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有养成拆解一句话的习惯吗?

 澹泊的修炼笔记 2022-02-22


01 活了那么大还听不懂别人的话,是笨吗?

在家里,可能大多数男士都会觉得自己的老婆是“不讲理”的人。

周末在家,我正在聚精会神看书。

老婆:“你把洗衣机的衣服晒了吧”,我聚精会神中,

老婆再说了一次:“你把洗衣机的衣服晒了吧,洗完很久啦!”

我:“嗯......”,继续看书,

老婆提高八度音:“怎么每次跟你说话你都装聋!”

“哪有啊?刚才还不是帮你烧了开水吗?我看完这段就去”

老婆:“不行,我就是要你马上去做,@#%&”。

我不情愿地站起来去晒衣服,然后两人都不爽。

我的心里在说:“这人怎么不讲道理”

老婆的心里在说:“活了那么大了还听不懂人话!”

有人说,家是讲感情的地方,不是讲道理的地方,这道理我懂,但是对这种动不动上纲上线的“总是、老是、从来、永远”,那一刻我就是不爽。

但是,这里的“画外音”你听到了吗?

有人说,能听懂“话外音”,都是很厉害的人,其实并不然,只要你不笨,都可以做到,这里的关键在于有没有养成“结构化倾听”的习惯!

02 每一段话都值得拆解

什么是结构化倾听?

简单来说,一句话可能有表达情绪,也可能是事实,还有可能包含隐含的期待。

如果我们能养成一个习惯,把一个对话场景拆解为情绪、事实、期待三个部分,那么这就是结构化倾听。

情绪:我们可以通过“总是、老是、从来、永远”等绝对话的词语来识别情绪,一旦识别出情绪,你就好办,因为你明白这不是事实。上例中,情绪就是:“怎么每次跟你说话都装聋”、“我就是要你马上去做”

事实:事实一般是可以验证,从科学思维的角度,一旦一个观点被“证伪”,那就不是事实,而有些观点即无法被证伪,也无法被证实,那么也不是事实,例如:“如果你早点去,就不会迟到了”。上例中,事实就是衣服洗完很久了还没有晒。

期待:是隐藏在情绪、事实背后的真实想法。上例中,老婆的期待是我周末在家可以帮忙减轻家务负担。

03 通过反向叙述响应对话

分清楚一段对话的情绪、事实、期待三大结构,是沟通的基础。但是要做到还是不容易的,因为现实是复杂的,例如对方产生了情绪,不会轻易消除的;还有对方说的事实和背后的期待并不总是那么容易判别,还需要其他的各种信息来辅助判断。

那么行动指南来了,这就是“反向叙述”,即用你的逻辑把对方的逻辑重复一遍,让对方来确认,这样就能通过沟通不断了解对方,最终明确对方的真实期待。

对应着情绪、事实、期待,我们可以把行动拆解为三个步骤:响应情绪、确认事实、明确行动。

1、响应情绪
如果忽略或否认对方的情绪,沟通效果将是很差的,上例中,响应情绪时千万不能说:“这有什么好生气的?”,因为这是在否定对方情绪,反而更容易引起对方反弹。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情绪上而不是事情上,这个情绪就会奇迹般地减弱。所以,我们应该接受并点破对方的情绪:“刚才真没听见你说话,让你生气了,如果我说话老没人听,我也会生气的”。


沟通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响应对方的情绪

2、确认事实
你可以通过各种疑问,验证事实,“衣服什么时候洗完的?”,“半个多小时了!”,这样你就确认了这个事实。

3、明确行动
并不是所有期待都那么容易被推断,所以我们还需要通过反向叙述确认期待,例如说:“你忙了一周的家务,都做烦了,好不容易盼来周末休息,你是不是想让我帮你做家务?”,当对方的期待被确认后,最终的行动就清晰了,晒完衣服后说:“今天我抽空专门给你干家务,咱们一起把家里搞得干干净净!”

最后,等老婆的气消去大半,你还可以杀个回马枪,保护自己的利益:“以后我看书的时候还是尽量能少打断我,不过即使是在看书,只要我答应了,我一定会在看完书后去做的。”

04 结构化倾听每刻都需要

我们看到,通过反向叙述,响应对方情绪,确认事实并不断逼近对方期待,最终按照对方的真实期待去行动,沟通的效果就会好很多。

就如上一篇说的“学习问题”,知道结构化倾听的道理还不够,你还需要养成习惯,彻底改变自己听完一段话后随性处理的习惯。


老婆在家里从来都不讲道理!(你听懂这句话了吗?)

为了养成这个习惯,我们可以一起来修炼吧:每天总结 1~2 件事情,将对方的话语拆解为情绪、事实和期待,并运用反向叙述来响应对方,当结构化倾听变成了习惯,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倾听高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