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就是北魏》【历史】:读千卷书之第287本—每天1分钟读1本书

 于兆鹏 2022-02-18

《这就是北魏》【历史】:读千卷书之第286本—每天1分钟读1本书

今天分享中国史书籍的第四十七本书:《这就是北魏》。

余秋雨说,盛唐其实是北魏奠定的基础。不了解北魏170年历史就不能理解中国文化。拓跋宏的改革魄力离不开冯太后的培养和支持,也离不开四个英雄先帝的创业基础。

一、北魏的四位皇帝北魏有四个皇帝是不能不提的。冯太后的夫君文成帝拓跋濬不能不提,且不说没有拓跋濬哪里还有冯太后,只说拓跋濬兴佛倡儒、开凿云冈石窟,也为后世的中国、后世的大同立起了不朽的丰碑。拓跋濬的祖父太武帝拓跋焘不能不提,他威武不屈,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鹰派军事家,十二岁带兵征战东西南北,出征柔然,灭掉夏国、北凉,反击刘宋,立下不朽功勋,冯太后祖父的北燕国也是在太武帝的手下被灭掉的。

冯太后的孙子拓跋宏,更要提到,他是北魏时期著名的改革家、思想家和政治家,当然他的思想和举措都离不开冯太后多年的教育与传承。当然,帝都平城的缔造者、北魏王朝的开国皇帝拓跋珪,更是不能不提。《魏书》和《资治通鉴》等史籍,对拓跋鲜卑的祖先力微、禄官、猗卢、郁律和什翼犍等人物记载不多,几乎所有的笔端,都是从拓跋珪写起的。拓跋珪是鲜卑人的一面旗子,更是拓跋家族的一盏明灯。

二、乳母干政北魏王朝,有两个悖于常理而又相互关联的制度,一是“子贵母死”,再一是“乳母干政”。开国皇帝拓跋珪“子贵母死”的做法,与历朝历代的“母以子贵”背道而驰,然而他坚持要做,可以摆在桌面上的理由是效仿汉武帝。当年汉武帝刘彻为了防止外戚当权,以天下为重,在立皇子刘弗陵为太子时,下令赐死太子母亲钩弋夫人。道武帝认为刘彻的做法,是深明大义,于是他举起了“屠刀”。出于防止女性干政,却偏偏造就了新的女性干政,比如“乳母干政”,比如太后理权,都是他始料未及的。道武帝早早离世,然而他一手定下的制度,却执行了一百二十多年,成为中国历史上十分残酷而又十分可笑的“遗产”。

皇叔拓跋子推的劝说,并没有驱散献文帝内心的孤独和忧郁,反而使他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意想不到的决定:他不愿再做这个皇帝了,他要禅位给眼前这位皇叔。在朝堂之上,献文帝说自己一心向佛,近来已经无心再问国事了,决定把皇位让出来,由皇叔拓跋子推接任。此言一出,一片哗然,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竟然是五王之一的任城王拓跋云。拓跋子推哪能不愿意做皇帝呢?但是他明白,这张天上忽然掉下来的馅饼,凶多吉少啊。理智提醒了他,献文帝的好意被他当场婉言拒绝。结果有老臣提出,既然皇上去意已决,不如让太子拓跋宏继任,太子虽然年幼,有诸位辅佐,还有太后做靠山,朝廷还大有希望。他的意见得到了众人的拥护。公元471年,拓跋宏登基,史称孝文帝,尊冯氏为太皇太后。拓跋弘禅位之戏演砸了,他害怕皇权再次落入太皇太后之手,按照拓跋子推的提议,尊自己为太上皇,以辅佐之名继续把持朝政。

三、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大戏。崔光向孝文帝拓跋宏施叩拜大礼,然后说道:“京都南迁事关重大,涉及皇上的宏图大业,涉及整个朝廷治理的基本走向,也涉及皇族的切身利益,更涉及每一个黎民百姓的基本福祉。南迁之事,皇上曾经在不同场合透露端倪,朝廷上下负面舆论此起彼伏。因而迁都之事,当以结局为重,而不是以过程为重。微臣以为与其拿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改变每一个人的想法和意愿,倒不如皇上与臣民们演一出大戏,到时候生米已经做成了熟饭,再去与反对者理论,也好对症下药。微臣以为,南迁之事,可以打出南征的旗号,由皇上亲自率领文武大臣和魏国雄师,以全线出征南朝齐国之名,行迁都洛阳深入华夏腹地之实。微臣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对皇上南迁之伟业有不恭之罪,请皇上恕罪。”

孝文帝自己则用半年多的时间在黄河两岸和北部边境、赵武灵王的长城下进行巡察。北魏著名地质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里记载,他当年随同孝文帝在凉城一带考察盛乐故城,拜谒金陵,并且在怀朔、武川、抚冥和柔玄四镇巡视,后返回平城。

孝文帝赐姓给与拓跋皇族有联姻关系的几个大家族,赐纥骨氏以胡姓,普氏以周姓,拓跋氏(非皇族)以长孙姓,达奚氏以奚姓,伊娄氏以伊姓,丘敦氏以丘姓,侯氏以亥姓,乙旃氏以叔孙姓,车焜氏以车姓,以上为宗室十大姓氏。元宏还赐汉姓穆、陆、贺、刘、楼、于、嵇、尉为宗室外八大门第,与汉族卢、崔、郑、王四大家族齐名,之后所有的鲜卑人,一律改鲜卑姓为汉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