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脑内动脉夹层的自然病程

 神经外科胡永珍 2022-02-20
45岁以下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中,10%~25%是由于动脉夹层所致,仅次于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夹层分为颅内段夹层和颅外段夹层,西方人群颅外段夹层较常见,而亚洲人群颅内段夹层较常见。
在成人患者中,发生于后循环系统的颅内动脉夹层患者至少是前循环系统的3倍,其中椎动脉V4段发病率最高。前循环的颅内动脉夹层中,颈内动脉床突段最易好发。有趣的是,儿童人群的颅内动脉夹层更好发于前循环。而前后循环的颅内动脉夹层年发病率为3.6~4.4/10万。

脑内动脉夹层的自然病程主要取决于最开始的临床表现,大约90%的病例遵循此特点。表现为缺血性卒中的患者再次出现缺血性卒中的风险较高,而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风险较低,而出现出血的患者再次出血的风险较高,但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较低。

未破裂的颅内夹层动脉瘤通常在出现首次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头痛伴或不伴缺血事件)后2周内破裂,而在首发临床症状2周后破裂是极其罕见的。

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脑内动脉夹层死亡率为19%~83%。而没有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颅内动脉夹层患者的死亡率在0~3%。

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脑内动脉夹层患者再次出血的风险约为40%,通常发生在首次出血后的一周之内,其中50岁以上的后循环颅内动脉夹层的患者更有可能再次出血。

对于表现为缺血的脑内动脉夹层患者,病例报告显示再次出现缺血事件的风险为2%~38%。

可以肯定地说,没有临床症状的后循环夹层动脉瘤患者通常可以安全地进行保守治疗,只有在病变出现占位效应或者临床症状加重的情况下采用神经介入治疗。

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由于大多数患者都接受了干预,血管修复的时间进程目前仍然是未知的。而在那些表现为缺血的患者中,组织学研究表明,在动脉夹层后的第一天内启动修复过程。超过80%的病例在发病2个月内可见颅内动脉夹层形态学上明显的修复,夹层完全修复的病例高达20%,最快可以出现在临床事件后2周内。

坚持科普,希望医生和患者少走弯路,疾病得到尽早诊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