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节度使、藩镇、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是什么关系?

 炫叶楓雪 2022-02-22


藩镇,也称为方镇,是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藩是“保卫”的意思,镇是指军镇;唐代的藩镇来源于这一行政机构。
我们知道随着唐太宗唐高宗等在位期间屡次开疆拓土,先后平定辽东、东西突厥吐谷浑 等地区,使唐朝成为一个国境极为辽阔的国家。
为加强对地方统治,唐初沿袭隋制,地方行政机构实行州县两级制,但由于中央感到难以严密控制地方,所以太宗开始不定期派使者巡省天下,监察州县。武周时期,将天下分成十道,定期派使者巡视。这样,在州县之上,出现了道一级机构,这是与中国土地广袤、人口众多的实际情况相适应的一种行政区划。
唐玄宗开元末年,由于长期积弊,均田制和府兵制遭到破坏,政府开始实行募兵制。加之后来唐政府与周围一些少数民族在边境屡有摩擦,为了加强中央对边疆的控制、巩固边防,天宝元年,玄宗在边境设立十道节度使,节度使“统揽本地区的军政、民政、财政及辖区内的监察大权,这样节度使位高权重,逐渐呈现出尾大不掉的危险。
之后,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为抵御叛军,于是唐政府在中原也开始设置节度使。藩镇逐渐被称为“道”,到唐末,唐代大约有四五十道,即四五十个藩镇。
藩镇制度不等于藩镇割据,人们通常认为只要是藩镇必定割据,其实,不是所有的藩镇都是割据势力。有学者将唐代历史上的藩镇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类型为河朔(shuò)割据型藩镇(河朔古代泛指黄河以北的地区,这里指位于河朔地区的三个藩镇势力,是范阳节度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