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2ECCO抢先看|炎症性肠病一线生物制剂方案如何定夺?热点研究见分晓!

 蔚蓝色淼 2022-02-18


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 2022-02-17 19:35
收录于话题#ECCO20223个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2022ECCO最新证据为炎症性肠病的一线生物制剂治疗方案如何选择指明了新的方向。

 
随着我国炎症性肠病(IBD)发病率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IBD患者迫切需要疗效和安全性俱佳的治疗方案。激素等传统药物疗效不佳及副作用较多,生物制剂已成为传统治疗疗效不佳或不耐受的中重度IBD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1,2]。选择何种生物制剂更有优势是临床讨论的热点。目前常用的生物制剂包括抗肿瘤坏死因子(TNF-α)药物、抗整合素类药物和白介素(IL)抑制剂类药物等,其中维得利珠单抗是目前唯一的肠道选择性生物制剂。近期召开的第17届欧洲克罗恩病及结肠炎组织年会(ECCO 2022)是IBD领域规模最大且最为重要的会议之一,来自ECCO热点摘要的前沿数据为一线生物制剂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重要依据。

我国IBD患者现状:
>50%一线使用抗TNF治疗应答不佳!

抗TNF-α药物是IBD治疗常用的生物制剂之一,但高达40%的患者对抗TNF-α治疗无应答(PNR),且约24%-46%的患者治疗后随着时间延长失应答(LOR)[3]2月4日最新发表在BMC Gastroenterology杂志的EXPLORE研究中国亚组结果显示,我国IBD患者超过一半对抗TNF-α一线治疗应答不佳[4]

这项回顾性研究纳入来自我国10个IBD中心的287例患者[35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252例克罗恩病(CD)患者],评估一线抗TNF-α治疗24个月的应答不佳累积发生率。治疗1年和2年时,UC患者和CD患者的应答不佳率分别为51.4%、75.7%和45.4%、57.0%。最常见的原因分别为IBD相关住院和抗TNF-α停药。治疗4个月内,两组患者的应答不佳率也均超过30%,表明我国IBD患者一线使用抗TNF-α药物仍存在不足,可能需要使用其他全新作用机制的生物制剂来代替。

图片

图1中国IBD患者一线抗TNF-α治疗的应答不佳累积发生率[4]

初始生物制剂治疗的
IBD患者选择何种方案更优?

此次ECCO摘要中有多篇探讨了在初始生物制剂的IBD患者中一线生物制剂治疗的研究。VEDO IBD注册研究是一项德国前瞻性真实世界研究,分为UC患者和CD患者人群,比较了维得利珠单抗和抗TNF-α治疗的疗效和持久性[5,6]。在UC部分[5],研究最终纳入274例未使用过生物制剂的UC患者并随访一年,换用药物患者和未换药者分为改良意向性分析(mITT)集和遵循研究方案(PP)集,158例使用维得利珠单抗,116例接受TNF-α治疗(阿达木单抗27.6%,英夫利西单抗57.8%,戈利木单抗14.7%)。为消除疗效评估的偏倚,采用权重的倾向性评分(PS)。结果发现,在第52周,抗TNF-α组较维得利珠单抗组换用另一种生物制剂的比例显著增加(40.5%vs.16.5%;p<0.001)在mITT集,维得利珠单抗组的1年临床应答率较抗TNF-α组(61.7%vs.40.3%;OR 2.39,95%CI 1.39–4.10)显著更高,且临床缓解率和无激素缓解率更优。在PP集中,维得利珠单抗组的1年疗效也较抗TNF-α组的数值更高。研究表明,维得利珠单抗治疗的持续率和疗效均高于抗TNF-α治疗,提示其可作为UC患者的一线生物制剂治疗方案。

图2 VEDO IBD研究初始生物制剂治疗的UC患者中,比较维得利珠单抗和抗TNF-α治疗的1年疗效[5]

在CD部分[6],研究设计同上,最终纳入294例未使用过生物制剂的CD患者,71例使用维得利珠单抗,223例接受TNF-α治疗(阿达木单抗59.6%,英夫利西单抗40.4%)。治疗第52周时维得利珠单抗、阿达木单抗和英夫利西单抗的治疗持续率分别为94%、75%和78%。在mITT集,维得利珠单抗组的1年临床应答率较抗TNF-α组(76.1%vs.63.8%;OR:1.80,95%CI:0.86–3.76)显著更高,且较阿达木单抗组更高(OR:2.24,95%CI 1.04–4.85)第52周时,维得利珠单抗组第14周有应答的患者的临床缓解率为91.7%,而抗TNF-α组则为66.1%(OR:5.69,95%CI:1.66–19.5)综上,维得利珠单抗的持续率和临床缓解率均高于抗TNF-α治疗,该研究结果有助于临床医生选择维得利珠单抗作为CD患者一线使用生物制剂的治疗决策。

图片

图3比较维得利珠单抗和抗TNF-α在初始生物制剂治疗CD患者中的1年疗效[6]

另一篇摘要报道了在中重度UC患者中一线使用维得利珠单抗的持续性[7]。这项真实世界队列研究评估了未使用和已接受过生物制剂治疗的UC患者中,维得利珠单抗和英夫利西单抗治疗的持续性。药物持续性被定义为记录的至使用激素或接受手术的时间。研究纳入217例UC患者,其中186例为生物制剂初治患者,接受英夫利西单抗和维得利珠单抗的患者分别为77例(41.3%)和109例(58.6%)。随访持续至300周。结果表明,英夫利西单抗组和维得利珠单抗的治疗持续时间为106.5(82.9–135)周和265.6(121.3–273.1)(p=0.002),即使校正了与疾病活动度、联合治疗和年龄相关的因素后,维得利珠单抗组的治疗持续时间仍然更长(HR 0.55,95 CI 0.3–0.98,p=0.042)结果提示,在生物制剂初治的UC患者中,维得利珠单抗较英夫利西单抗的久性更高,支持其作为中重度UC患者的一线生物制剂治疗方案。

总结:

随着生物制剂越来越多应用于IBD一线治疗中,选择合适的方案对于患者预后尤为重要。我国IBD患者超过一半对抗TNF-α一线治疗应答不佳。来自ECCO 2022的多项最新研究证明,在初始生物制剂治疗的IBD患者中,一线治疗选择维得利珠单抗较抗TNF-α药物的临床应答率和缓解率更高,且具有更好的治疗持久性,对于临床医生的治疗决策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中华消化杂志,2021,41(06):366-378.

[2]Raine T,et al.J Crohns Colitis.2021 Oct 12;jjab178.

[3]Bastida G,et al.Dig Liver Dis.2022 Jan;54(1):76-83.

[4]Li J,et al.BMC Gastroenterol.2022 Feb 4;22(1):44.PMID:35120446.

[5]S.Plachta-Danielzik,et al.Maintenance phase propensity score adjusted effectiveness and persistence at week-52 in biologic-naïve Ulcerative Colitis patients treated with vedolizumab or anti-TNF(VEDO IBD-study).2022 ECCO abstract OP17.

[6]R.Di Giuseppe,et al.Comparative real-world effectiveness and persistence of vedolizumab versus anti-TNF therapy in biologic-naïve patients with Crohn´s Disease with Propensity Score adjustment:Maintenance phase results at week-52 from the prospective VEDOIBD study.2022 ECCO abstract DOP77.

[7]T.Konikoff,et al.Vedolizumab is associated with longer drug sustainability compared to infliximab in moderateto-severe Ulcerative Colitis:a real-world cohort study.2022 ECCO abstract P501.

审批编号:VV-MEDMAT-62191

获批日期:2022年2月

声明:本内容仅针对中国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旨在向且仅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科学信息,用于个人学习和参考之用。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请勿参与或传播。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