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学四决,道尽人生真谛

 百花A彩虹 2022-02-19
文章图片1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王阳明做到了。

王阳明先生在学问、官场甚至战场上都取得了成功,不仅如此,超然于世俗之外的修行,同样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正因如此,心学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非常受推崇,影响了很多人,就算是再清高的人,也为之折服。它兼容了儒释道的精神,又具有它自己独特的魅力,从心学四决中就可以窥见一斑。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四句话,是心的四种状态。第一句是心之体,后三句是心之用。体用合一,万事可成。过去我从大义上做过论述,今天就倒过来,给出一个不同以往的全新解读。

文章图片2

为善去恶是格物

四方为格。格子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书柜,衣柜,文件柜,茶柜,都用格子来分割空间。家里的衣服如果比较多,不经整理,堆在一块会很乱。

有个大的衣柜来存放,哪些衣服挂起来,哪些衣服可以叠起来,袜子裤子什么的都分明别类放在不同的格子里,找起来就很方便了。

这就是格物,目的是使事物变得有序,清晰而让人感到愉悦,并让后续也进入顺畅的状态。这也可以说是善的定义之一。

恶则相反,就是混乱,麻烦和让人感到厌倦,后续的走向也每况愈下。

有形的物是如此,无形的事和心,也不例外。

忙于事,就会困于事。像有的人的习惯就很好,随时做备忘录和计划,把事情按轻重缓急分得很有条理,忙而不乱,悠而不慌,这就是格事。

心绪和思想整理,即为格心。如果做不同的事,对不同的人,都是一样的心态,用一样的方法。这就是以自我为中心,很不明智。

中国人做人做事,讲的是外圆内方。外在表现圆融,和光同尘。内在则不糊涂,有原则,讲方法,有底线,知进退。心里有一个个小格子,存放着有序的人、事、物。

这就像一个人善于整理的人,把衣服、鞋子、帽子、裤子一样整理好,放进各自的柜子里。

但在此之前,还有一个工作要做,那就是清洗。衣服不洗就放进柜子里,是会发臭的。

这个工作,就叫“知善知恶是良知”。

文章图片3

知善知恶是良知

没有良知,格物就成了废物。有的人善于整理和收纳,一样东西不用了,保养得好好的,收在固定的地方,几十年都不坏。有的人,衣服脱下来就随便一丢,好几天不洗,再一看,领子全黄了,衣服也废了。

有的人,善于把很复杂的事处理得井井有条,有的人则善于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有的人善于交朋友,有的人善于树敌人。

如果说格物是整理,为善去恶是做到有序。那良知就是洗礼,知善知恶是懂得哪些心是被污染和障碍了的,哪些没有。恶的心就要用良知的水洗一洗,善的心就用良知的香熏一熏。

知,即识;良知,即慧。在佛教中有个识转慧的修行,在心学里也一样有。

那慧又是什么?识之精。吃一碗饭,身体只吸收很少一部的营养,这个营养就是食之精。人的一生中会吸纳许多认知,善的和恶的都有,这些认知的精华,就叫慧。

但如果只是吸纳,不消化,善恶的认知搅和在一块,就产生不了慧。没有慧,就无法返照善恶,也就不知何为善,也不知何为恶了。

人有先天之慧,即我在上篇文章里说的初心。最初我们判断的往往就是对的。人在过去的轮回中经历过无数善和恶,就算是再消化不良,也有一些慧产生。最起码有个这样的标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不希望这样的事发生在我身上,所以当它发生在别人身上时,我也同样知道那是不好的。

当一个人的后天之慧不足以判断善恶时,良知被后天所学蒙蔽时,相信初心就不会错。初心是干净的,正如未脏之前的衣服,也是干净的一样。

文章图片4

有善有恶意之动

家里也有很多柜子,也有洗衣精华液,然而,愿不愿意洗,就是另一个问题了。一件事的开端,需要意动。

一个人很善于整理,并不意味着他/她就愿意整理,在沙发上躺着看会电视,不快活吗?

一个人善于赚钱,也并不意味着他/她就志在财富。反之亦然。没什么经济头脑的人,也可能很热衷于投资理财。

这就需要知行合一,或者说行知合一。在自己认知的范畴内行动,如果行动在前,也要补足认知的功课。

知行合一,心会感到平稳,安定。知而不行的结果,往往就是后悔。哎呀,好好的机会没把握住。

行而不知的结果,往往就是后怕。哎呀,幸亏运气好,不然就掉坑里了。

这一悔一怕,都是烦恼。

文章图片5

无善无恶心之体

意动、良知、格物,属于心之用;无善无恶,则是心之体。

听起来心之用就够,为什么还要讲心之体这个听起来虚无缥缈的东西呢?

很简单,脏衣服要洗,干净衣服要整理,但还有一件事,那就是买衣服。

当一个人决定要打开网购app时,他/她的选择是无限的,网上什么衣服都有。他/她不一定会买,但并不妨碍那无限制的选择。

心之体,也是无。这个无不是没有的意思,正好相反,是无限。人有无限的自我,只是人在意动的时候,总习惯执着于一个固定的自我。就像我们选衣服,往往选同一种款式一样。

不同的是,我们会愿意去尝试不同的穿衣风格,却不愿意尝试一个新的自我,甚至强烈抗拒。

我就是这脾气,怎样?!我就是喜欢这个,不喜欢那个,怎样?!别改变我,天王老子来了我也不甩!

这种自我限定,把原本很自在宽阔的路,堵成了一条窄缝。继而让后面的“意动、良知和格物”之路,变得非常单一死板。

文章图片6

王阳明先生在第一句里,埋下的是变通之道,无穷之理。人在意动之时,这个意不必按照那个习惯的自我去产生,换个性格,换种活法,也未尝不可。

衣服都能换,何况是心?

但不变的是“良知”和“格物”,任何衣服穿了都一样要洗,一样要归置。不能光意变,意是有善有恶的,没有良知和格物兜底,那就会出大问题。

有人可能很开心,哎呀,原来可以变的啊,那是不是就可以干坏事了。反正自我没有限制,当善人恶人都一样。

不是那么回事。以菩萨和金刚为例:

善的意动,然后经过良知的洗礼和格物的整理,就是菩萨低眉;

恶的意动,然后经过良知的洗礼和格物的整理,就是金刚怒目。

任你万千意动,不能走向自己把握不住的无序、混乱,以及迷茫。

在变中获得自在,在不变中获得安定。就是心学四决的密意。许多修行的教法,传的是以静制动之道,而凡俗之人,心动惯了,哪里静得下来。

心学则肯定了动,起心动念都没关系,但要疏通整个通道。往上的无是通的,往下的格物致知,也是通的。

不通则善恶为实,通则善恶为虚。就像洪水被疏通,就成了河流。

水通为流,暗通为明,于是老王临睡前说道:我心光明,夫复何求。

文章图片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