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阳明病喘满必须区分胸满与腹满

 一得斋主人 2022-02-18
第218条  伤寒四五日,脉沉而喘满,沉为在里,而反发其汗,津液越出,大便为难,表虚里实,久则谵语。
“伤寒四五日”,这说明有一个外感伤寒的病史。
“脉沉而喘满,沉为在里,而反发其汗”,“脉沉”是说外邪入里,错过了发汗解表的时机。“沉为在里”,强调这是里证的喘满。那医生为什么要发汗呢?参36条:“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医生没有考虑到太阳与阳明合病的喘而胸满是脉浮,病在外才能发汗。现在脉沉,喘满就变成了“喘而腹满”,胀满以腹部为中心,到底病在太阴还是病在阳明,其实还不一定。但错误的发汗,会伤津液,造成胃中干燥。
“津液越出,大便为难”,津液随汗外亡,不能濡养大肠,造成了大便难。大便难是大便困难,不能一次拉干净,不一定表现为大便燥结。
“表虚里实,久则谵语”。发汗造成表虚,可能会有汗出、恶风的证候,但不能受其干扰。同是表虚里实,汗出谵语,217条是有表证,必须过经乃下,不可“下之太早”。本条“沉为在里”,应该以调胃承气汤微和胃气,万不可发汗。“反发汗”会造成津液虚,形成里实,时间久了还会因胃肠干燥,浊气上逆而出现谵语。既有喘满又有谵语,好像是个大承气汤证,其实不然,因为这是过汗伤津液→胃中干燥→大便难→谵语,与213条的小承气汤证病机相同,可以小承气汤治之。
 
第219条 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课前思考:
1.“三阳合病”受到曹颖甫的质疑,并被改为“阳明病”,假设是三阳合病,何为太阳证?何为少阳证? 
2.“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白虎汤能否治疗谵语?
3. 三阳合病,治从少阳,为什么不用柴胡剂治疗?
4. 成无己曰:“遗尿者,太阳也”,柯琴也尊此说,认为太阳表邪下迫膀胱,失其约束而遗尿,那治疗为什么没有用太阳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