:“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这一次,打是为了走,走是为了更好地打!而这次打周浑元不过是这盘大棋中的第一步,开场戏而已,好戏在后边。周浑元厉害啊,武器也先进,就在鲁班场的碉堡里不出来,无论我军怎么打都拿不下来。打了两天打不下来,但也把周浑元打得不敢出碉堡了!就要这个效果!因为鲁班场旁边就是茅台镇,主席的真正意图是从茅台镇三渡赤水。你想,如果不把周浑元打怕,打得他不敢出来,红军能顺利过赤水河吗?恐怕过到一半,敌人就来一个“半渡而击”啊,老蒋可不是宋襄公!但是这么硬打周浑元,打得他缩在碉堡里,只留少部分部队放枪,他也不敢出来,我们就可以堂而皇之过河,这就是以进为退!

5、调敌北上

四渡赤水中,第一、二、四都是悄悄的过河、打枪的不要,而唯独第三渡,是正大光明、锣鼓喧天,恐怕敌人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干?这就是毛主席的大战略大虚晃。三渡赤水让老蒋感到懵圈,红军到底想干什么?怎么这么明目张胆不遮不掩?老蒋也犯嘀咕,红军过了赤水河,如果不跟进,可能红军就趁势北上,硬过长江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但老蒋吃过几次亏,觉得还是再观察一下为妥。老蒋想的,主席都知道。主席不光想蒋之所想,还做给他看。主席命令两个团拉开阵势,摆出一副主力部队的架势,大张旗鼓地北上,晚上点火把,白天开电台,处处写标语,北上过长江。这一来老蒋坐不住的,不迟疑了,赶快调兵遣将,紧追不舍!

四渡见真章

要知道,那支北上的红军只是四两拨千斤的一部分,负责大虚晃的迷惑部队,而中央红军的主力部队早已悄悄隐蔽集结在二郎滩等三个渡口附近,就等老蒋所有的部队去追赶北上部分红军并且拉开足够距离以后,全部调转方向,再渡赤水!老蒋这次误判红军一定会北上,因此亲自飞到贵阳坐镇指挥,他想毕其功于一役,于是全军出动,南北夹击,来个大决战。殊不知等他的大部队走远了,毛主席带着中央红军主力第四次过了赤水河!这次过赤水河后,红军一路南下,马不停蹄,在暴风骤雨中强渡乌江,直扑贵阳,将军!

1、丢车保将

老蒋彻底懵圈了!当他发现红军主力四渡赤水以后,他鞭长莫及了!因为大部队已经被调动的很远了,回防起码需要五六天的路程,而此刻他所在的贵阳兵力十分空虚!除了派出重兵死守机场以外,他随时准备好马夫轿夫车夫直奔机场!红军则喊出了:“解放贵阳城,活捉蒋介石”的口号。实际上主席的目的不是活捉老蒋,而是让老蒋把滇军调出来!滇军就云南的军队,龙云下属孙渡的部队!也是当时离贵阳最近的部队!这只部队是担任长江支流金沙江防线的,绝不能轻易动,否则金沙江就空虚了!毛主席看到的就是这一点,在四川过江已经没有可能了,只能绕远去金沙江过去,但想过金沙江就必须把孙渡调走,想把孙渡调走只能打贵阳打老蒋才能逼迫老蒋必须丢车保将!要想做到这一步,就必须有三渡赤水的大虚晃!到这里大家就看明白主席为什么是面壁人,下什么大棋了!

2、声东击西

蒋介石骂了无数声娘希匹,他必须赶快做选择,即便他明知道孙渡不能调,但老巢不保。他想,剿匪有的是机会,命只有一条!没办法,孙渡三天三夜急行军,终于赶到贵阳!蒋介石给了十万大洋,还赞美孙渡的部队是:“勤王之师”。为了把孙渡的部队调更远,主席指挥红军主力往东走,往东就是湖南啊。老蒋一直怕红军去湖南跟贺龙会师,于是判定红军去不了四川,才返向去湖南,命令孙渡马不停蹄追击红军,命令湖南和何健的部队守住湘江,两者东西夹击,就地歼灭。殊不知这只是主席的声东击西,还是一次大佯动。等把孙渡远远调到东边以后,毛主席带着部队突然掉头,从山沟里回师向西,大踏步走进云南!云南可是无兵可守啊!就从这里过金沙江!

3、声南击北

中央红军主力到了云南,直奔昆明,云南王龙云害怕了,急忙调集所有部队聚集昆明,这样金沙江防线就更空虚了!实际上主席还是老办法,虚晃一枪就是为了调兵遣将。等龙云的所有部队都到了昆明附近,毛主席率领红军洋洋洒洒,几乎不费一枪一弹,用了七条小船,渡过了金沙江,实现了北渡长江的战略目标!

4、小结

四渡赤水,老蒋被主席玩弄于股掌之间,三万摆脱四十万围追堵截,何等智慧勇气!毛主席晚年说自己一生的得意之作就是四渡赤水,这也是毛主席与蒋介石之间为数不多的直接一对一面对面交锋!结果是老蒋完败,主席完胜!

结束语

每每读四渡赤水,都无比沉浸在当年的激情岁月中,都无比倾佩毛主席的雄韬伟略和弥天大勇,都无比受红军不怕苦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感染。放在我们的人生当中,这又具有了重大的鼓舞与激励!试想我们今天所遇到的困难,难得过当年三万之于四十万吗?我们所遭遇的心理压力,有当年主席面临的心理压力吗?我们所付出的解决办法,会超过四渡赤水的睿智曲折吗?

历境炼心,还有什么境能比得过四渡赤水?这样的境练出来的心是什么样的金刚智慧心?没有这个,怎么会有后边的重庆谈判、转战陕北、深入虎穴、以身犯险?没有这个,怎么会有新中国的解放?怎么会有: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伟哉!壮哉!

四渡赤水,不仅是军事上的突围和胜利,更是心性上的大突破!在整个四渡赤水过程中,毛主席不畏难、不畏烦、不畏面,充分使用了总结和团结的革命两大法宝,而且走一步看三步,高瞻远瞩、洞察秋毫、力排众议、力挽狂澜,异常冷静与沉稳,这是何等魅力!史书说:四渡赤水出奇兵!当年的标语也说:“白军是条狗,红军牵着走”!

这就是铁的事实,事实胜于雄辩!

中国革命的道路是实践出来的,是打出来的。没有这些真枪实弹,以我们积贫积弱的现状,能跟美国人在朝鲜战场掰手腕吗?别说面对面去打,恐怕连宣战都不敢!但我们何尝怕过!毛主席说过:不屈不挠的中国人民,目的一定能达到,一定会达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