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颈椎前路手术后观察

 神经外科胡永珍 2022-02-20

颈椎前路手术的成败,与术后的观察、处理有密切关系。

术后24 h内为并发症多发的危险期,稍有疏忽即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因此必须高度重视。

术后观察由手术医师及病房护士共同完成,主要包括生命体征、切口情况、神经功能、引流管情况等。为方便术后观察,切口应采用轻薄敷料覆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致死性并发症的观察

术后血肿:

          包括椎前血肿和椎管内血肿,是最严重的临床并发症,可能直接危及生命。其中,椎前血肿的发生率为0.2%~1.9%,而椎管内血肿的发生率则为0.1%~0.8%。

因血肿多发生在颈椎前路术后24 h内,因而于术后24 h内应密切观察手术切口区域的皮肤张力、颈部包块、引流情况、呼吸情况、氧饱和度和四肢肌力等。
若出现皮肤张力进行性增高、颈部进行性肿大包块、引流量突然增多且颜色鲜红、进行性呼吸困难、四肢肌力明显减弱,需考虑血肿发生的可能。
对于椎前血肿,由于常表现为渐进性的呼吸困难、氧饱和度下降,因而一旦确诊,应于床旁紧急拆除伤口缝线减压,第一时间解决呼吸道梗阻的问题,后入手术室行探查止血或清创缝合。
对于椎管内血肿,应密切观察四肢肌力变化,若肌力稳定且下降不明显,可给予保守治疗,如降压、静脉滴注止血药物、密切观察等;若存在肌力进行性下降,在影像学结果的支持下,应尽早行二次手术进行椎管内血肿清除减压。

喉头痉挛

由于术中牵拉过久、术前气管推移训练不够等原因,部分颈椎前路手术患者术后会出现喉头痉挛的症状,表现为疼痛和吞咽困难,多于3~5 d后消失;严重的喉头痉挛患者可因窒息而导致死亡,因此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应立即静脉推注地塞米松5~10 mg,必要时需床旁立即行气管切开。

神经功能变化的观察

颈椎前路减压过程中,使用器械对脊髓前方致压物进行摘除时,容易对脊髓或神经根产生直接损伤;而合并明显颈椎管狭窄的患者,由于脊髓本身处于受压迫的临界状态,若从正面对其前方的致压物进行施压,则更容易导致脊髓的损伤。
虽在颈椎前路手术中脊髓或神经根损伤的发生率较低,但其临床后果十分严重。轻者可有一过性的颈神经根性症状或颈脊髓损伤症状,重者则会出现截瘫表现,甚至危及生命。
术后若出现明显的神经功能变化,应首先通过体格检查了解神经损伤的程度、范围,结合ASIA标准对神经功能进行评估并观察其变化,尽快行影像学检查,明确原因。
若未发现致压物,则无需手术处理,应早期进行甘露醇脱水治疗,必要时可配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以帮助神经功能恢复。若影像学结果证明存在明显的致压物,则应尽快二次手术进行处理。

引流管观察

术后24 h、引流量小于50 ml/d的情况下,可拔除术区引流管。
对于出现脑脊液漏的患者,应适当抬高床头,保持头高脚低位,并适当补充液体;同时应局部加压并延长拔管时间。如患者在一般处理2周后引流量仍>200 ml/d,应考虑进行腰大池引流;术后7~8 d可行引流管夹闭试验,夹闭引流管6 h无切口脑脊液漏或皮下囊肿时拔除,拔管后深缝引流管口,继续局部加压24 h,密切注意患者电解质情况。拔管后2周建议继续颈托制动保护,促进创口深层软组织瘢痕形成,密切观察引流口愈合,预防引流口窦道及颈部皮下积液。

参考文献

[1]丁琛,洪瑛,王贝宇,宁宁,陈佳丽,尹子文,周棱,索南昂秀,周非非,张志成,杜培,孟浩,郭航,孙维,王思亮,陈峰,蔡思逸,孙浩林,毛海青,殷国勇,刘浩,贺宝荣,孙宇,杨惠林,李淳德,沈建雄,孙天胜,邱贵兴.颈椎前路手术加速康复外科实施流程专家共识[J].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19,12(07):486-497.

出诊时间和地点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地点: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桥东学背街1号

周一上午8:00-12:00(神经医学中心门诊四楼  420诊室)

周四上午8:00-12:00(神经医学中心门诊四楼  420诊室)

坚持科普,希望医生和患者少走弯路,疾病得到尽早诊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