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到“4低”,让血糖稳如泰山!

 子孙满堂康复师 2022-02-18

相信大多数人对糖尿病一点也不陌生,特征是高血糖,这是最为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一旦被确诊为糖尿病,需终身服用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来维持血糖稳定,但仅仅依靠药物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做好生活调理,这样才能更好的稳定血糖,预防并发症产生。

糖尿病如何做才能稳定血糖?

1、降低血糖

由于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太高,葡萄糖可带来毒性作用,加快胰岛B细胞功能衰竭速度,使得糖尿病病情恶化,所以维持血糖稳定最为关键。强化血糖控制能降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产生,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心脑血管病变等。把空腹和餐后血糖分别控制在6.1和7.8mmol/L以下;超过60岁的糖尿病患者应放宽限制,空腹和餐后血糖分别控制在7.0和10.0mmol/L以下就行。

2、降低体重

肥胖,特别腹型肥胖是造成胰岛素抵抗的主要诱因,肥胖程度越严重,引发高血脂和冠心病的风险就越高。通过腰围来衡量腹型肥胖,男性和女性腰围分别大于90厘米和80厘米,那么并发症风险就会随之增加,因此应严格控制饮食,适度运动来减肥,把体重指数控制在18.5~23.9之间,积极减少腰围。

3、降低血压

血压波动幅度太大或居高不下,特别是收缩期高血压,可损害心脏、大脑、肾脏和眼底。只要保证血压稳定达标,就能降低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视网膜血管病变发生风险。因此应严格按照医嘱服用降压药,把血压控制在120/80mmHg以下;若糖尿病伴有肾病,尤其是24小时尿蛋白大于1.0克时,应把血压控制在125/75mmHg以下。

4、降低血脂

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血脂代谢紊乱,血脂异常是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同样也会造成胰岛素抵抗,因此应积极调节血脂,把胆固醇控制在0.9mmol/L以内。

温馨提示

除了积极降低血压、血脂、血糖和体重外,还需适当的稀释血液。血液黏度太高可造成血液瘀滞,血液流通速度减慢,易造成供血不足以及血管损伤,甚至会加快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发展,所以被诊断为糖尿病后应及早做血黏度化验,若血液黏稠度升高,还需及早接受抗黏和抗凝治疗,以免诱发并发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