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刚柔失守之义

 早睡早起多运动 2022-02-20
刚柔失守之义X

刚柔之义:实际上是用五运六气运转讲传染病的问题,即疫病和疠病是怎样生成的道理。要想明白刚柔失守之义,涉及到很多五运六气的基础知识问题。涉及到了五运六气的方方面,其他方面的知识一点儿也不说,又没有办法讲刚柔之义。在没有普及五运六气的运转知识的时候,我只能说,首先要明白气至之时的问题。所谓求它的气至,是指每年年气的日气走到每年初之气大寒初之侯气的时间的问题。
当气候至二十四节气大寒的中气之日,而日气也正好至大寒的中气之时,叫气候到了,新的一年的年气也到了。如:1966年的年气正好从大寒之日己卯开始。即,丙午司天,辛酉在泉。1999年的年气终于小寒的戊寅日丑时。2000年的年气始于己卯日的寅时。即庚辰司天,乙酉在泉。
当气候到了二十四节气大寒的中气之时,而日气先时于大寒的中气之日,叫新的一年的年气没到而日气先时到了新的一年的年气。如:2021年辛丑年的年气先于大寒5天,在 2021年出现了太阴司天,与2020年乙卯为在泉的气行于地,天地不相配成了虚气。即乙辛相会相生。
又如:2018年年气的日气先时于大寒的中气之日4天,而2017年在泉行于地的气还没有退位,形成了太阳戊戌年司天,少阳壬寅的气在泉。天地的气不相配。生成了刚未正的虚气,形成了壬戊相会相生。注意,又是旬空年破之年。
当气候到了二十四节气大寒的中气之时,而日气还没至大寒的中气时间,叫新的一年的年气已至,而日气还没有到新的一年的气候。如:2022年的年气,时令大寒的中气过了六天了,壬寅年的年气己卯日才开始。年气落后了六天,出现了2021年的年气没有退位,2022年在泉的气已经开始了,即形成了2021年辛丑年司天没有退位,丁巳在泉行于地了。天地运气不相配的虚气,辛丁相会相生。
所以说在看万年历时,新的一年到没到,要以大寒的中气日为准,用超不过九,接不过五和正气日的规定看年气。
在常人的意识里,新的一年到没到,都是以农历正月初一,为新旧前后年气的终始。在《易经学》里,都以万年历中见到立春日,为新旧前后年气的始终。这都不是真正年气新旧前后的终始。也就是说,不是每年年气五运六气的终始。因为每年的年年岁岁都有五季,常人叫四季,在推算气候的时候,即计算五运六气运行的时候,又把一年中五季分成了六步六气。两季之间都有一个气候的交接转化过程。六步六气之间也都有一个气序位移变化地过程。在气序位移变化的过程中,书中非常巧妙的用人的脉象说明气序位移地变化过程。书中说:冬入春时,寒水的气不能越过春天的风木初之气。即水生木。即丙水生丁风木,辛水生壬风木,即寒气的水生春木。又是阳寒水丙,生春天的阴气丁温风。阴寒水辛,生春天的阳气壬温风。在两季节转化时,人的脉象在大寒的中气和立春节气的时间,是弦脉中带着沉脉,弦脉甚了是病,弦脉沉甚了也是病。弦脉不弦也是病。这就是当其位当其时,寒生春在人身中的应象过程,同时也形象的讲清了五运六气的运转过程。当五运六气走到雨水和惊蛰的时令,人应正常的弦脉了。
同理:春天走到夏天时,开始都是浮中带着弦脉,而后至正常的浮脉,风不能过夏;夏令的气候走入到长夏,开始都是沉中带着浮脉,而后至正常的沉脉;长夏令的气候走入到秋令,开始都是涩中带着沉脉,而后至正常的涩脉;秋令的气候走入到冬令,开始都是沉中带着涩脉,而后至正常的沉脉。二十四的节气,按照五运六气六六之节的方法分成了六分,在用图表示彰显五运六气的运转时,司天的六气是天的气,放在图的外圈,叫天上。叫十二经脉。五运五季的气在地上,是二十四气的时令,放在图的里圈。叫五脏六腑。诊脉时,是看着五运六气的运转图,先知当其时正常应两中气两节气时令的脉象,然后用诊到的实际脉象与图中正常的脉象作比较,定出真实的的脉象。如果没有应天时的标准和正常的脉象,谁也没有办法在诊脉中,确定脉象的异常。在五运六气的运转中,没有二十四节气对司天在泉时间的定位,谁也没有办法知道五运六气在外圈的运行中什么叫太过,什么么叫不及,什么叫平气。更不知道气在里圈五季时,什么叫有余,什么叫不足。当然更没有办法谈论刚柔之义。
在一般的情况下,凡是甲丙戊庚壬之年,都是时令没到大寒,而日气先期而至,最多提前9天,叫未至而至,都是有余气的气,叫太过。凡是乙丁己辛癸之年,都是时令到了每年初之气的大寒,而日气后期而至,最多落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