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内科学-眩晕-笔记

 道之中 2022-02-20

不点蓝字,我们哪来故事?

      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甚或感觉自或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症状。

  古代医家对眩晕病因的认识

  眩晕最早见于《内经》,称之为“眩冒”。《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灵枢·海论》曰:“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丹溪心法》强调“无痰则不作眩”,《景岳全书》强调“无虚不能作眩”。《医学正传》则云:“眩运者,中风之渐也。”

  病因病机

  眩晕的常见病因

  情志不遂,年高肾亏,病后体虚,饮食不节,跌仆损伤。

  眩晕基本病机及转化

  眩晕的基本病机主要是脑髓空虚,清窍失养,或痰火上逆,扰动清窍。本病的病位在于头窍,其病变脏腑与肝、脾、肾三脏相关。其常见病理因素有风、火、痰、瘀。眩晕的病性以虚者居多,气虚血亏、髓海空虚、肝肾不足所导致的眩晕多属虚证,因痰浊中阻、瘀血阻络、肝阳上亢所导致的眩晕属实证或本虚标实证。

  诊断

  眩晕的诊断要点:

  (1)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则仆倒。

  (2)严重者可伴有头痛、项强、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表现。

  (3)多有情志不遂、年高体虚、饮食不节、跌仆损伤等病史。

  辨证论治

  眩晕的治疗原则

  眩晕的治疗原则是补虚泻实,调整阴阳。虚者当滋养肝肾,补益气血,填精生髓;实证当平肝潜阳,清肝泻火,化痰行瘀。

  眩晕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和痰湿中阻等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1)肝阳上亢证

  主症:眩晕,耳鸣,头目胀痛,口苦,失眠多梦,遇烦劳郁怒而加重,甚则仆倒,颜面潮红,急躁易怒,肢麻震颤,舌红苔黄,脉弦或数。

  治法:平肝潜阳,清火息风。

  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加减。

  速记:肝天亏归左痰夏。

  (2)气血亏虚证

  主症: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淡白,神疲乏力,倦怠懒言,唇甲不华,发色不泽,心悸少寐,纳少腹胀,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补益气血,调养心脾。

  代表方:归脾汤加减。

  (3)肾精不足证 

  主症:眩晕日久不愈,精神萎靡,腰酸膝软,少寐多梦,健忘,两目干涩,视力减退,或遗精滑泄,耳鸣齿摇。或颧红咽干,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或面色白(光)白,形寒肢冷,舌淡嫩,苔白,脉弱尺甚。

  治法:滋养肝肾,益精填髓。

  代表方:左归丸加减。

  (4)痰湿中阻证

  主症:眩晕,头重昏蒙,或伴视物旋转,胸闷恶心,呕吐痰涎,食少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化痰祛湿,健脾和胃。

  代表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无需摇摆不定

快来点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