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阳伤寒兼见阳明实证为什么刺期门穴?

 一得斋主人 2022-02-18
第108条 伤寒,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此肝乘脾也,名曰纵,刺期门。
第109条 伤寒发热,啬啬恶寒,大渴欲饮水,其腹必满;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肝乘肺也,名曰横,刺期门。
这两条条文描述了太阳伤寒兼见阳明实证,却不能用六经传变来解读。能用五行生克解读,却不属于内伤杂病,不能归于《金匮要略》。勉强放在《伤寒论》中,又无法按六经病用药治疗,让注家非常头疼。
想明白条文,首先要明白什么是乘、纵、横?《伤寒论·平脉法下》:“水行乘火,金行乘木,名曰纵;火行乘水,木行乘金,名曰横;水行乘金,火行乘木,名曰逆;金行乘水,木行乘火,名曰顺也”。简单的说,乘就是克,顺克为纵,反克为横。水(肾)克火(心),金(肺)克木(肝),木(肝)克土(脾),都是顺克,称为纵,纵容、放纵的意思。火(火)克水(肾),木(肝)克金(肺),金(肺)克火(火),都是反克,也叫反侮,称为横,横行霸道的横。
“伤寒,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这里的“浮而紧”,不能按《伤寒论·辨脉法》理解为“脉浮而紧者,名曰弦也”,不然,太阳伤寒岂不都是肝脉?《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在“寸口脉浮而紧”之后加了“关上弦者”,并在109条“小便不利”之后加了“寸囗脉浮而涩,关上弦急者”,以合乎后世中医脉法。如第108条:伤寒,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关上弦者,此肝乘脾也,名曰纵,刺期门。第109条:伤寒发热,啬啬恶寒,大渴欲饮水,其腹必满;自汗出,小便不利,寸囗脉浮而涩,关上弦急者,此肝乘肺也,名曰横,刺期门。似乎很完美,其实是画蛇添足。
“脉浮而紧”是太阳表寒证的脉象,“腹满谵语”是阳明实证,你说是太阳病吧,不该有腹满谵语,你说是阳明病吧,脉证又不符。如果是阳明病,阳明脉大,不恶寒,反恶热。所以就出现了两难的处境,如果按太阳病用麻黄汤汗之,则腹更满,谵语更甚。如果按阳明病用承气汤攻之,则引邪入里。柯琴曰:“脉有余而证不足,则从证;证有余而脉不足,则从脉。有余可假,而不足为真”,但现在证、脉都有余,让人无从取舍。
《素问·至真要大论》十九病机曰:“诸腹胀大,皆属于热”,各种胀满腹大的病证,都与邪热有关,说明腹满是个里热证。那么热从何来呢?如果肝气旺盛,肝气不舒导致肝木不能疏脾土,脾胃郁而发热,脾热则腹满,胃热则谵语。治病必求其本,泄肝木才能解决脾胃之热,期门穴位于乳头直下二寸,是肝之募穴,肝气汇聚于腹部的穴位,刺期门就可以达到泻肝救脾胃的目的,腹满谵语随之而愈。
“伤寒发热,啬啬恶寒”,这是太阳伤寒表证,“大渴欲饮水”是特别象阳明病的证候。《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饮水入胃之后,脾气不能散精则“其腹必满”,精不能上归于肺则宣发肃降功能失常,口渴、不汗出、小便不利。如果肺的宣发肃降功能恢复正常,就能“下输膀胱,水精四布”,津液上承则不渴,津液外达皮毛则自汗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则小便自利,此为病欲解之兆。
肝木克脾土,如果肝气不舒,顺克脾土曰“纵”,出现“腹满、谵语”。 肺金克肝木,如果肝木反克肺金,以下犯上曰“横”,出现口渴,不汗出,小便不利。“纵”是阳郁不能外散,“横”是津液不能四布。究其根本,责之在肝,肝不疏泄,表里不通。所以,不论纵横,都是“刺期门”。在期门穴处找浮络,细血丝,黑血丝,刺络放血即愈。
第110条 太阳病二日,反躁,凡熨其背而大汗出。大热入胃,胃中水竭,躁烦,必发谵语,十余日,振栗自下利者,此为欲解也。故其汗从腰以下不得汗,欲小便不得,反呕,欲失溲,足下恶风,大便硬,小便当数,而反不数及不多。大便已,头卓然而痛,其人足心必热,谷气下流故也。
课前思考:
1.“太阳病二日,反躁”说明说明问题?
2.太阳病,为什么熨背?熨背出了汗,为什么不解?
3.胃中谵语说明无津液,为什么还能自下利?
4.欲小便不得是无尿,欲失溲是尿失禁,到底能不能尿出来?
5.大便硬,小便当数,为什么又反不数及不多?
6.大便已为什么头卓然而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