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家风范丨袁武:笔随时代 独具魅力

 易雅艺术 2022-02-21

不恋世间佳丽地

独上寒山称骄子

狂飙过尽绝胜处

凌寒飘香九千里

著名画家袁武在绘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就是用或简或繁的手法,描画一幕又一幕生动灵活的生活场景。他用超逸出神的画笔,将平凡的生活抽象化,将内心的情感具象化,将悠久的时空艺术化。独具个性,独具魅力!

袁 武 1959年9月生于吉林省吉林市,1984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艺术系,199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获硕士学位。现任北京画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袁武最初学画是在70年代初期,也就是1970—1973年,那时候想要找到关于美术类的书籍简直难于登天,苦于找不到书籍学习变开始在纸上胡乱涂鸦,一直到遇见并结实了山水画家吴士淳先生、鉴藏家程子长先生,才系统的对美术进行学习。初时去临摹一些连环画或者剧照,有时也能从老师那里借来些许的美术资料,就比如:芥子园画谱、画家的印刷品,其中就有:于非闇、刘奎龄、刘继卣等画家。

恢复高考后的一段时间袁武曾想放弃画画这件事情,在这段时间里他重新思考了自己的临摹与高考的区别。也重新为少年时的梦想拿起了画笔,进行正加正统的道路前进在初学还没有找到老师时,很多的高考落榜生便成为了我的临时老师,他们虽然比我小,但是他们走的是正路,一入手就知道画真人,这点让我很是服气。

在跟这些临时老师们的学习下我也开始了画真人,最早的模特便是我的母亲,母亲她每一次坐的都很稳,时间也很长,而且我的母亲看完我每次的画作都不会嫌弃我画的难看,画的不像,反倒是会很耐心的配合我每次的练习。

成功步入大学后便开始更加刻苦的进行练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发现了他对素描和色彩完全没有兴趣,也找不到作画时的感觉,反倒是对速写的兴趣异常浓厚。从那之后袁武开始牢牢抓住速写,经常约同学去附近进行速写。最初袁武曾因为自己所就读的师范大学的专业性弱于艺术院校而暗暗自卑过,没办法摆正画画的态度又要面子,直到被派往偏僻县城的学校教书,才开始从容的在人群中速写。

经过一段时间的“狂画”,袁武的速写技法有了大踏步的提高。从最开始的临摹,大学的遮遮掩掩学速写,到毕业后快速找到画感,再到现在出版《速写集》而速写已经过去了将近三十年了。

1984年在东北师范大学毕业后时隔9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成为一名研究生,其导师则是姚有多先生。在他的不懈努力中,他的许多作品获得了全国第七届美展铜奖,第八届美展优秀奖,首届枫叶杯国际水墨画大赛金奖,首届全国国画人物大展优秀奖,全国第九届美展银奖,解放军文艺奖等奖项。在1997年时全国文联评为中国画坛百杰。作品入选百年中国画大展,入选2003北京国际双年展。多件作品在《美术》、《国画家》、《中国书画》、《中国画》、《美术观察》、《朵云》等杂志发表。作品《大雪》曾获全国第七届美展铜牌。作品《没有风的春天》曾获全国第八届美展奖牌。作品《天籁》曾在首届枫叶杯国际水墨画大赛中获金牌。作品《凉山布托人》获首届全国国画人物大展优秀奖。作品《九八纪事》获全国第九届美展银牌奖。1997年被全国文联评为中国画坛百杰。作品《亲人》获1998年全国抗洪英雄美术作品展一等奖。作品《凉山布托人》入选百年中国画大展,作品《生存》获解放军文艺奖,作品《夜草》入选2003北京国际双年展,作品《抗联组画》获全国第十届美展金奖。

他的作品《心路》也被中央电视台文艺频道播出过专题片,介绍在其创作的心路历程。袁武也曾多次在日本举办个人画展并进行学术访问。出版有《袁武新作品集》、《袁武水墨人物写生集》、《袁武国画作品选》等。2005年被读者评为“当代最具升值潜力的中国画家”。吉林书画院推荐画家。

袁武的画作题材无论是农民还是文者贤士都有着生命关切,甚至对当代特定人群精神生活现象的深刻再现都表达了他的“现实主义”。他的创作是在用最纯粹的方式来获得最准确的效果,就是这样的艺术形式才构成了艺术的时代精神。

在他的水墨世界中每个人都是鲜活的个体,写生时的造型尤为关键,有时作画时还要根据自己所见之物去联想一些可以丰富画作的元素,为了表现民族文化的诗情,常常选择以古人为描绘的重点。他的画作无论是渲染还是简单的线条都保留着他精益求精的态度,章法严谨、无懈可击、其中的韵味和风范无不契合古人精神。

袁武在创作人物时做了非常大的拓展与创新,最能表现新创作的便是他笔下的线条和发挥笔墨的传神写意这方面。在他不断的尝试下总结出了“整体写意 局部写实”的经验,以往的写意人物都是比较端庄、周正,袁武则对此进行了创新,他笔下的人物在精神和姿态上都产生这极为美妙的呼应,每一种表情、每一种眼神、每一种特征都会索动全身神经和动态。在这情绪和姿态的互动下,人物就在画面中活了起来,生动了起来,于是反映出诸如惆怅、忧郁、悲壮、空灵、淡泊及旷达的心灵意绪,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一幅幅精彩纷呈的人物形象,一个个多姿多彩的肢体语言,默默表达着画家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认识和感悟。这种感悟,来源于画家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蕴含着一种锐意求新的艺术追求。

他在教学时,他不希望学生直接用他的笔墨方法作画,用他的话说就是:“屋子里建房子,能盖多大?我们离得太近,学得太像我就是近亲结婚”。袁武的观点就是要有自己的绘画源头,不要去模仿哪一位画家的表现手法,要有自己所掌握的原创技术,即使模仿画家模仿的再熟练,那也不是自己的东西,到后期还是会影响自己的想法。

袁武在竭尽所能的去培养学生是想让学生像白桦树一样,反哺故土,回报社会,即使枝叶再繁盛,根须也要牢牢得陇住一方土壤,用自己的生命精心的涵养着纯净的水源,守护艺术的大山。

袁武的作品不只是他对传统、对自我的了解,而是这个时代对传统的自我的了解。在每一个人物作品的背后都具有非常鲜明的视觉冲击,而在这些冲击之中还洋溢着一种时代的真实与热烈。他的作品秉承着“笔墨当随时代”的原则,用最朴实的人性的真情,并没有那些哗众取宠的炫耀技巧,而是更加纯粹的人文内涵。

他用感性的笔触描绘着人的生存状态。生命状态、情感、心态与感觉,充分表达出自己在物质世界中的一种精神守望与渲泄。由于他主张用艺术语言表现人的心性,所以特别重视眼神的变化,总是依靠艺术形象本身来感染人。这种独具魅力的艺术风格赢得了广泛关注,如今越来越多的收藏者开始对其作品产生强烈的兴趣。藏家们透过那些直抵心灵的画面,感受到的是画家对于人生、生活、自然与艺术的态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