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质量作业设计的“五定”原则

 李功随 2022-02-18

高质量的作业设计要遵循“五定”原则。

依据课标定目标,注重精准性。精准确定作业目标不仅要关注知识的掌握,还要强调通过作业落实能力、习惯、态度、价值观等要求。同时要恰当设计充分体现教学目标,对应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新等认知水平目标的作业题,使教学目标在作业目标的达成中得以实现。作业目标描述要科学、可测,切忌笼统模糊,做到层次分明,不人为降低或拔高作业要求,减轻不必要的作业负担,使作业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助推剂。

依据主题定结构,注重合理性。依据主题确定作业结构,既要重视课时作业结构,也要重视单元作业结构,使每一个教学目标能零落差转化为作业目标,并在具体的单元、课时之中得以落实。单元作业结构的设计要紧紧围绕单元作业目标,明确规定相关作业目标出现的总频次和每课时出现的形式,做好同一目标在不同课时和同一课时不同目标的分布,确保重要的作业目标在各个课时中都有所体现。同时,单元作业结构的设计还要关注不同单元同一主题作业目标的纵向梯度进阶和不同主题同一作业目标的横向关联,充分考虑作业结构的合理化,做到上下贯通、左右协同。

依据教材定内容,注重正确性。确定作业内容要充分利用好教材,全面把握教材训练重点,系统分析教学目标,明确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等内容;要依据教学重点和难点,以恰当的作业题准确检测、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确定作业内容还要用好教材的课后习题以及与教材相配套的音频、视频等资源。这些资源与教学目标高度吻合,具有代表性和训练的示范性。总之,作业内容确定要坚持内容为王,正确无误,切忌追求奇特、新颖,空洞无物,偏离教学目标和作业目标。

依据学情定难度,注重选择性。一般而言,作业难度可以根据学情对应设计基础巩固类、能力发展类、拓展提升类三类难度依次递增的作业群,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基础巩固类作业围绕巩固知识、熟练技能等目标进行设计,要关注作业目标、内容和形式的全面性,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的训练,限定时间,校内完成,要求中等以下水平学生全部完成,中等以上学生选择完成,为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效果、发现共性问题、开展针对性辅导、改进教学提供参考,为学生打好发展基础提供帮助;能力发展类作业围绕思维品质训练、关键能力发展等目标进行设计,规定时间,校内完成,要有明确的活动任务,注重问题探究和综合学习,供学有余力的学生独立完成或小组合作完成,以满足学生的特长发展,丰富学习体验;拓展提升类作业围绕拓展实践、运用提升等目标来设计,重视反馈学生在实践运用过程中的表现和情感态度,以项目作业为主要形式,时间相对较长,突出对学生具体活动的建议和帮助,重视学习成果展示和激励性评价,旨在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依据教学定形式,注重适切性。就一堂课而言,因教材内容、科目、课型不同,教学形态会发生变化,作业设计也要在形式上进行调整。一、二年级教材内容的选择和呈现突出活动性,教学以儿童能直接参与的活动为主,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校内适当安排巩固性书面作业,家庭作业应以观察、演、唱、说、画、做等操作和实践类形式呈现。语文、英语等文科科目,教学重视听说读写,作业应以朗读、背诵、阅读、写作等听说类和书面表达类形式呈现;物理、化学等理科科目,教学重视实验探究、推理论证,作业应以实验、小制作等操作实践类,或以实验小论文、计算证明类等书面形式呈现。新授课重在理解、掌握新知,作业应以选择、填空、判断等书面作业呈现,也可以设计观察、阅读、制作等实践类作业以拓展知识面,但要避免综合性较强的作业;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以技能训练为主的学科,要以操作实践作业为主,作业可以每周完成一次;其他科目均应按课时设计书面作业,每课时一次,每学期还应安排1~2次实践类作业,着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社交能力以及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作者单位系陕西省陇县教学研究室)

《中国教师报》2022年02月16日第4版

作者:闫生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