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警惕孩子内驱力培养的误区

 YLs0c4jaeuflzs 2022-02-20

孩子内驱力的培养一直是老师和家长们比较关心的问题,本周平台也推出两节相关课程。孩子的自主学习习惯如何培养?需要警惕哪些误区?希望这期文章能给您带来一些思考。

感受都有两个来源,内部与外部。比如幸福感,外部的来源包括:被人爱、富贵、被赞美、被支持、被认可等等,这些元素都可以使一个人感到幸福。内部来源包括:价值观、审美观、内驱力、创造力等等。这几项就是指人的道德、理想、动机、才华。每个人建构起这四个支点,他将收获幸福。幸福不是每天快快乐乐,一生顺顺利利,幸福来自于意义感。

在幸福感的内外两个来源中,外部来源是会变化的,爱你的人会离开,富有可能会变贫穷,支持赞美都可能消失。外部的变化是你和外部环境互动的结果。什么样的你在互动,就带来不同的结果。你要把自己变成什么样的自己呢?我们做父母的、做老师的想让孩子如何成为他自己呢?教育如何在四个支点上起作用呢?

先说内驱力,现在它成为了一个热词,因为大家意识到内驱力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了。教育内卷到极致后家长们都疲惫不堪了,内驱力成为一剂灵丹妙药受到崇拜。如何培养内驱力成为新的功利目标。

内驱力一定是非功利的。孩子对于游戏,内驱力最强,他们游戏时有目的性吗?玩本身就是目的。他们不知道通过玩还可以达到什么,比如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等等。有的人可能不理解什么是功利性,不理解功利性有什么不好,所以也就不知道什么样才是非功利。

图片

举个例子,你因为喜欢书法,所以天天练习,练习时很愉悦,时而也有厌倦和挫败,但可以克服。最终你写得一手好字,甚至成为了书法家。但你的起心动念出于喜欢,这就是非功利的。如果你就是想当书法家,冲着这个目的进行练习,这就是功利的。

你会问,想当书法家不好吗?很好。想当书法家也有不同的动机,比如因为喜欢书法而想当书法家,看到王羲之的字想成为王羲之,感受到书法的美想当书法家也去创造美,看到书法家被尊重也想成为被尊重的人,看到前人的创造想要继承发扬,这些都是立志,不属于功利目的,因为这些目标是精神性的,是能够实现个人尊严和个人价值的。如果以成为书法家能获得名利为目的,以书法好可以成为进阶的条件为认识,你就是功利的。功利的引诱可以逼出学生们的外驱力,但结果就是现在的空心人很多。

纯粹的非功利是稀有的,即使主体的思考是非功利的也可以有功利的考量。重点在于你最终的选择是由什么决定的。比如考大学选择专业,要考虑本人的兴趣志向,要考虑自身的能力,要考虑未来的职业发展,要考虑学费负担等等等等。某些境遇下甚至会做出不情愿的选择。并不是凡务实都是功利的。功利指的是目的的功利性,或曰物质化。

现在我们了解了内驱力是非功利的,所以当你带着功利的目的去培养内驱力时,就会出现螺丝和螺丝帽不配套的情况。

内驱力不是万能的。不是培养了内驱力就解决了孩子成长的所有问题。共情能力、理解能力、逻辑能力等等,都是互为因果的。

每个孩子都是能量充足地来到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也就是说生命的内驱力十分强劲。为什么随着孩子受教育的时间越长,内驱力反而减弱了呢?

图片
图片

孩子的自主性没有得到尊重

孩子的时间、空间被尊重了多少?孩子的个人兴趣被尊重了多少?孩子的内心被了解了多少?孩子的想法被理解了多少?孩子的特点被接纳了多少?

现在城市里的孩子大多都是被教育控制着长大的。父母未雨绸缪地安排好了孩子每一个阶段的成长,学校安排好了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教案、学习科目、考试等。孩子每天7:00起床开始准备上学或开始出发去学校。(一定有比这个时间更早出发的。)下午16:00-17:00放学,有晚自习的要到早则19:00晚则21:00放学。今年国家取消课外补习了,否则大部分孩子在放学后和周末还要密集地上培训班。虽然学科课外班受到抑制,但素质课外班填补了上来,家教补习填补了上来。孩子成了做学习这项工作的苦力了。一个不断被安排被控制的孩子,除非他一直对抗家长,对抗老师,否则他连活着的内驱力都不足了。

图片
图片

孩子的需求被过度满足

家长越能干,孩子就越被动。内驱力是由内部需要推动的。所以让孩子产生需要,让他自己寻找满足需要的方法,并帮助他成功,有时要陪伴他失败。婴儿饿了就产生求食的内驱力,他通过哭来实现目的。长大后他饿了会去厨房和冰箱里找吃的。再长大他会自己做饭吃,有钱了也会自己去买吃的。成人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积累生活经验,使他自己能够解决问题。现在的问题是孩子的内在需求还没有产生,他可能就被满足了。比如有的孩子没有饿过,婴儿期间被定时定量喂养,长大了也是吃的东西在饿之前就送来了。碰上贪吃的孩子很适合,对大多数孩子来说,剥夺了他们求食的乐趣。学习也是,求知是人的本能,因为无知会使人类无法在大自然中生存下去。但知识给的太多,孩子会像厌食一样厌学。当然有些智商高的孩子给多少学多少,就像胃口大的孩子给多少吃多少一样。所以家长会觉得我的孩子没有厌学,还吃不饱呢。孩子是有个体差异的,我们讲的是原理,不是在讲多和少的量怎么确定。

图片

学习的方式出现问题

保持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很重要,它们也是内驱力的表现。说太多“No”,以及追求标准答案的学习是内驱力的杀手。孩子的好奇有几个阶段,首先想知道“是什么”,然后想知道“为什么”,然后想试试颠覆已经知道的,这就是创造力在起作用了。好奇心不是教育给予的,但教育可以毁灭它。所以我们的责任是保护好奇心,用好奇心激发好奇心,并约束好奇心实现的方式。比如有的孩子想知道放火的后果而去放火。

我们病诟应试,一是因为它带来的功利性导向,比如凡要考试的就是有用的,不考试的就是没用的。二是评价的唯分数论对于孩子价值观的影响。三是题海战术对于创造力的破坏,培养高分低能的人才的后果。四是标准答案带来的思维能力的弱化和创造力的萎缩。

所以让真正的学习发生,其实就是让情感发生,让思考发生。学习不是培训,学习是体验、思考、试错、验证、质疑的过程。

图片
图片

品格教育在教育中缺席

学习的内容、方法很重要,价值观的引领是一种隐性的重要。价值观是内驱力的一个强劲的助力。因为,虽然内驱力源于内在的需要,但生理需要只是基础需要,甚至可以被超越,而精神需要是决定性的。精神需要从何而来?从品格教育中来。一个人首先接受的是家庭教育,然后是学校教育介入,之后是社会教育介入。传统的中国家庭都有家风,用一幅对联可以表达其所崇尚的价值观: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莫言的诺贝尔获奖致辞中谈到母亲对他的影响,概括起来就是诚实和慷慨。很多人回忆起父母,都感激他们简单而又坚定的教诲,比如不自欺,不欺人。比如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秉持着这样的品德,人才会有稳定的自信。

现在我们可以算一笔帐,家长们为孩子花的钱与时间,动用的资源,有多少分配给孩子的人格建构?有多少分配给了学习这件事?

图片

总之,首先要保护孩子活着的内驱力,才有学习的内驱力。如果活着就是为了学习,那么心理健康将成为整个社会要付出代价的事情。

来源 | “日日新”公众号,标题有改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