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山走水】崂山三标

 行者老鱼 2022-02-19

崂山北部有三标山。标,意者一为“标颠”,为矗立之意;二为“表”,人所瞻仰之目标。

三标所由,想来因其山顶有三峰矗立,形如笔架。明万历版《即墨县志》记载:“三标山,在县治东南二十五里,山有三峰秀出。”周至元记其:“北二峰相联,南一峰独出,故名三标山。”

然三标之名,其意仅止此乎?答曰:“未也”,三标之名更在于山有三“表”。

“表”者,表率,人所敬仰者也!山中人物故事,人所敬者不可数,然尤为人所感佩者有三:康成书院、李毓昌和黄培。

康成书院在三标山之阴,为东汉经学家郑玄所建。郑玄,字康成,东汉高密人,著名经学家,世称“郑学”。郑玄因战乱避居崂山,并筑书院讲学,“从学者盈万”。“康成”是郑玄的字,因为是郑玄修建和执教的场所,所以被人们称作“康成书院”。

郑玄建康成书院后,潜心于经典研究同时设帐收徒,其本人在崂山客居约一年,弟子千余人,为当地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和传说。

附近的居民点也以书院命名,称为书院村。村北不远处的小屯,名叫“演礼村”,这里曾是郑玄当年向山里人传授、演习礼仪的地方,书院后面的村子则名为“院后”村。

也许是书院的书卷气息感化了周围的草木,书院近处生有两种奇异植物别处无见,一为书带草,“有草丛生如韭,长尺余,坚韧异常,隆冬亦青”;一为篆叶楸,叶面脉络尽成篆文之状。郑玄为大贤,故而其地嘉草瑞木生就,以为气物感应。

目前这两种植物都已不见,《崂山续志·张允抡〈康成书院记〉》“曰:'书带草存乎?’曰:'近为外人掘去,其种尽,不复生矣!’”一说为土人毁之。

在康成书院原址古有康成祠,奉祀郑玄。明正德七年,即墨知县高允中在原址重建书院。清代翰林尹琳基崇奉郑学,在太清宫立“经神祠”,供郑玄大司农之位,今已无存。

李毓昌案虽然不是发生在崂山,但却是崂山人物发生的故事,被称为清朝四大奇案之一。李毓昌,字皋言,号荣轩,山东即墨人。少时勤于学,厌城中喧嚣,遂入崂山华楼宫读书,有咏崂诗《别郑于阳》:“一片华楼月,今霄何处看。遥知沧海客,高卧碧云端。酒薄难成醉,衾孤乍觉寒。不如早归去,从乞钓鳌竿。”

嘉庆十三年(1808年)中进士,以即用知县分发江苏候补。是年淮安(当时叫山阳,是府、县所在地)遭灾,清还发赈银救济灾民,山阳知县大肆贪污,恐怕被查,便精心贿赂前来查赈的官员,其中唯独李毓昌不为所惑。

李毓昌亲自分办四乡的查赈事宜,其公正廉明无懈可击。当地百姓无不称之谓“李青天”。至复查二乡毕,将所查出的贪赃枉法、克扣赈银之事俱清册欲上禀淮安知府,眼看盖子将要揭开。

获悉李毓昌的动向后,山阳知县恐惧万分,便设毒计毒杀李毓昌,伪造自缢身亡现场,使李毓昌受屈死蒙深冤。

嘉庆十四年(公元1809年)春,李毓昌妻在丈夫遗物中发现血衣和写有“山阳冒赈,以利啖毓昌,毓昌不敢受,恐上负天子”的禀贴残稿,顿时对丈夫之死生疑心。

经开棺检验,知李毓昌生前中毒,并非自缢,赴京城向都察院告状,嘉庆皇帝为中兴图治,决心严厉整顿吏治,李毓昌案情很快大白。

嘉庆皇帝亲自批示,于嘉庆十四年(1809年)夏,将谋害李毓昌的贪官、刁吏、恶仆王伸汉、王毂、包祥、李祥、顾祥、马连升等处死,革职流放了两江总督铁保、江苏巡抚汪日章,还惩处了其他涉案的官吏和9名查赈大员。李毓昌冤案终得昭雪。

嘉庆亲作《悯忠诗》30韵,刻石立于李墓前。李毓昌墓建于嘉庆十四年(1809)夏,目前坐落在即墨城北北安办事处李家营村北侧,这个村名和李毓昌之墓大有干系,正是当初李家守墓人的后人逐渐繁衍而形成的一个村落。

如果李毓昌案是惊心动魄而终于沉冤得雪,黄培文字狱案则显得更为悲壮,反映了人心的险恶和施政者的残酷。

黄培,字孟坚,号封岳,山东即墨人。黄嘉善之孙。幼年丧父,由叔父黄宗昌抚养成人。黄宗昌原为明朝御史,崇祯15年,清兵围攻即墨,黄宗昌组织民众守城抗击,家中五人殉难。明亡后,因慕郑玄而在康成书院旧址南侧修筑玉蕊楼隐居,自称为“崂山中人”,遍游崂山,编纂了崂山第一部志书《崂山志》。

黄宗昌曾与黄培一起游八仙墩,行至试金石滩“见大石如墨,可丈许。”于是拖回家书斋中,以“丈石”名,并将书斋名为“丈石斋”,其实意思是大丈夫立志之意。

黄培是很有才华的诗人,隐居乡间,他不屑与新朝权贵结交,不惧剃发令,依然蓄发宽袍,爱憎分明。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黄培把27年来所作280余首诗编作《含章馆诗集》,刊刻传世,赠与亲友,以笔为刀,抒发心中怨愤。

受黄家几代恩遇的姜元衡(原名黄元衡)投靠清廷,恩将仇报,纠合小人从《含章馆诗集》中摘抄了若干句子,断章取义地指控黄培有反清复明思想。因此,酿成清康熙著名的“黄培文字狱”案。

黄培文字狱历时达3年之久,涉及大江南北的文人学者活的、死的200多人。著名的爱国主义活动家、思想家、学者顾炎武也受到牵连。

因黄培极力为他人开脱,报必死之心,终于以“莫须有”罪名,被处以绞刑。死后,其子黄贞明将灵柩由济南运回即墨,葬于今天之水清沟。

黄培的副室刘氏(邑人刘晴岚之女)料理完黄培丧事后,在墓旁自缢以殉。黄贞明亦入崂山深居不出。其女年方及笄,矢志不嫁,带着其父画像,出家崂山潮海院为尼,法号“喜岩”;后迁巨峰前白云庵,今庵前之白木槿系为亲手所植。

张允抡有言:“道之相授,莫不有标,今之学者,不知建标,如瞽无相,怅怅何之?”游三标山,观山之标入云巅,也不能不念人心感佩之诸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