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吴进贤,字寒秋,1903年4月生于安徽歙县,少时酷爱书法,每早以洗脸水在方砖上练习颜体书法。16岁时吴进贤随父到苏州当学徒,后考入晏成中学(现苏州市第三中学前身)。学习之余,勤练书法。1926年吴进贤考入金陵大学,学习文学诗词,兼修英语、书法。 吴进贤在书法上先后师从蒋炳章、李根源,并得到陶行知指点。他在李根源处见到大量汉碑原拓,甚是欢喜,勤奋临拓不止,其书法技艺也大有长进,擅行楷,尤精于隶书。吴进贤隶书初学《张迁碑》,后又在《阁颂》《衡方碑》等方正浑厚一路的汉碑上下过苦功。一个偶然机会,他在书店看到清代何绍基临汉碑十种,甚是欢喜,从而由临摹汉碑原拓转向临摹汉碑墨迹本,克服了此前只知临原拓者的通病。 上世纪三十年代,吴进贤书法作品在扇庄出售,曾受到著名书法家于右任的赞赏。有一次,他与吴清望、余觉、蒋吟秋合作完成的正草隶篆四体屏条义卖时出现群众争相抢购的场面,四人被小说程瞻庐称为“吴中四杰”。 吴进贤书法作品以汉张迁碑为主流,诸多汉碑结构,以清何绍基笔法为主。60到80岁后,其隶书结体高古、线条灵动,团墨较重,润枯适当, 在线条运用中时有刻意抖动之感。其隶书在吴中被称为“隶王” ,郑逸梅曾撰文称其书法“透出江南第一笔”。 吴进贤书法创作喜用安徽夹宣。他说“夹宣有五层,吃得住墨,最能表现墨色的变化。在用墨方面,常将“一得阁”和“曹素功”混合在一起使用,常用浓墨重笔,字字厚重,很好地体现了隶书敦厚、古朴的特点。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书画展,出版有《毛主席诗词选》《吴进贤隶书千字文》等,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苏州市文联艺术指导委员会委员等。 吴进贤独具风格的隶书不仅为书法史增光添彩,同时也装扮了人们的生活环境。苏州园林重修时,他为留园、盘门三景书写了大幅长篇序文,还为天平山庄等风景名胜地书写了大量楹联。为庆祝北京举办第十一届亚运会,吴进贤创作了30幅书法作品通过中国书法家协会转赠亚运会组委会,并受到了组委会的高度评价。台湾著名作家三毛来苏,求得吴进贤三幅作品悬挂于客厅。吴进贤除了书法创作外,还十分热衷于教育事业。1935年在苏州创办“进贤小学”,次年又创立了“进贤国学讲习社” ,他本人生前也长期任教于苏州市第三中学。吴进贤在昆曲、诗词方面也有颇深造诣。1998年,吴进贤病逝于苏州,享年95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