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的来源数十种,您知道有哪些?不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tjboyue 2022-02-22
太极拳是中国武术文化发展历程中诞生的一种武与道相结合的优秀拳种。集武与道之大成,其拳理。可称得上是武术领域的最高境界。就其起源之说,可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执己见,得不到一个完整统一的共识,我先将各种说法罗列给大家,再阐述我自己的见解。
一、梁朝程灵洗传承说

图片
程灵洗,字元涤,梁时江南徽州府休宁人。程的太极拳是由韩拱月(502一577年)所传,韩的老师是谁不得而知。程氏世代相传,五百年后传至程秘(1127一1161年),程秘改称'’小九天”,其动作有十五势,即七星八步、开天门、什锦背、提手、卧虎跳涧、单鞭、射雁、穿梭、白鹤升空、大裆捶、小裆捶、叶里花、猴顶雪、揽雀尾、八方掌等,其中提手、穿梭、单鞭、揽雀尾等势的名称与现在的太极拳的名称相同,还有几势的名称与现在的名称颇为相似。程所著的《观经悟会法》一书讲:“太极拳非纯功于《易经》不能得。以《易经》一书,必须朝夕悟在心内,会在身中,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有人所不知而己独知之妙。“

还留有《用功五志》云:“博学,是多工夫;审问,不是口问而是心问:慎思。听后当留心想念;明辨,生生不已;笃行,如天行健。”《四性归原耿歌》曰:“世人不知己之性,何能得知人之性,至于天地亦此性。我赖天地以存身,天地赖找以致局。若能先求知我性,天地授我偏独灵。”
二、唐朝许宣平传承说

图片
许宣平,唐时江南徽州府歙县人,授业于于欢子,于欢子的生平不见记载。许宜平所传太极拳之名为“三十七”,因三十七式而得名,名目如下:推碾、凤凰展翅、簸箕式、十字手、双鞭、手挥琵琶、高探马、肘下捶、海底珍珠、上提手、下势金鸡独立、云手、反云手、倒撵猴、揽雀尾、单鞭、提膝拗步、斜飞式、玉女穿梭、指裆捶、如封似闭、野马分鬃、进步搬拦捶、弯弓射虎。上步栽捶、抱虎归山、扇通背、翻身白蛇吐信、分脚式、转身蹬脚、挂树踢脚、单摆莲、双摆莲、十字摆莲、下势上步七星、退步跨虎、白鹤亮翅。练习方法为单势练习,一势练成,再练一势,不分次序,练习者自己选择,至三十七势逐一练成,动作自然连贯,一气呵成,滔滔不绝,故又称长拳。总名太极拳三十七式。由此可见,至许宣平时太极拳三十七式已成定名.后传至宋远桥,称宋氏太极拳,辛亥革命时宋氏传人宋书铭将拳谱公开。
许宣平还留有《八字诀》:“掤持挤按,四正也。采挒肘靠,四隅也。”《八字歌》:“掤捋挤按世界稀,十个艺人十不知,若能轻灵并坚硬,沾黏连随具无疑。采挒肘靠更出奇,行之不用费心机,果得沾黏连随艺,得其环中不支离。”《三十七式心会论》:“腰脊为第一主宰,喉头为第二主宰,心为第三主宰;丹田为第一宾辅,手指为第二宾辅,手掌为第三宾辅。'(周身大用歌》:“一要心灵与意静,自然无处不轻灵。二要遍体气流行一定继续不能停。三要喉头永不抛,问尽天下众英豪。如询大用缘何得,表里精粗无不到。”《十六关要诀》:“活泼于腰,灵机于顶,神通于背,流行于气,行之于腿,蹬之于足,运之于掌,通之于指,敛之于髓,达之于神,凝之于耳,息之于鼻,呼吸往来于掌,纵之于指,浑噩于身,全身发之于毛。”(功用歌):“轻灵活泼求懂劲,阴阳既济无滞病.若得四两拨千斤,开合鼓荡主宰定。上海书店出版的(太极拳样释义)一书中记述了宋远桥对(宋氏太极拳源流支派论》的叙述:“自余而上溯,始得太极之功者,授自唐代于欢子、许宜平至余十四代,有断有续者。许先师系江南徽州府歙县人,隐城阳山,即本府城南紫阳山,结茅南阳辟谷,身长七尺六寸,髯长至脐,发长至足,行及奔鸟,每负薪入市贩卖,独吟曰:'负薪朝出卖,沽酒日夕归;借问家何处,穿云人翠微。”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曾去拜访而不遇,题诗仙桥,怅然而归,诗曰:“我吟传舍咏,来访真人居。烟岭迷高迹,云林隔太虚。窥庭但萧萧,倚杖空踌躇。应化辽天鹤,归当千岁余。”据此看来,李白仗剑慕道,并在宣州、池州、徽州一带滞留过,其意当在访习太极拳技艺及轻身术。
三、唐朝李道子传承说

图片
李道子,朝江南安庆人,尝居武当山南宫所传太极功为先天拳,亦称长拳。先天拳,亦如三十七势,为太极拳之别名。宋朝时传于江南宁国府俞氏,明代传于宋远桥、张松溪等人。

李道子传给俞氏的太极功,俞氏代代相传,每年必拜李道子,至宋朝时李道子尚在,后隔代晚辈则无从得知他的踪迹。俞氏后人俞莲舟外出云游,至湖广均州武当山时,有一道人蓬头垢面,对俞莲舟大呼到:“徒再孙,焉往?;俞莲舟听闻之下,不禁大怒,厉声呵叱:“汝系何人,无礼如此,岂非寻死!”那道人竟不慌张,曰:“徒再孙.且看汝出手也。“俞莲舟怒极,对那道人曰:“汝总用过功夫,不然能敌我者鲜矣。’道人曰:汝与俞清慧、俞一诚相识否?’俞莲舟大惊,悚然曰:“此皆余上祖之名也!”急忙跪拜于地,曰:“原来是机师也。”李道子大笑:“吾已数十寒暑未曾开口,汝今遇我,诚大造化哉?汝来,吾再以功夫授汝。”携俞莲舟而去,不仅指点其功夫,并传其秘诀:“无声无象,全身空透,应物自然,西山悬磬,虎吼猿鸣,水清河静,翻江倒海,尽性立命。”自此以后俞莲舟的太极拳不但无敌,并能全盘活用,发挥到极致。

图片
唐朝的胡镜子传太极拳给宋仲殊,宋为安洲人,宋传殷梨亭,殷将太极拳改名为“后天法”,以掤、捋、挤、按、采、挒、肘、靠为主,与太极十三势功用相同。

俞莲舟常与张松溪、张翠山、殷梨亭、莫谷声等相互往来,后七人再往武当山拜访李祖师未遇,在太和玉虚宫见到了玉虚子张三峰真人,三峰真人是张松溪、张翠山的师父。此七兄弟在山中拜求,请三峰真人指点功法,经数月后方归,张松溪、张翠山所习练的拳法,名为“十三势”,也是太极拳的别名,其势名如下:懒扎衣、单鞭、提手上势、白鹤亮翅、搂膝拗步、手挥琵琶、上步搬拦捶、如封似闭、抱虎推山、肘底看捶、倒撵猴、扇通背、云手、高探马、左右起脚、转身踢脚、进步捶打、翻身二起、披身踢脚。蹬腿、斜单鞭、野马分鬃、玉女穿梭、下势金鸡独众。十字摆莲、上步指裆捶、上步揽雀尾、下势上步七星、下步跨虎、转身摆莲、弯弓射虎、双炮捶。

综上所述,李道子的口诀只是暗示修炼达到的境界,而许宣平的(八字诀)、(八字歌)和(功用歌)三首,则与宋元时期张三峰的(十三势拳论》有联系,并可看出《十三势拳论》是对许宣平三首要诀的释文。张三峰运川八卦方位来说明“掤捋挤按,即坎离震兑.四正也;采挒肘靠,即乾坤艮巽,四隅也”。同时又对《八字歌》中“果得沾黏连随字,得之不用费工夫”与(功用歌》中“轻灵活泼求懂劲,阴阳相济无滞病’的内容进行解说。(十三势拳论》中“察四两能拨千斤”之句与《功用歌》中“若得四两拨千斤”正好相符合。另外,张三峰留传的文章中有“字著宣平许”,说明此文为许宜平所著;文中提到“三教无两家,统言皆太极”.说明许宣平对太极之术很有研究;而他所传三十七式太极拳,之所以叫三十七,是因有三十七个势名。张三峰存留许宣平的文章,说明张三峰拳论与许宣平要诀是有联系的,张三峰才对《三十七》要诀予以解说。可见,太极拳早在唐代以前就已经形成,与后代所传记载相符,只不过称法有异而已。
五、宋徽宗时代(1101一1126年)武当丹士

张三峰传承说
图片
《宁波府志》采用黄黎洲及其子黄百家的说法,清康熙八年((1669年)黄黎洲所作的《王征南墓志铭》中说:“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于搏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为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外家,盖起于宋之张三峰。三峰为武当丹士,徽宗召之,道梗不得进,夜梦元帝授之拳法,厥明,以单丁杀械百余。”清康熙十五年,黄黎洲之子黄百家为其师王征南所传的内家拳写(内家拳法》,则又持张三峰兼精少林之说:' 自外家至少林,其术精矣;张三蜂既精于少林,复从而翻之,是名内家。”
六、张三丰创拳说

图片
明张三丰真人著有《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一书,其中记载有《太极拳论)、《太极拳歌》、《太极敛神聚气论》,而《太极炼丹秘诀·大丹诗》又言:“身内功夫我自知,天地玄妙有谁窥,初导龙虎来争战,又见龟蛇存唱随。”似乎可以为三丰祖师创太极拳之证。
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