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祝贺!银川市新华书店举办张学东长篇小说《西西弗的石头》新书分享会

 银川史记 2022-02-19



    “我们的小说应该走进城市人精神的后花园,切实关注这个群体,这也是一个作家的责任和使命。人人心中都有块“西西弗的石头”,不是所有的病都有药。但是,我们一定要引起疗救的注意,有时候我们的努力或许只是做到不要让它疯长。这便是《西西弗弗的石头》的当下意义。”

       2月19日,在可以治愈的抑郁:一部关于抑郁患者生活和情感的慰籍之书——张学东长篇小说《西西弗的石头》新书分享会上,作家闵生裕说。本次新书分享会,由银川市新华书店公司品读时光〈西夏店)举办,邀请了闵生裕、张富宝、乌兰其木格、许峰、计虹、田鑫、李振文等作家、评论家对张学东长篇小说《西西弗的石头》进行了详细解读和热烈讨论。

       长篇小说《西西弗的石头》是著名70后小说家、宁夏作家协会副主席张学东继《超低空滑翔》《尾》之后又一部以当代城市生活为背景的现实主义力作。该作原载大型文学双月刊《百花洲》2021年第3期,同年末由黄河出版传媒集团阳光出版社推出。小说巧妙地呼应了加谬的《局外人》和《西西弗神话》,主人公因罹患抑郁症几近崩溃,但最终在亲友的帮助和自我的拯救中重获新生,作品对当代生活的描绘既冷峻客观富有怜悯,同时又直面存在之惑与现实之痛。

       希腊神话中,西西弗因被诸神惩罚,要求他将巨石永不停息地推往山顶,石头由于重力作用而不断滚落,在众神眼中,没有比这种无望、无意义的重复行为更严厉的惩罚。1942年,法国存在主义文学家加缪借西西弗推石上山的神话向人生意义发出拷问。80年后,张学东携新作《西西弗的石头》,以当代城市生活为叙述背景,以现实主义手法回应这一关乎人生和命运的哲学话题,穿越时空与大师对话,作品引发读者深思。





       “这是宁夏文学史上第二部书写疾病的作品,而且抑郁症更是现代病,充满隐喻色彩的社会疾病。无疑,《西西弗的石头》单纯从题材的选择上就胜人一筹。

       ”文学博士,宁夏社科院副研究员许峰说,这是一部向加缪致敬的作品,但从写法上却是典型的现实主义。首先,这部作品是可亲的,充满了人道主义的精神,充满了对弱势群体、对陷入困境、痛苦和不幸境地人们的同情。其次,这是一部可信的作品,有着深刻的意义内容,有着较为成功的人物形象,有着真是可信的细节描写,有着让人觉得亲切的生活气息,有着超越自己模式的自觉意识。这也是一部意味着反讽批判的作品。文学从来就不是温顺乖巧伶俐的东西,而是一种批判和质疑的精神活动,充满对压抑性的力量的挑战和反抗的激情。我们的时代和文学缺乏对现实、对痛苦的关注。许多作品都停留在对欲望、物质和狭隘的个人体验的这一层面,缺乏对重大问题的关注,文学的任务就是要回答时代“最艰难的问题”。

        作家,《黄河文学》副主编计虹则认为,城市不是乐土,乡下也不是。真正的乐土在自己心里,《西西弗的石头》中的主人公大哥回到乡下后找到了和世界,和他人,最关键的是和自己和解的方法。无论在何地,安心最重要,此处安心是吾乡。就像从乡下再次回到城里的老三顾乐,本来一个乡下丫头,却在城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学习优秀的大哥形成强烈的反讽。由此看来,让人生病的不在于地域,治愈人的病的也不是地域,而是怎么安放自己的心。抑郁症,说到底是心病。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良药,接受自己,悦纳自己,病自然就好了。



       "在《西西弗的石头》中,张学东以其文学想像之针,刺入现实生活的肌理,为我们呈现出了一个具有普遍性意义的'病理样”,并努力去追溯它的'精神前史'",          青年评论家,宁夏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张富宝则认为,以自己所生活和居住的城市银川作为写作对象,使得张学东的小说具有了比较强的现实代入感,那些熟悉的日常际遇,那些切近的人生情境,甚或那些养宠物的种种体验,真实、细腻而生动,很容易让人感同身受。此外,或许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氛围有关,这部小说带着一种灰暗、阴郁、感伤的气息,也似乎传达出作家这一时期某种局促、压抑而焦虑的心境。

        青年评论家,北方民族大学副教授、硕导乌兰其木格则认为,《西西弗的石头》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有所创新,呈现出现代派文学和新写实小说混杂交融的面貌。

   “小说以顾家三兄妹的生活轨迹和命运遭际描刻了从上世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施行到当下时代城市与乡村的时代迁变及精神景深,在对日常生活的扫描和观察中,蕴含着严肃的思考,作家对工业文明时代的功利主义和发展主义提出了严正的拷问,启蒙的人被欲望的人全面碾压,为了治愈日益严重的抑郁症,觉醒的知识者只能回归故乡大地来重寻生命的活力。小说中,顾责回到了乡村,把自己变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在繁重的体力劳作和亲近自然的行动中体悟到生命的真谛,安顿了躁动迷离的灵魂。当然,我们也明白,顾责式的拯救之路并不适合世俗中的“大多数”,因为我们既没有一个可以返回的故乡,也不可能完全从具体的历史和人情社会中抽离出来。某种意义上,抑郁的、失败的、屈辱的顾责印证着我们当下的生活,而自由的、无羁的、治愈的顾责则如深埋在内心的美好幻象。好在,正是因为这种生生不息的美好梦想,支撑着我们继续在疲惫的生活中前行。自然,这也是文学无用之用,方为大用的注脚。”乌兰其木格说。

     青年作家李振文则表示,作家这次的作品写得很用力,他想通过这样一部小说,去深刻地思考现实生活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印象深刻的还有许多,在这部小说的最后,作家附着一篇观点性的文章——《何为文学的现实主义》,表达了他对现实主义文学的思考——诠释生活,记录历史,他给自己心目中的现实文学提出了一个“标准”——“(等)时间再过四五十年乃至更久远,到那时我们的文字依然保有生命力,我们笔下的人物形象、生活细节和社会背景,能够成为研究我们那个时代的必要证据。”这些深入的思考,对我们每一个执着写作的人,希望用写作来反映和改变现实的人,都是一个极中肯的提醒和共勉。

     青年作家王永利说,如果说每个人的脑子里都有一块石头的话,那么这块石头一定是时代给的。《西西弗的石头》主人公成长的年代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是一个社会快速发展、剧变的时代。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是落后的农耕时代,而且成长中经历了工业化、信息化,正在迎接人工智能的到来,在如此快速的背景下,每个人的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因此抑郁症患者便越来越多。我理解,今天背景墙上那句话——可以治愈的抑郁,说的是我们处在这个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要学会放下,学会慢一点,学会对欲望的控制。


   

    


        张学东,著名70后小说家,中国作协会员,宁夏文坛新三棵树之一,国家一级作家。著有长篇小说7部,中短篇小说集11部,累计逾500万字,两度入围鲁迅文学奖终评,四度荣登中国年度小说排行榜,多次获《中国作家》《上海文学》《小说选刊》等刊优秀小说奖,宁夏文学艺术一等奖,作品被译介到俄罗斯、日本等多国,有多部作品即将被改编拍摄成电影。个人先后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宁夏“四个一批文艺人才”、宁夏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宁夏“塞上文化名家”、宁夏文化艺术领军人才。现为宁夏作家协会副主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