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脉篇之足太阴脾经(四)

 一得斋主人 2022-02-18

地机穴:教科书上讲阴陵泉下三寸,《针灸大成》上是五寸,根据《灵枢·经脉》篇的论述,我认为五寸也有道理,既可以按教材的三寸来取,也可以按五寸来取。我一般是揣穴,三寸有反应取三寸,五寸有反应取五寸,效果都很好。“膝内侧,辅骨下陷中,伸足取之”,“膝内侧,辅骨下”是阴陵泉穴,阴陵泉下五寸是地机穴。“足太阴郄穴”,阳经的郄穴止痛,阴经的郄穴止血,地机穴善于治疗出血性疾病,比如慢性的胃肠道出血,妇科出血,都可以用地机穴来治疗。“别走上一寸有空”,地机穴附近是脾经与肝经前后交叉的地方,“有空”估计是指交叉处的凹陷。“主腰痛不可俯仰”,《灵枢·经筋》:“足太阴之筋……其内者,着于脊……引膺内脊内痛”,所以脾家经筋病可以造成“腰痛不可俯仰”,最好根据虚实辨证,配伍子母穴,效果更好。“溏泄腹胁痛”,腹泻引起肚子痛容易理解,腹泻引起两胁痛,有些人会不理解,会将两胁疼痛归结于少阳病。《灵枢·经筋》:“足太阴之筋……上腹,结于脐,循腹里,结于肋,散于胸中……上引脐两胁痛”,脾家经筋病也可以造成两胁疼痛,地机穴治之。“水胀,腹坚,不嗜食”,腹部水肿,肚子坚硬,不想吃饭,很像肝硬化腹水患者的表现,几乎所有的水肿病都可以用地机穴治疗。台湾的董氏奇穴提出一个三皇穴的概念,倪海厦倪师也特别强调三皇穴在治疗水肿方面的的作用,阴陵泉为天皇,地机穴为地皇,三阴交为人皇。传统中医认为,水病是因为土不能制水,强土则水自然归位。现代医学治疗水肿,主要是用速尿、甘露醇等利尿剂利水消肿,效果特别快,但复发也特别快,就是因为没有强土。用三皇穴治疗水肿可以配伍水道穴、水分穴,效果更好。如果不敢下针,艾灸也可起作用,尤其是灸出灸疮,西医认为是烧伤,其实灸疮与烧伤不一样。古人曰:“若要安,三里常不干”,足三里穴的灸疮经常流水,始终刺激身体,始终起作用。艾灸时,体内有水饮,穴位下面很容易出现水珠,患者会感到烧灼感,如果不擦拭掉就会烧伤。把水珠擦掉以后,同样的热量,烧灼感就消失了,就不会烧伤。《金匮要略》中治疗太阳中暍,用一物瓜蒂汤就是这种原理,以瓜蒂去掉体内的水饮,热邪无所附则热自去,所以方中没有祛暑热的药物。“女子癥瘕”,妇科肿瘤之类的疾病,地机穴可以治疗疼痛出血等症状。“按之如汤沃,股内至膝”,在地机穴用力按压,抬手之后,大腿内侧像一股热水往下流。腹股沟脾经的冲门穴也有这个特点,可以作为取穴准确与否的标志。

阴陵泉:“膝内下侧,辅骨下陷中”,在膝关节内侧,胫骨内侧下缘的凹陷中,很多人有按压痛,要在凹陷中下针,不要贴着骨头下针。“伸足取之,或屈膝取之”,针刺阴陵泉,有两种体位,治疗泄泻一类的疾病时,患者取平躺位,伸直双腿取穴。治疗膝关节疼痛的时候,扎膝五针,要在膝关节下方支一个合适的枕头,屈膝成直角,阳陵泉透阴陵泉,效果好于在阳陵泉、阴陵泉各下一针。“在膝横纹头下,与阳陵泉相对,稍高一寸”,屈膝之后,在膝横纹头下方取穴,比阳陵泉的位置要稍高一些,古人认为高一寸。“足太阴脾脉,所入为合水”,阴陵泉是脾经的合穴,五行属水,故曰“合水”,“合主逆气而泄,经满而血者取之合,病在胃及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合”,故“主腹中寒,不嗜食,胁下满,水肿腹坚,喘逆不卧”,因为里寒,不能消谷,故不想吃东西,因为里寒,水饮内生,胁下胀满,腹部坚硬,气机不畅,喘促不能平卧。三阴交祛里寒的效果很好,治疗“水肿腹坚”,可以用三皇穴,阴陵泉、地机、三阴交,配伍水道、水分等穴位,加强疗效。比如《百证赋》:“阴陵泉水分,去水肿之脐盈”,阴陵泉与水分配伍,是治疗水肿的要穴。“腰痛不可俯仰”,这是脾经的经筋病,可以配伍地机穴使用。“霍乱,暴泻飧泄”,霍乱导致上吐下泻,里寒导致完谷不化,阴陵泉配伍足三里、上巨虚治之。“疝瘕”,疝者痛也,瘕者假也。因为里寒而结瘕,因为结瘕而疼痛,祛除寒邪之后,瘕除痛止。“遗精,尿失禁不自知,小便不利,气淋,寒热不节,阴痛”,遗精也好,遗尿也好,包括各种泌尿系疾病的症状,乃至疼痛,尤其是“妇人阴中痛”,阴陵泉是必取穴。《备急千金要方》:“阴陵泉、关元,主寒热不节,肾病不可俯仰,气癃尿黄;阴陵泉、阳陵泉,主失禁遗尿不自知;阴陵泉、隐白,主胸中热,暴泄”,可供临床参考。

血海穴:“膝膑上内廉,白肉际二寸半”,膝盖髌骨上内侧,赤白肉际是指穴位位于大腿偏内侧的部位,髌骨上二寸半。有的穴位特别小,比如太渊穴,一点不能偏,不然会扎到血管。有的穴位特别大,比如鱼际、血海,很大的一块都是穴位,扎哪都会有效果,但如果想取得明显的疗效,需要揣穴,找反应点下针。“主气逆腹胀,女子漏下恶血,月事不调”,东垣针法从理论上对此展开作了解读。“女子漏下恶血,月事不调,暴崩不止,多下水浆之物,皆由饮食不节,或劳伤形体,或素有不足,灸太阴脾经七壮”。妇科月经病,崩漏也好、瘀血也好,月经前后无定期也好,与饮食不节,劳逸形体,素体亏虚有关,用血海穴肯定有效,但东垣先生所说的“灸太阴脾经七壮”,可以理解为灸太白穴、公孙穴,也可以理解为灸内踝上八寸的三阴交,但不一定是灸血海穴。血海穴在《针灸大全》上叫百虫窠,《针灸大成》上有一个专门的经外奇穴百虫窝,位于血海穴上一寸,主治“虫积,风湿痒疹,下部生疮”百是形容数量多,虫是病因,因虫而痒,窝是指出虫所生之地。所以百虫窝可以治疗各种虫症,比如各种寄生虫病、荨麻疹、风疹、湿疹、皮肤瘙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