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秦文学】石板街上石板房

 与春天同行 2022-02-22

鱼鳞似的石板瓦,淡粉色的泥巴墙,金黄厚实的铺板门,石板铺成的街面、原木撑起的吊脚楼,翠竹绿树环抱、鸟语花香陪伴,双河口镇俨然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尤其是那绵延起伏、鳞次栉比的石板瓦房,最使人难忘。

放眼望去,瓦与瓦、房与房错落有致,延伸到远方、迷蒙在黛青色的山影里。

错落有致的石板瓦屋

酷暑,走进古镇,风乍起,阳光收敛了灿烂的笑容,树叶飘飞,仿佛华尔兹优美典雅的舞步,在鱼鳞似的石板瓦屋面上悠闲而从容地踮起脚尖、倏地又行云流水般远去。霎时,大雨瓢泼,雨点一拨一拨地敲击石板瓦,好似天才的钢琴家演奏出夏季最美妙的乐曲。雨罢,一阵阵的清凉,似穿越林间的昨夜长风,瞬间溢满整个心灵。

一到炎热的夏天,游人总渴望在飘雨的午后,踏在渗出丝丝凉意的青石板上,就像年轻的时候,渴望乡村最浪漫的爱情;就像楼房河的小溪一般,淙淙地流淌过干涸的心灵;就像梨树河边的山花一般,在梦里留下些许莫名的惆怅和回忆。

“叮叮呤呤当当当”,雨,在宽的、窄的、厚的、薄的石板瓦上弹奏作响。“哗、哗、哗”,雨,在石板瓦屋檐垂下万千条水帘之时,巨大的轰鸣声碾过房瓦,仿佛是当年李自成率千军万马经此处北下,如战鼓,似铜锣,如断金切玉,似撕布裂帛,让人胆战,令人心惊;仿佛是当年李先念率领陕南抗日第一军经此处北上,如虎啸,似马嘶,如高亢的呐喊,似低沉的怒吼,让人担心,让人思念……不由让人疑心那重重叠叠的房瓦是否经得起倾盆大雨的锤击,会不会被雨浪掀翻。

双河口古镇

房上一片片的石板瓦,街上一幢幢的石板房,在雨中始终手挽手、肩贴肩地站在一起,坚如盾,气定神闲。那无数支雨箭被房瓦的巧手幻化成古老编钟的鼓锤,“铮铮叮叮,叮叮铮铮”地敲打出清越的乐声,让房瓦下的人领略一场天宫的音乐盛典。

暴雨无奈远遁,最终落荒而去。飞花一般,是轻轻的叹息;流水一般,是最美的回忆。云开日出,古街小巷润泽如酥。石板房是最后的胜者和王者,它庇护了古镇人自由自在、安逸舒适地生活。

平凡者往往伟大,渺小者历来坚强。石板房就是古镇里不平凡的精灵,它是人的传奇,更是山的神话。

在双河交汇处的街头,坐落着一座古寺,像一位沉着淡定的老人,沧桑又从容。他似乎在沉思,古镇从何处来,又将回归何处。其实来去本不重要,人生匆匆,天下熙熙攘攘,去就是来,来就是去。唯有古镇里钢青色的石板瓦,见证着人间的悲欢离合,从远古,到现在,穿越岁月的沧桑,庇佑着古镇人的生活,也让我们的心灵真实地感悟生命的真谛。

双溪寺有言:伟象无形,大道从简,自古亦然。时光荏苒,逝者如斯,那鱼鳞似的石板瓦,淡粉色的泥巴墙,金黄厚实的铺板门,翠竹绿树环抱,鸟语花香陪伴的古镇,早已成为人们心灵深处的一个梦境。那种身处高大的穿斗木青瓦房下静静听雨,淳朴淡然的日子,也渐渐成为一个遥远的童话和奢侈的回忆。

(摘自《三沈故里 生态福地——汉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