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当今除了中国,全球都在用表音字?为什么东西方发展进程会多次反转?——西方先起步,到唐朝反转,近代西方又领先,当代中国再度崛起。
看似偶然的转折,其实隐藏着惊人的规律:上述转折都是因为文字恰好匹配了发展阶段,一切顺序早被注定。

文字可分为三种:
1、表意字(象形字):与语音无关联或部分关联。早期的象形字与图画非常接近,后期逐步简化书写,并出现一些表音部分。
2、音意字(汉字):与语音半关联。由于是一字一音节,因而可以把单个汉字也视为一个字母,成为特殊的表音字,另外,汉字又有表意的特征。
3、表音字:与语音密切关联,字形与词义没有直接关联。
将三种字对比,表音字的优缺点十分突出:
优点一:书写快:由于语音变化有限,表音字字形简单,笔划较少。
优点二:简单易学:本族人很容易学会,听见语音就大概知道怎样写。
缺点一:外族人难懂:虽然学汉语的难度略大,但表音字必须先学会语言才能看懂文字,反之,表意字和汉字由于字形与字义有关,有的字可以快速看懂并记住,很容易被周边还没有文字的外族人使用,例如:日语、韩语、越南语都曾共用汉字。
缺点二:阅读效率低:一是记录语音需要更多字数,因而信息密度低;二是难以摆脱语音进行快速阅读。
下面请看上述优点和缺点如何6次改变历史:
一、文字的诞生,西方文明率先萌发
由于同纬度气温相近,种植品种和生存技术更适合东西方向交流,因而东西距离最长的版块——东亚至北非的生产力发展更快,依次出现了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国4大文明古国,文明的标志就是都发展出各自的象形字(表意字)。中国因青藏高原的阻隔,东西方向交流受限,发展较慢,因而文明产生也最晚。

二、表音字的产生,古埃及等表意字文明消亡
随着文字推广,提升书写速度愈发重要,加上不断新增的抽象词难以用天然的图形表达,因而出现了借用同音字的简化部分来配图,这个图就是表音符号。古埃及的少数民族借用了这些表音符号,在4000年前创造了纯表音的闪米特字母,抛弃表意,让记录语言一下简单了很多。这种方法逐渐被其他语种借鉴,并向全球蔓延。表音字易学易写的优点促进了经济和技术交流,生产力快速反超表意字文明,导致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文明被终止。
为什么唯独汉字幸存至今呢?
原因一:距离:表音法起源于埃及,距中国较远,且有青藏高原的阻拦,等它传入中国时,汉字已与语音融合,实现一字一音节,成为音意字。
原因二:地形:随着人类御寒技术的提升,北方民族开始崛起,多次南下扩张,最终,罗马的表音文明消灭了古埃及的表意文明。而中国的农耕区域更宽广,给了汉字区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承受北方游牧民族攻击的南北纵深距离。
原因三:声调:汉字区在给新事物命名时,为了保持一字一音节,竟然发明出多声调法来区分新旧词,而其他语言只能添加音节来区分,例如:big,small,eat在最初的发音是bi,mo,i:。
为什么唯有汉语分声调?
这可能是由于汉字起步晚于其他古文明,此时的事物更加丰富,逼使采用更高效也更困难的变调法来区分。
为什么中国南方声调更多?
汉字起源于北方(河南),由于靠近游牧区,战事频繁,北方各语种容易被同化。未被同化的南方为了适应北方文字,需要更多声调来实现一字一音节。
为什么日本是唯一采用汉字加表音符的混合字?
由于日本位置独立,汉字传入后缺少改造声调的动力,也就未实现一字一音节,当表音法传入后,形成混用格局。
三、汉字区领先世界,出现大唐盛世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交通能力提升,国家军队力量提升,导致国家不断合并和扩张。这时,文字不通会产生巨大的战争和管理成本,而汉字由于与语义关联,很容易让周边还没有文字的民族接受和使用,因而汉字区扩张更快,汉字区的广大又促使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成本降低,降低的战争和管理成本加上交流成本完全足于抵消汉字识字率低的负面影响,因而汉字区发展更快。
四、汉字区被反超,西方文明引领世界
随着人类独立生存能力的提升,国家对外争夺资源的迫切性降低,加上个体能力提升,国家对内管控难度加大。因而国家规模由“不断扩张”转为“基本稳定”甚至“部分解体”,汉字支持多语种的优势被淡化。
另一方面,随着造纸和印刷的进步,全球识字率提升,而表音字在学习、书写、印刷上的难度远低于汉字,因此表音区识字率提升速度更快,文明飞速发展,反超汉字区。

五、汉字区崛起
近几十年来,新加坡、港台地区、中国内陆依次崛起,汉字区的科技文化紧追表音区。
原因一:识字率差距缩小:近百年来,全球教育普及,使汉字难学的缺点被淡化。
原因二:书写量减少:随着印刷、媒体、网络和打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汉字书写慢的缺点也被淡化。
原因三:汉语高效:由于声调多变,汉语更简短。
原因四:汉字人口多且集中:由于跨语种,融合力强,因而人口最多,使生产生活中的交流成本降低。母语人口第2-4名:西班牙语4.81亿,英语 3.86亿,印地语3.45亿。
原因五★:高效阅读:一是字形紧凑、丰富、立体,视觉密度更高;二是阅读和思维时,更容易将“形→音”和“音→义”两个环节,变为“形→义”一个环节。因而,识字的华人可以更快地获取知识,并能更敏捷地思考。
另一个证据是日文:日本崛起时间是100多年前,在汉字区与表音区崛起时间之间,而日文恰好是两种字的混合字。

六、最后的转折——文字彻底摆脱语音,实现世界文字统一
这个转折从阿拉伯数字统一世界开始,继而是标点、公式符号、路标、电脑按钮、桌面图标、聊天表情等,到未来是图形字。它们都属于表意字,大多与语音无关联或只有间接关联。这些表意字不仅是消除了世界交流障碍,而且还大幅提升了阅读和表达效率。例如:365、三百六十五、three hundred and sixty-five

文字由图形进化而来,而新一代的表意字,却又开始回归图形,例如:网络聊天表情,颜文字,emoji等。那么,未来文字是什么样?当今如何过渡?语言是否会消失?未来数字会是几进制?这些问题是我的本行,关注我,你会收获惊喜,包括激活智力的捷径。
大家知道:看图比看书快,看书比听书快,相反,说话比写字快,写字比画图快
接收效率:语音<文字<图形
制作效率:语音>文字>图形

音、字、图三者各有优势,因而千百年保持平衡共存状态,然而,电脑打字开始改变这一格局,打字打图速度先是超越了手写,且不断逼近语速。而如今,采用可以多键同时并击的“图母输入法”,已经反超语速。

而随着穿戴电脑的推广,用传感器打字,在一瞬间,做一个姿势,理论上有上亿种变化,让打字速度极速提升,语音的优势彻底消失。试想,打字比说话快上百倍时,你还愿意说话吗?

传统文字其实也是一种图形,只是它为了承载语音,并且需要方便手写,因而变得非常重复和低效,即使是相对高效的汉字,其笔划中也有大量重复无序的冗余信息,与图形相比,辨识效率极低,学习记忆难度极大。因此,当语音被逐渐放弃后,传统文字也必将被图形文字取代。
图形文字,图与义天然关联,很容易在世界上达成一致,就像我们现在的厕所、应急出口标志、电脑图标、聊天表情,全世界都自然地逐步一致化了,并没有因为“地方保护”产生什么冲突矛盾。

而什么图形可以成为文字呢?要成为一种交流工具,必须有抽象性、组合性、有限性,这样才能用最少的视觉面积,获取最大的信息量。

通过图形字的组合来表达词义,例如:床=睡+台,公鸡=雄+走+鸟
这样可以大幅度减少图形字的总量,降低学习难度,提升视觉效率,化解不同语种之间词义不兼容的现象,例如uncle包含了叔叔+伯伯+舅舅三个词。

那么,如何改变人们的习惯,轻松自然地向图形字过渡呢?很简单,只需在传统字上方配上图形字,同时阅读两种文字,初期,可以仍专注于传统字,眼睛余光会看到图形字,由于整体辨识度提升,图形不但没有干扰到阅读,反而能提升阅读速度。熟练后,注意力会不知不觉地转到图形字上,速度将进一步提升。这种方法除了提升本国字的阅读速度,还能极大地提升阅读和学习外文的效率。

上述理论,笔者十多年来多次呼吁,但由于习惯思维的力量太过强大,加之笔者人轻言微,推广遇阻。不知道这次喜欢头条的读者能否让得以推广。
4进制会成为未来数字吗?
2与3之争
近年来,未来计算机究竟用2进制还是3进制的争论十分激烈,韩国三星等机构投入重金研发3进制计算机和芯片,试图颠覆当今通行的2进制计算机。
从理论效率上看,3进制略优于2进制,例如:要表示000000000-999999999这10亿个数值,需要用到多少个数码牌,来判断各进制的效率,如果是十进制,需要9组0-9的牌子,也就是90个牌子。其他进制需要的牌子为:2进制60,3进制57,4进制60,8进制80,16进制128。牌子少,意味着占用的电器元件和人脑细胞更少,效率更高。

按公式N/(X*logxN)可算得:e进制最高效,而e=2.718不是整数,与e最近的整数是3,因此3进制效率最高,其余临近e的是2和4,由于2*2=2^2,因此,2进制与4进制的效率相等,并列第二。
自然界对事物的判断大多为两态,如:正反、大小、强弱、冷热、快慢、对错、真假,而3进制的拥趸认为,还应有“不知道”、“不确定”或“中等”一态,这样更符合人脑思维习惯,更适应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然而,这种“不确定”态在实际运算中,用到的几率很小,且难以度量和控制,将会造成信息空间的浪费,而降低效率。
另外,具体事物的确常常分为三部分,顶端、中部、底端;上部、中点、下部;正、0、负;开头、过程、结尾,然而这个中部或中点,要么占比极大,要么极小,这种不均衡也会造成信息浪费。
而3进制最大的缺陷在于:人机交互困难,无法与人脑思维无缝衔接。一是:人在感知光、声、动时以感知“有无”最为明确,例如“有无”光对应的就是黑白色,是对比最清晰的。二是:分解的难度和精度,我们知道将西瓜一分为二很容易,但要切1/3却非常难。这种困难,将严重影响人脑的图形思维速度。
2与4之争
既然理论效率第一的3进制不行,那就得在并列第二的2进制和4进制中选择。
在电路和存储的物理层面,2进制优势显著,4、8、16进制都需要转化为2进制在机器中运行,因此,2进制计算机一统天下的格局不会改变。我们要探讨的是:谁更适合人类阅读、记忆、录入和计算?
在心算方面,无疑2进制有绝对优势:2进制加法只有1+1=10,乘法只有1*1=1(省略与0相关)
4进制各有6组:加法:1+1=2,1+2=3,1+3=10,2+2=10,2+3=11,3+3=12 乘法:1*1=1,1*2=2,1*3=3,2*2=10,2*3=12,3*3=21
而在其他方面,2进制均处于劣势:一是:形状单调不直观,而4进制的123有形状变化,更易识别和记忆;二是:字串过长,比4进制多一倍,不利于视觉观察,会增大记忆难度。三是:在打字录入方面,2进制因控制点过于分散而减慢速度。
综上,2进制唯有“心算快”一个优势,而在计算机时代,这个优势恰好是最不重要的,因此,结论很明显:4进制更适合人脑使用。
4与8、10、16之争
有人提出,虽然8、10、16进制效率较低,但比4进制更加精练,可以减少字数,从而加快听、说、写的速度,进而提升记忆、心算和思维速度。然而,人的视觉思维和视觉记忆速度远远超过语速,只有摆脱语音默读习惯的人,才能成为心算或记忆高手。人类正在步入全民打字时代,语言正在衰亡,语速慢反而更能迫使大家尽早摆脱语言思维习惯。
4进制数字该长什么样?
用若干色块表示数量很直观,而用方向更准确清晰,因而我认为的最佳方案是色块与方向结合,由于方向指针旋转一周正好是一个圆,因此设计为90度的圆饼形状,0到90度为1,180度为2,270度为3。

你可能会认为,这种图形太难书写了,然而在全民打字时代,纸和笔正在退出舞台。
为什么说:变革一触即发?
语言消亡?
2020年5月,世界首富、科创领袖马斯克预言:5-10年内,人类将主要用非语言交流,语言将逐渐消失。
人的视神经数量是听神经的7000倍,与视神经相连的脑细胞更多,因此图形思维远快于语言思维。而语言唯一的优势在于表达快捷,即:“说”比“写”和“打字”快且方便。然而这个优势正在被逆转!人类语速几十万年没变,而电脑打字、画图不断提速。在未来,眼镜就是屏幕,利用传感器,可用全身几百个关节同时操作电脑,全身打字可比说话快上百倍。想象一下,你摆出一个姿势,一秒钟就能打完十句话的内容,并以图形的方式呈现在对方眼前。到那时,你还愿意说话吗?

图形字母
传统文字受语言严重限制,一旦语言消失,必将发生巨变。
图标的效率显然高于传统文字,然而交流要用到上百万的词义,如果都配上图,没人记得住。因此,必须拆分词义,例如:
舅舅→兄弟+母亲
床 →台+睡
凳子→台+坐
椅子→台+坐+依靠
桌子→台+操作

1、根据全家照中的位置;2、按红绿蓝三元色原理;3、按外层电子数,常见的为基础元素,其他加层数来区分
拆分后的基础词总共只需要几百个,给这几百个配上图,就叫“图形字母”。它既有图形的天然直观,又有文字的抽象、精练、可组合的特点。
立即就能用?
有两个巧妙的方法,能让我们立即用上全新的图形交流。
方法一:自由设计
图形天然直观,任何人的设计,其他人都能快速学会,因此,无须等待全世界达成一致,谁的设计好,就会暂时流行全球,还能不断自动进化。
方法二:双文并排显示,实现过渡

在传统文字的上方加上图形字母,点某个文字可查询图形,点图形可查询文字,这样,不用学习,你马上就能阅读任何国家和任何朝代的文章,立即就能参加多国聊天!
抢先使用的好处
虽然,图形字母还在测试阶段,还有巨大的改进空间,但如果你愿意抢先体验,它不仅能辅助你阅读外文和古文,参与多国交流,还能开发图形思维,大幅提升思维和记忆速度。
欢迎加入我们,一起设计未来文字,激活你的大脑潜能。

全球图形交流平台聊天界面及训练游戏界面
为了验证图形字的优势,笔者经过7年的努力,自行设计了一套图形字母,简称图母,并开发了图文并排交流平台和图母输入法,算作是抛砖引玉。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留言与我一起探讨和改进,期待你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