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螃蟹咏》赏析之三

 我的图书馆1m7r 2022-02-22

《红楼梦》第三八回


读红品诗词-139

螃蟹咏》赏析之三

/墨吟 筱蕊

图:宝钗咏蟹


宝玉看了黛玉写的螃蟹咏正喝彩,黛玉便一把撕了,命人烧去。因笑道:“我作的不及你的,我烧了它,你那个很好,比方才的菊花诗还好,你留着它给人看去。”宝钗接着笑道:“我也勉强了一首,未必好,写出来取个笑儿罢。”说着也写了出来,大家看时,写道是:

桂霭桐阴坐举殇,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宝玉看了首联和颔联,忍不住说道:“骂得痛快!我的诗也该烧了。”可见宝钗写的是一首讽刺诗,但宝钗所“讽”者是谁呢?

有人说黛玉借咏螃蟹暗骂宝钗,如“螯封嫩玉,壳凸红脂”是讥讽宝钗“肥胖”,“怜卿八足”是咒骂宝钗“八面玲珑上下逢迎”。于是宝钗看了气不打一处来,也借咏螃蟹反击黛玉,骂黛玉和宝玉腹中“空黑黄”,即“肚子里尽是脏兮兮的东西”。

也有红学家这样说:宝钗“破口大骂,恶毒地诅咒,充分暴露了她那封建卫道者对宝、黛叛逆者的敌视。”(见广西人民出版社《红楼梦注释》)

对此,我们实不敢苟同。

大家知道,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是封建时代的淑女,是曹雪芹所刻画的众多女儿形象中着墨最多的两个人物。她们的共同点是聪颖美丽,才学横溢。黛玉多愁善感,天真率直,不谙世事,孤标傲世,追求真爱,至死不渝;宝钗则品格端方,严守礼仪,行为豁达,温柔敦厚,随分从时,自云守拙。由于性格差异,以及同时深爱宝玉,言语间或有嫉妒,或有醋意,何至于相互对骂、进行人身攻击?那样岂不有失于大家闺秀之风范?

曹雪芹笔下的人物形象有血有肉,各具其复杂性和多彩性。按阶级分析法将宝钗划入“封建卫道者”的行列,以为她的一切言行都在维护封建道德,不但主观武断,简单片面,而且削弱了这个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例如宝钗对于哥哥薛蟠依仗权势胡作非为,深感痛心。对于官场腐败更是深恶痛绝,她曾对黛玉说:“男人们读书明理,这便好了,只是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读了书倒更坏了。”这不正是她对封建礼教的反思吗?

其实宝钗咏螃蟹,所讽刺的是贪官污吏。用现在的话来说,这是一首反腐败诗。

下面我们一起来赏析宝钗的这首反腐败诗。

首联将矛头直指贪官污吏:桂花飘香,那些坐在梧桐树下举杯饮酒食蟹的人,正是京城的官老爷,他们盼来了重阳佳节,馋涎欲滴地大摆筵席。

“霭(ǎi)”原为云气,此处指桂花香气。“长安涎口”典出唐·杜甫《饮中八仙歌》,杜甫在诗中追述在长安居住过的八位嗜酒名人,此八人为贺知章、李琎、李适之、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史称“酒中八仙人”。其中有“道逢麴()车口流涎、长安市上酒家眠”句,又因八仙中大多是朝廷命官,故宝钗以“长安涎口”,借指当前京城官吏。

颔联以所食之蟹喻贪官污吏:尔等就像螃蟹一样,不管道路纵横,不守法度,恣意横行霸道,满肚子藏着阴谋诡计。

“经纬”指织布的线,纵为“经”,横为“纬”,此处借指道路纵横交叉。

“皮里春秋”典出《晋书·褚裒(póu)传》,言褚裒表面不露声色,心里是非好恶分明,时人称其“有皮里春秋”。后以“皮里春秋”形容善用诡计而不露声色之人。

一个“空”字,则是发出警告,阴谋终有败露之日,得意忘形到头来终究一场空。

颈联以食蟹之道喻惩治贪官污吏之法:食蟹时欲祛除腥味,还得喝菊花酒;食蟹后欲防止腹中积冷,一定要多吃生姜。言下之意即惩治那些螃蟹般的贪官污吏,正可如法炮制,用重典予以严惩。

尾联以螃蟹最终结局嘲讽贪官污吏没有好下场:螃蟹每到夜里爬上岸来偷食秧苗,如今葬身锅底成了盘中餐,它们自身最终又能获得什么利益?水边月光下,还不是依然留有禾稻和高粱的清香。言下之意即贪官污吏祸害百姓,其下场也必然与螃蟹一样。

“月浦”指月光映照下的水塘。

众人看了宝钗的螃蟹诗,点评说:“这方是食蟹的绝唱!这些小题目,原要有大意思,才算是大才。——只是讽刺世人太毒了些。”

这个点评有三点值得注意:第一,食蟹本是“小题目”,但宝钗却写出了“大意思”,所谓“大意思”,就是将矛头对准了官场腐败;第二,这首诗乃“讽刺世人”,“世人”者,皮里春秋之辈也,亦即贪官污吏也;第三,所谓“太毒”,乃言宝钗疾恶如仇也。

这样的讽刺诗,在宝玉和众姐妹所作诗词中,绝无仅有,故谓之“绝唱”。

三十八回回目是“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可见菊花诗黛玉写得最好,螃蟹咏宝钗写得尤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