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颈椎的特点(图)
第一颈椎又叫寰椎,它没有椎体和棘突,由前后弓和侧块组成。前弓较短,其后(内)面中部有关节面与第二颈椎的齿状突构成寰齿关节;前面中部有前结节,是两侧颈长肌的附着处。后弓较长,其后方有一结节而无棘突;此后结节突向上、后方,是两侧头小直肌的附着处。后弓上面两侧近侧块部各有一沟,称椎动脉沟;椎动脉上行出横突孔,绕过侧块,跨过此沟,再穿通寰枕后膜,经枕骨大孔而进入颅腔。侧块上方有椭圆形凹陷的关节面,朝向内、前、上方,与枕骨髁构成寰枕关节;侧块下方有较平坦的关节面,朝向前、下、稍内方,与第二颈椎的上关节面构成寰枢关节。侧块的外方有横突,能作为寰椎旋转运动的支点,比其他颈椎的横突既长且大。 ![]() 第二颈椎的特点(图)
第二颈椎又叫枢椎。它和一般的颈椎相似,但椎体上方有齿状的隆突称为齿突,此齿突可视为寰椎的椎体。齿突根部的后方,有寰横韧带,但此韧带较细小;齿突前面有一关节面与寰椎前弓构成寰齿关节。上关节面位于椎体和椎根连结处上方的粗大稍出的骨块上,朝向上、后、稍外方,与寰椎的下关节面构成寰枢关节;第二颈脊神经位于该关节的后方,与下位颈脊神经和椎间关节的位置关系不同。枢椎的椎板较厚,其棘突较其下位者长而粗大,在X线相上看到上部颈椎有最大棘突者即为第二颈椎。枢椎的横突较小,方向朝下,只具有一明显的后结节。 ![]() 第一、二颈椎在连结上的特殊性
第一、二颈椎之间没有椎间盘,第二颈椎即枢椎的齿状突向上伸入寰椎,并与寰椎前弓后的关节面共同形成寰枢关节。枢椎的齿突尖部称齿突尖,是齿尖韧带的附着部,其两侧有翼状韧带附着。齿突的后方,有寰横韧带,肥厚且坚韧;自其中部向上下方各发出一条纵行纤维束,向上附着于枕骨大孔的前缘,向下与枢椎椎体的后面相连。此二条纤维束与寰椎横韧带共同构成寰椎十字韧带。
第七颈椎的特点(图) 第七颈椎除了它伸向后方的棘突很长外,其余的结构和普通颈椎一样。由于其棘突很长,末端不分叉而呈结节状,隆突于皮下,而被称为隆椎,它随着颈部的转动而转动,是临床上作为辨认椎骨序数的标志。 ![]() 有关颈椎生理曲度的常识
正常人的颈部活动范围如下:屈曲35°~45°,伸展35°~45°,左右侧屈均45°,左右旋转均60°~80°。
人体端坐或站立时,从侧方看人的脖子似乎是直的,但包绕其内的颈椎并不是直的,而是在其中段有一向前凸出的弧度。这一向前的弧形凸起,医学上称为颈椎的生理曲度,在X线片上,沿此曲度的走行,在各个颈椎推体后缘连续的一条光滑的弧形曲线,称之为颈椎生理曲线,正常值为12士5mm。其测量方法是从齿状突后上缘至第七颈椎椎体后下缘作一直线,上述弧线的最高点至这条直线的最大距离就是颈曲大小的数值。 颈椎曲度的形成是由于颈4~5椎间盘前厚后薄造成的,这是人体生理的需要。它可以增强颈椎的弹性,起到—定的缓冲振荡的作用,防止大脑的损伤。同时,也是颈部脊髓、神经、血管等重要组织正常的解剖生理需要。每当外伤、退变姿势不良时,不仅可以造成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而且可以因此引起相应的病理改变,从而出现临床症状及X线改变等。 颈部脊髓的特点
颈部脊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l)颈部的脊髓节段和颈椎的水平关系不大,故颈神经根离开脊髓时,近于水平方向。 (2)脊髓颈段的前后径较小,横径较大。故脊髓颈段外观呈明显的扁圆柱形。 (3)颈膨大是脊髓最粗大的部分,但此处椎管并不相应扩大,故形成颈部椎管相对狭窄,这是发生脊髓型颈椎病的重要内因。 (4)颈脊髓的内部结构与胸髓不同,前角特别发达,与人类手的精巧活动有关,脊髓后索在颈的部分为薄束和楔束,其他上行及下行纤维的部位与胸髓亦有不同。高颈髓与延髓相连,在内部结构和生理机能上亦与低位延髓难以截然分开,高颈髓损伤亦可引起昏迷。 颈部的韧带(图)
所谓韧带,即富有坚韧性的纤维带,有加强骨与关节之间的稳固性作用,在颈部起主要作用的有以下几种韧带: ![]() 颈椎间盘的连结(图)
颈椎椎体、椎间盘和前、后纵韧带紧密相连。椎间盘位于相邻椎体之间,前后纵韧带分别位于椎体的前后方。 ![]() 颈交感神经干的神经节
颈部有两个交感神经干位于颈椎前外方和颈动脉鞘后方。通常有3~4个神经节,即颈上神经节、颈中和颈中间神经节及颈下神经节。其中颈中和颈中间神经节常有变异。
1. 颈上神经节: 呈梭形或扁圆形,为颈神经节中最大的一个。其位置相当于颈椎1~2水平,前面覆盖椎前筋膜和颈内动脉、静脉、迷走神经及副神经。颈上神经节发出的节后纤维大部分进入三个颈椎并发出多个小分支,其名称分别为:颈内动脉神经、颈内静脉神经、颈外动脉神经、心上神经及咽喉支,并常发出支配上颈部韧带和骨等分支。 2. 颈中神经节和颈中间神经节: 其形态变化较大,但多呈卵圆形,有时较细小,偶尔缺如。位于第六颈椎椎体水平。它的节后纤维进入颈4~6颈神经。在甲状腺下动脉前侧方,与颈下神经节较接近。神经节之间有多支或双支的节间支,并可形成襻状包绕锁骨下动脉近侧和椎动脉,分别称为锁骨下襻和椎动脉神经节。颈中神经发出分支至颈4~6脊神经灰交通支、颈总动脉丛、甲状腺下丛及心上神经等。 3. 颈下神经节: 位于颈7横突和第一肋骨头之间、锁骨下动脉发出椎动脉的后方、第八颈神经的前方。颈下神经节的分支:至颈6~8脊神经的灰交通支、椎动脉丛、锁骨下丛和心下神经。椎动脉丛支配同侧颈段、颅内段的椎动脉,并与颈上神经共同支配基底动脉。颈下神经节与胸1神经节组成较大的星状神经节,其节后纤维形成与椎动脉伴行的椎神经再进人颈4~7颈神经。 当颈椎遭受外伤或患有颈椎病时,颈交感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可引起血管收缩和疼痛;还可能通过交感于与颈s胸部内服引起相关症状和体征。 颈脊神经的构成和分布
颈脊神经的后支,除第一、二颈脊神经的后支较粗大外,其余各脊神经的后支均较前支细小,它们分布于颈椎旁的关节、肌肉和皮肤。枕骨与寰椎之间的关节和寰椎与枢椎之间的关节由第一、二颈脊神经的前支所支配;枢椎和第三颈椎间的椎间关节以及其以下的椎间关节均由脊神经的后支所支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