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令人堪忧!5个孩子1个抑郁,这3种家长容易让抑郁“盯上”孩子

 IF枕边育儿 2022-02-21

现在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带给人们压力,能够自我调节的人抗压能力强会正确面对,心理承受能力差难免思想出现偏差意志消沉,甚至抑郁影响正常生活。成人羡慕天真烂漫的孩子只要每天上学就可以,不用承担工作的压力,也不用考虑生活的责任,享受着父母提供的优越生活无忧无虑

然而这只是成人以为的,孩子内心压力并不一定比成人小也会抑郁。刘女士一家在北京生活,有一个12岁的儿子,为了能有光明的未来,她把孩子从北京送到河北最好的重点中学读书。

在学校住宿时,孩子忽然每到晚上就会肚子疼、胃疼,食欲不佳、精神不振,和同学也很少交流。

刘女士带着孩子去医院,被诊治为轻度抑郁,医生表示因为心理压力太大导致身体不适,属于非器质性疼痛。常见的现象如胸闷、腰酸背痛、头颈部疼痛等,纯属“心理疼痛”如果从根本上医治就需要缓解心理压力和障碍。

01、5个孩子有1个抑郁

中科院在今年发布的2019-2020年《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中有数据表明:2020年我国青少年17.2%有轻度抑郁,7.4%呈重度抑郁,相当于超过20%的青少年都有不同程度抑郁倾向,意味着平均5个孩子1个抑郁。

许在成年人看来难以理解,孩子有什么理由抑郁无非是被家长宠爱,矫情罢了。真实数据摆在眼前,孩子心理压力超出承受范围,不良情绪没有及时被发现疏导堆积在心理,最终濒临崩溃边缘。

02、3种家庭,容易让抑郁盯上孩子

父母希望子女成才,往往注重成绩忽视心理,甚至一些教育方式把孩子推向抑郁。尤其是下面的这三种家庭,看看有你家吗?

1、焦虑传递给孩子压力

《小舍得》中的田雨岚是众多父母典型代表,在她眼中没有任何事比学习成绩重要,孩子没有自由时间,没有自由空间,连自己最基本的兴趣爱好都不被允许,只有学习。儿子悠悠在这样的高压下,学习成绩确实不错,而他内心并不快乐压力巨大。

悠悠曾说:妈妈只爱成绩优异的我,并不是爱我。最终悠悠濒临崩溃,在考场把试卷撕毁

多数父母眼中成绩很重要,仿佛成绩决定着未来,高期望导致焦虑,传递给孩子的是巨大压力孩子感受到的是自己在父母心中的位置不如成绩重要,内心的焦虑和压力得不到释放,迷失自我心理出现偏差

与其焦虑不如耐心引导多陪伴,挖掘孩子潜能和长处,让他在父母的指引下找到属于自己的路,快乐地走下去。

2、忽视情感需求

《小舍得》中悠悠哭诉妈妈只爱成绩优异的自己时,分明是难以承受压力希望得到理解和疏导,而田雨岚却认为自己处处为儿子好,为什么反被怨恨,她很气愤甚至泣不成声。如果她站在孩子角度考虑,能够放下成绩的执念及时疏导,也许就没有悠悠最终崩溃考场撕试卷的行为。

美国一位叫Kevin Scruggs的父亲,每一学期第一天开学都会给女儿录一段视频,从女儿上幼儿园开始坚持了13年。女儿从幼儿园的小朋友长成一位少女,视频不长但是让人看到的是父亲对女儿浓浓的爱,女儿对父亲的依赖和信任

这位爸爸每次都会问女儿同一个问题:第一天上学,心情怎么样?女儿从分享幼儿园的时光,到进入小学后讲述学校生活,到了青春期分享的便是自己的爱好等等。每年内容都在变,不变的是父亲对女儿心灵上的呵护和情感需求的重视,还有女儿与日俱增的自信笑容。

每次视频都以父亲真诚地一句“我爱你,宝贝”结束,女儿回复给爸爸也是真诚的爱。

这位父亲用实际行动表明对女儿无条件的爱,也用这样的方式打开孩子的心灵,让她敞开心扉这样的情况下孩子内心只感受到被重视,心情不畅会第一时间想到与爸爸交流,怎么有机会抑郁呢?

3、否定、贬低孩子

曾有网友分享过一个案例,一位妈妈带着抑郁症孩子复诊,等待过程中孩子开始看书,医生表扬用功,而妈妈却不以为然地说那是假用功。可想而知这个孩子的抑郁症也许就是源于妈妈一次次打击和否定,即便医生医好了抑郁症,妈妈的教育方式不改变也徒劳无功。

父母以为打击和否定能促使孩子进步,避免骄傲,但是打击否定带来的副作用是自信逐渐丧失,没有积极性。越被打击否定挫败感越来越强,最终自我认知偏差,没有自信不能把握自我,糟糕的情绪如影随形。

都想被认可被肯定,这是本能的心理需求。孩子只有在肯定和鼓励中才能建立自信,产生积极心态,也就多了成功的可能。

枕边育儿寄语:

人生不是考场,孩子的成长过程也不是考卷,答案没有唯一,优秀的标准也不仅限于成绩优异。父母只有根据孩子的自身情况,用对教育方法,充分发挥长处,呵护心灵,他才能做最好的自已,快乐地学习生活。孩子的成长没有重来,培养成为一个内心丰富,乐观向上的人比成绩优异而内心荒凉、不堪一击要好得多。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