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诊室医话-14.中医思维,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寻道布衣 2022-02-18

(本文由门诊对话录音整理而成)

声音来源:赵立生;侯仁旭

文稿整理:   侯仁旭

     西医很难理解中医是因为西医思维在,在前两年有个学科,中西医结合,最后的结果是中西医都不承认你,到临床上很尴尬,去做手术不行因为你是半个中医,说中医呢思维又被束缚了无法伸展。如果想学西医的话,可以像张锡纯一样,《医学衷中参西录》,但建议是先学中医理论,先产生一个宏观体系。

     中医永远是宏观的,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讲的是整体,叫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方面有很多,从一开始是气一元论,然后有三因制宜,因时,因地,因人制宜;阴阳五行,一年的四季变化,二十四节气的消息,十二时辰的气血流注,人物的周边环境,心理状态等等。打个比方天天当皇帝,得的病肯定和普通人不一样,这就是环境不一样的作用,所以说天人合一的是中医学思维。

     因此中医看病必须要见到这个人,离开这个人就没有“病”这种说法,所以有人问:

“我家亲戚哪哪难受咋回事?”

“不知道…”

这病没法治,因为没看到人,没法分析。中医的区别在于,必须见到这个人,这个人的病是唯一的,不可能跟别人一模一样,完全不可能,他的环境就不一样,他怎么可能一样呢?这就像世界上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一样,就连双胞胎都不可能一样,两个人的性格,心态,经历,阅历,朋友都不一样,所以得的病就不一样。

      西医讲的是微观,什么病,使劲定位,定位到靶细胞、基因上。去大城市看一些疾病,最后查个基因吧,基因缺陷,治不了…不管啥病,先定位到最小的地方去,最小的就离开这个整体了,对比着看就会出问题,很多变化都会导致这个靶细胞不正常,不能只盯着靶细胞看。就像家里有十个孩子,你不开心,全不开心,为啥,可能没考好,考砸了,但是把十个人都喂上药,那不对,但是西医就是这个思维,你不开心我就盯着你,谁不开心纠正谁,最后是都开心了,病却越来越重,他本来没病的孩子,给他吃药让他笑,慢慢他也得病了。

      再回头看,刚才讲的靶细胞,都有生长壮老已啊,靶细胞也会衰老的,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抽血一个小时抽一管,那个数值都不一样。教材中讲的是一个点,是当下,所以说叫“证”。在诊断里有“证”和“症”的区别,症是整个病程里的一个部分,证是这个动态中的一个点,比如小学五年级,那就是小学生,这是人生的点,在整个人的状态中找一个点,就叫“证”。所以用的药只对这个证,这个点,但是对这个环境没有任何变化,因此往往套方的结果就是不好使,因为他只对这个点有用,现在很多人吃中成药的结果就是感觉有点用,但是还是感觉浑身不得劲,因为所在环境没变,没有人去用心改变。

      在就诊时中医通过语言,和患者沟通,唠唠嗑,这是一种能量的交流,再找生病的原因在哪里,找到这个原因告诉你,然后你去改,如果改变不了,那没办法,还那样,如果改了,环境就变了。打个比方,天天昼伏夜出的人和昼出夜伏的人的环境肯定不一样,这就是刚才说的,不可能千人一方,这就是为什么中医一般都不开中成药,那不对证也不好使,其实大部分的还都是西医开的,根据统计80%中成药都是西医开的,中医很少使用。一定要用也行,会把你的证分析一下,单独给你配制一副。

      最后要记住,中医一定是宏观角度,如果脱离了宏观,就是西医的思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