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桂枝加附子汤与芍药甘草附子汤之不同

 一得斋主人 2022-02-18
第68条: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这是一个素体气阴不足之人,太阳病,一般用汗法,都会随汗出而脉静身凉。如今非但不解,反而出现了“恶寒”,“反”之一字,就说明发汗之前是不恶寒的,发汗之后,才出现了恶寒的症状。之前不恶寒,说明恶寒不是外邪引起的,大汗亡阳,《素问·生气通天论》:“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阳虚不能卫外而为固导致了恶寒,说明这是一个素体气阴不足之人,原因还是在于医生不细心。
“虚故也”,在康平本中,不但这三个字为小字旁注,而且67、68、69、70条为一条,要前后串起来看。虚是肯定的,问题在于是阴虚、阳虚、还是阴阳两虚?
“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这个时候就能开方子了吗?不能,其实还有一个程序,平脉辩证,应该先诊脉。第51条:“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如果是外感风寒引起的恶寒,不是“反恶寒”,可以发汗,属于“一汗不愈而再汗”。如果是沉脉,沉主里,或者脉微细,阴阳两虚,就不能解表了。
同样是太阳病发汗,导致阳虚,如20条“遂漏不止,其人恶风”,桂枝加附子汤主之,注家经常说恶风与恶寒是互文,为什么本方要改为芍药甘草附子汤?就在于桂枝配伍生姜,还是会发汗的,这就是29条说的“反与桂枝欲攻其表”。现在的情况是发汗造成了阳虚,津液流失造成了阴虚,阴阳两虚,不能攻表,桂枝加附子汤去了桂枝、生姜、大枣,就成了芍药甘草附子汤。芍药甘草苦甘化阴,附子甘草辛甘化阳,阴阳双补。
 


第69条: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课前思考:
1.第61条: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都是少阴烦躁,61条严重还是69条严重?
2.少阴阳气亏虚用四逆汤,阴阳两虚用四逆加人参汤。既然是“发汗若下之”导致津液不足而烦躁,为什么要用茯苓? 
3.大青龙不汗出有烦躁,61和69汗出也烦躁,为什么汗出不汗出都会烦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