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2021年人均GDP增速,人口超540万地区中,1-6名为:韩国、中国台湾、新加坡、中国、中国香港、日本,全是用汉字的地区,剩余7-117名都不用汉字。 虽然韩国目前少用汉字,但在发展最快的60-70年代,汉字广泛使用。而越南1945年、朝鲜1948年就废除汉字。 1980-2021年中国GDP增长93倍,全球第2名新加坡才33倍。 汉字优胜的原因:与图形相关,图形在信息时代效率暴增。 表音字败退的原因:与语言关联紧密,而语言正在衰退中。 人的视觉神经细胞是听觉的7600倍,因而图形与语言的效率差距悬殊。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语言阻碍思维愈发严重。例如:心算高手能快过我们上千倍,诀窍就是:摆脱用语言默念的习惯,用图形心算。 由此引出一个惊人的论点:未来人类用图形字交流! 因太离奇,本文论证稍长,你将收获: ◆ 汉字让中国增速领先?但是,为何西方两次领先? ◆ 表意字为何灭绝?汉字为何幸存?新表意字为何爆发? ◆ 语言为何衰退?人类如何变革?如何过渡? ◆ 如何快速提升智力? 图形胜过语言 藏在文字中的证据 文字分为: 表音字:与语言关联,如:英文等 表意字:与图形关联,如:甲骨文等 音意字:既表音又表意,仅汉字 ![]() 对比三种字来判断:图形与语言谁更适应当代? (一)汉字VS表音字: 汉字的图形特性在不同时期效果迥异,导致中国与西方3次交替领先世界。 1、为什么当代中国增速遥遥领先? 信息时代,汉字4个缺点在消减,3大优点在放大。 缺点1,难学:学中文的时间是英文的3-5倍,中国人也经常写错、忘字 消解中:教育普及,难学弊端减弱 缺点2,书写慢:字形复杂,笔划多 消解中:渐被印刷和打字替代 缺点3,朗读难:a)生字易读错 b)有多音字 c)无空格断词 缺点4,听写难:a)同音字多 b)易写错或忘字 3、4消解中:文盲才要别人朗读和听写,如今场景极少 优点1:跨语种,人口多 图形文字可被其他语种共享,如:日语、越南语。除了利于交流,还促成汉字区扩张,使汉语人口为:第二名西班牙语的近3倍。人口多的好处:信息作者的用户多,用户可选信息多,共享成本低。 优点2:高效阅读、思维 汉字字形丰富,视觉密度高。而表音字形状单调,重复多。 表音字的阅读思维步骤:“字形→语音→字义”,而汉字与语音联系较弱,容易摆脱默念语音的习惯,变为:“字形→字义”。 优点3:语言简短,易造新词 汉语有5个声调,因而更简短,语速更快。 简短使:词可缩为单字,以造新词,如:空调、直播。而英语很难简化,只能拼接加长,或另创无关新词,难懂难记。 信息暴增使3大优点爆发,汉字人可有更多知识,思维更快。14亿互通语言的聪明人,搞科研和经济当然最快。 2、为什么在唐朝,中国反超西方? 公元前800~后800年,随着交通和武器技术提升,国家进入扩张期。这时,汉字“跨语种”价值增大。由此节省的:扩张的战争成本 管理多民族成本 民间交流成本 > 汉字难学、难读写的影响,因而汉字区发展更快,逐步逆转西亚和欧洲。 3、为什么18世纪,西方再度领先世界? 原因1:汉字“跨语种”价值降低:a)因人类独立生存技能提升,国家对内管控变难,对外争夺需求减少,导致扩张减少;b)多年的交流和战争,使人类语种大量灭绝而减少。 原因2:汉字难学、难读写的缺点被放大:汉字识字率一直低于西方,最初都接近0%,现在都接近100%,而在中期15-19世纪差距最大,使西方发展更快。 ![]() 小结:比表音字更像图形的汉字,在当代更有优势。那么,最像图形的表意字,如何呢? (二)表意字VS表音字:灭绝与复兴 1、表意字诞生——中国稍晚 因东西方向气温相似,更适合种植品种和生存技术交流。东亚至北非交流跨度最大,诞生了4大古国。其中,中国因高原阻隔,交流受限,表意字诞生最晚。 ![]() 2、表音字出现,致3大文明古国及其表意字灭绝 表音字诞生:闪族借鉴古埃及的表音偏旁,创造了纯表音的字母。 表音字的兴盛:因易学易写,识字率提升快,发展更快,多民族效仿。最终,三大表意字古国陆续被北方表音字国家消灭。 3、为什么仅有汉字延续至今? 原因1:距离:表音字源于西亚,因高原阻拦,传到中国时,汉字已实现一字一音节,既表意又表音。 原因2:地形:中国农耕区域,天然大于其他古国,因而汉字区更广,更能抵御和同化北方民族。 原因3:声调:全球语言多为单声调,需添加音节来区分新旧词。而汉语是多声调,不用加字区分,因而能实现一字一音节。 原因4:字形:三大古国文字图案逼真,制作更慢。而汉字起步晚,生产力较高,需要快写,因而选择了线条字,竞争力更强。 ![]() 4、大放异彩的新一代表意字 不发音/发多国音/一字多音节,都可算表意字。 阿拉伯数字 数字最适合图形(表意字)表达,三 Ⅲ 3就比three易懂、笔划少。图形还能跨语种,被各民族借鉴、修订。最终,500年前的修订版:0123456789陆续被全球采纳,虽不完美,也为人类贡献巨大。 公式符号,标点符号 +-×÷%=≈等产生于不同年代,由个别人发明而推广。 它们形状简单,跨语种,可二维排列,如分式、有机式等。 日本汉字——威力超过中国汉字?! 因日语是单声调,汉字传入后无法一字一音节,被用作表意字。其好处是:比中文更容易摆脱默念语音,激活图形思维。其坏处是难学。表音法传入后,变为“表音字 汉字”组合,这既让日本识字率提升,又保留汉字激发智力,优势叠加使日本在19世纪崛起,恰好介于西方和当代中国的崛起时间。 日本漫画领先世界,就因汉字激活图形思维。 日本21世纪突然连拿20个诺贝尔奖,或因顶端科研需要积累,而延迟爆发。 类似表意字的图形涌现 路标、包装和按键上的提示图、屏幕里的图标、聊天表情图,这些图形正向表意字靠拢,越来越简洁、统一、常用。 5、表意字复兴原因:优势愈发重要,劣势被消减 优势1:天然易懂 优势2:世界通用 优势3:一字一义 优势4:高效阅读:a)形状丰富,辨识度高;b)与语音弱关联,较少会默念语音。 优势5:高速思维:传统文字需“字形→语音→字义→画面”3步思维转换,而表意字就是图,不用转换。 劣势1:表音难:较难用语言来表达。消解中:网络交流渐多,面对面语言交流渐少。 劣势2:部分书写难。消解中:打字逐渐取代手写。 劣势3:部分录入难。消解中:系统不断改进。 小结:最像图形且与语言无关的表意字在当今最高效,其次是汉字,可见:图形比语言更适应信息时代。 语言的衰退 文字出现后,语言使用率不断下降。甚至有文字不发音,如:标点符号,123可发多国音。 (一)语言的真相 对语言我们都有依恋情结,认为自己的母语优美高效,把诗歌的意境,当成语言之美。 而真相是:语言都源于——某原始人对某物的偶然约定,其他新词只能安插在旧词间的发音空隙中,新词叠加,锁定旧词,越核心锁得越死。10万年来,不断叠加随机选择,语言愈发混乱、臃肿。 由于核心词被锁死,全球没有融合出一种新语言。相反,99.9%的语言陆续灭绝,终将只剩一种语言。 (二)创造新语言可行吗? 为了消除语言中累积的混乱和错漏,1887年“世界语”诞生,比传统语言高效数倍,让全世界狂热至1980年代。但旧词的缺陷,仍会被新词锁定,最终被放弃。 那么,能否用人工智能设计:兼顾未来、提升效率数十倍的新语言?然而,就算行也没用,因为图形效率高出上千倍。 (三)语言的缺陷——随信息时代放大 1、接收慢 接收速度:(听)语言 < (看)文字 < (看)图形 人看到的信息量是听到的万亿倍,接收速度相差上千倍。文字受语言限制,慢于图形。 2、思维慢 思维速度: 语言 < 文字 < 图形 视觉细胞关联的脑细胞更多,因而图形思维极快。可惜,我们从小就习惯用语言进行抽象思维,导致大部分脑细胞没能充分激活。 (四)语言的优势——正在消失 1、表达快——正在被逆转 表达速度:说话 > 打字 > 写字 > 画图 过去,语速最快,然而,打字不断提速,用传感器全身打字,将反超语速,公式变为: 打图>打字>说话>写字>画图 未来的传感器,可以精确捕捉全身动作来打字,打字速度将由姿势量决定。假设:双手只动18处大关节,每处只算3种变化,则有3^18=3.9亿种姿势。 ![]() 2、方便——正在减弱 语言张嘴就说,而文字和图形需要工具。从棍、泥、骨、竹块到纸、笔、电脑,如今电脑可小成手表,未来可藏在眼镜或指甲里。 (五)谁将取代语言? 1、脑电波? 当今科技,可以捕捉和模拟神经信号,如:人工耳蜗、假肢控制。据此,马斯克等试图开发脑电波交流。然而,精神与物质是两个世界,物质设备永远无法捕获灵魂和思维。 2、图形! 思维都基于感官信息,想像也是对感官信息的想像,而感官信息83%来自视觉。因此,替代语言的必是图形。(对于盲人,可将图形自动翻译给其他感官) (六)未来场景 未来,全身打字比说话快上百倍,以虚拟全息图像展示。 新生儿,只需拨动飘浮在手指边的虚拟图形,就能得到反馈,其智力将飞速成长。 ![]() 小结:语言及其关联文字终将被图形替代。那么,该如何用图形交流?谁来设计呢? 展望未来 自由、天然、灵巧的图素字 图形多变,因而灵活自由,各种精妙方案让人惊喜连连。 (一)自由设计,自动进化 图形多变,互相极少冲突,因而能自由设计。谁设计的某个形状最易理解、记忆和辨认,就会流行全球。这样,既有机会创新进化,又能暂时相对统一。 就如厕所标志,当今流行:裙子女与裤子男,而见到:高跟鞋女与烟斗男,也能猜到。 为了抛砖引玉,笔者小组设计了全套图素系统,效果令人惊喜。 (二)灵巧、精准的图素 没有语言和线条限制,文字将回归天然的图形。 可是,交流要用到上百万的词义,如果都换成图,形状会很复杂,难认难记,阅读和思维变慢。因此,必须拆分词义,例如: 床→台 睡 所有词拆分后,共需几百个词义元素,配上图就叫图形元素字,简称图素字或图素。 ![]() 你可能奇怪:“拆分费时又难学,有些词一张图就能懂。” 别急,请看解释和拆分的5大好处。 解释1:一图能懂的,只是常见物品,不足总词库的1%。例如:舅舅,很浅显,但你能用一图表示吗? 解释2:学习拆分组合,比学一门语言简单万倍。 好处1:减少图素总数 拆分后减少图素千倍,学习难度降百万倍。 好处2:简化形状 图素少则不易混淆,就可简化形状,更易辨认、记忆和思维。复杂图形占用画面多,大脑需过滤冗余信息。 如图:公鸡缩小后,较难分清:公母和鸡鸭,而拆为:鸟 走 雄3个简单图形,更清晰、准确。 ![]() 好处3:表达更准确 例如:飞机有多种机型,下图右上图只能代表常见机型。而拆为:机 动 天空,就能准确表达本质属性。 ![]() 好处4:词义更易懂 拆词后,更容易猜词义。例如:蕹菜(又称:空心菜、蓊菜、通菜、藤菜),中文能拆出“菜”,英文则不行,图素:草 吃 棍 腔 段 地区 热,即:热带、分段、管状、可食用草类。 好处5:更能跨国通用 舅舅在英语中没有,uncle在汉语中没有,翻译不准。舅舅→兄弟 母亲,uncle→兄弟 父母,则既简单又准确。 (三)关联图形,轻松记忆 1、相同词性用同一颜色(还可用同一边框,方便色盲) 2、词义相同、词性不同,用同一形状 ![]() 3、同类词义用同类形状 ![]() (四)二维排列,一眼闪看 传统文字必须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地阅读。而图素可像看照片一样:整句闪看。 二维排列设想,如下图: ![]() (五)天然输入法,一看就会 图素天然,输入法也天然,各国小孩、文盲都能学会。 以笔者小组设计的手机版为例,打“母亲”:先在一级图素中找“人”(名词为蓝色,在中指区),中指点“人”不松手(松手打出:人),画面换为二级图素,从中找“母亲”,用另一手指点击即可。不用打空格,共打两下。 ![]() 小结:图素巧妙且便捷,我们何时能用上? 当今0成本过渡方案 图文并排方案:在文字上方,按词自动配图素,成2行并排,也可以加上整句的图素翻译,成3行并排。点击图素或文字会弹出相应的翻译和解释。 ![]() 这样,无需专门学习,初期照常看字,余光看图,就能自动熟悉图素。 现在实施图文并排过渡,好处巨大: 好处一:辅助阅读和学习 1、阅读传统文章(含外文)更轻松、快速 遇生词:看图学习或点击查询。模糊词:看图确认。熟悉词,余光看图能减少误读。 看外文用并排,比看译文更准确。 2、轻松学习传统文字(含外文) 利用图形辅助和多向查询,儿童识字、学外文、专业文、古文更简单。 好处二:没学图素输入法,也能跨国交流 直接打入传统文字,就能自动配图素,参与多国聊天。 (多义词由程序智能判断,也可自选) 好处三:激活智力 1、婴儿智力发育更早更快 美国倡导的婴儿手语,可让交流提前1/3,智商提升12分。而图素比手语更直观,婴儿交流会更早。 目前,可用平板电脑或画板,让婴儿指认图素来交流。 2、帮助成人激活大脑潜能 神经元连接是终身增长的,而图形思维创建的连接极多。因此,我们应尽早参与图素交流和训练。 好处四:加速和平进程 战争多因语言而起,俄乌战争:源于乌境内的俄语区,中东战乱:源于阿拉伯文字从右往左排列,难与外界交流。 结语 世界飞速发展,人类终将放弃古老的交流工具,未来人类会如何交流?本文的变革方案是否可行?何时能启动?期待你的高见,我们一起探索,世界变革或因你的参与而触发! (不求关注,求评论,有问必回) (半年前因平台故障,未看到上篇后期评论,很着急,恳请在此重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