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颈椎反曲畸形,真的是现代病吗?

 神经外科胡永珍 2022-02-20

       颈椎正常曲度为轻度前凸,以适应胸曲及维持身体重心稳定和减轻震荡。颈椎曲度由颈椎椎骨、椎间盘、颈椎韧带肌肉等组织构成,颈椎前凸主要由颈椎间盘维持。

       颈椎椎体的后缘较同一椎体的前缘高约0.5~1.0 mm,这是颈椎反曲的一个解剖学基础。椎间盘前缘高度约为后缘的 2~3 倍,髓核多在椎间盘中部稍前,纤维环后部较前部为厚。这样可使颈椎维持生理前凸,而颈椎退变过程中,椎间盘脱水,纤维环破裂,髓核脱出,椎间隙减小,从而造成颈椎曲度减小。

        颈后侧肌群可分为浅群和深群, 深群又进一步分为深层和浅层。颈后最浅的肌肉为斜方肌, 颈深肌浅层包括头夹肌、颈夹肌、竖脊肌颈段和颈最长肌。颈深肌深层包括颈半棘肌、头半棘肌、多裂肌、棘间横突间肌群和枕骨下肌群。这些肌肉有后伸、侧曲和旋转颈椎的作用,对于维持颈椎生理曲度有重要的作用。颈半棘肌是颈椎后方重要的动力性稳定结构,正常情况下颈半棘肌发挥的动力性稳定作用占整个颈椎后伸肌群功能的37%。

      棘突、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作为颈椎后方结构的复合体,是限制颈椎过屈的重要结构,同时棘突又是颈椎肌群的附着点,共同维持颈椎后方的稳定。颈椎正常曲度为轻度前凸,C2~C7 的生理前凸孤度平均为14.4°。

      颈椎力学研究发现,颈椎 1/3 的载荷通过前柱传递,2/3 的载荷通过后柱传递;颈椎后方的肌肉韧带复合体构成了颈椎后部的拉绳样结构,颈椎在前屈活动时绝大部分负荷被后方的肌肉韧带组织所平衡。

       颈椎反曲畸形临床并不罕见,以往文献多集中于报道椎板广泛切除后颈椎失稳造成的畸形的诊治上。随着近年来对颈椎病研究的深入及临床诊治经验的积累,我们发现由于退变造成的颈椎生理曲度变化发生率很高,严重者甚至发生反曲畸形。如果在治疗中仅仅着眼于减压是不够的,要提高疗效必须重建颈椎生理曲度。

       颈椎退变导致生物力学性能随之改变,临床不少病例出现生理前曲丢失,甚至发生反曲畸形。颈椎承重轴前移,造成椎体前柱结构分担的应力显著增加而进一步加重反曲, 进一步加速退变,形成恶性循环。反曲状态下椎管有效容积减少,脊髓前移,更易产生压迫,以病变椎节处(往往是顶椎部)最为显著 。同时,脊髓受到的应力相应增加。有研究证实在颈椎前屈状态下,脊髓的微小滋养血管会扩张并产生一系列血液流变学变化。所以,颈椎病的颈椎反曲是疾病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影响自然病程特别是脊髓功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在手术中仅强调脊髓的减压,而忽视了反曲的矫正,必然会影响治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文贵,袁文,贾连顺.颈椎退变合并反曲畸形的手术治疗[J].临床骨科杂志,2003(03):233-235.

[2]崔利宾,陈学明.颈椎曲度与后路单开门减压术疗效关系[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1, 21 (10): 1250-125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